中科白癜风暖心公益活动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90517/7147739.html

作者/彭卡茜编辑/冯寅杰(本文原载于《创业人》杂志原标题《小柯:音乐跨足戏剧,奋力思考的制作人》)

观众的反馈是真实直观的。”一方小小的舞台,可以演上几十年,给人以足够长的思考时间。小柯现在正有点上瘾。

约定在小柯剧场的采访还未开始,就被中途拦截,笔者托服务员递过去纸条,他冲这边微微一笑,示意稍等片刻。半个小时过去后,小柯坐到了笔者对面,跟四处赶通告的艺人不一样的是,找小柯的人都来剧场里等着见他。他不好意思地说,每天都要见很多人,跟不同的人聊事情,比较乱,但也习惯了。助理会帮他调节各方约见会面的时间。而差不多一个小时前,他还在写东西,忙着各种创作。

擅长流行乐痴迷爵士乐

“写歌已经不是每天要忙的事情了,它是讲究爆发力的东西,有灵感迸发的时候,很快就完成了。”这是现在的小柯,于他而言,写歌早已不是技术活,更谈不上体力活,他10岁开始弹钢琴,90年代就有了自己组建的乐队,开始创作歌曲,学习编曲技术,加之多年给电视剧配乐的经历,间或为歌手量身定制歌曲,这么多年的写歌经验早已是轻车熟路,激发点灵感就可喷涌完成。小柯顺势点了一支烟,烟雾直上,跟他头顶的白发缠绕一体,按照他的话说:“一般写完一首歌会尽可能忘了它,下回听到的时候会希望听到的像一首新歌。”那耗费他时间思考,直至增添白发的热爱是什么?

“当时我是京城最好的爵士乐手之一,全北京就三个,我就在其中。”说这话时小柯一脸微笑,写满骄傲,此场景没按料想的在被提及《北京欢迎你》、《因为爱情》等代表作时显现,毕竟,真正令小柯家喻户晓的还属08年由他谱曲创作的奥运主题曲《北京欢迎你》,而更早之前,他有一段时期的作品都是源于给电视剧配乐。比如95版《神雕侠侣》主题曲《归去来》、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片尾曲《日子》,年内地第一部青春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里《遥望》、《等你爱我》等作品。随着电视剧的热播,歌曲传唱至街头巷尾,其间拿奖无数,自此大家记住了这个名为小柯的知名音乐创作人。他还鼎力为一些歌手出过不少代表作,例如萧亚轩的《最熟悉的陌生人》、林忆莲的《失踪》、陈奕迅的《稳稳的幸福》等,几乎少有作品不被封为经典。

事实上,在成为知名的作词、作曲的音乐制作人之前,他当过一阵子歌手,出过几张唱片。95年发行的第一张专辑还是爵士唱片,后来没有继续唱下去,他自我调侃道:“做歌手当着当着就失败了。”虽说“我是歌手”这句口号没能喊得理直气壮,但内心对爵士乐的钟爱自大学时期对爵士乐产生的浓厚喜爱开始,一直分毫未减,爵士乐最吸引他的是自由,区别于古典音乐在细节上包括节奏、和声的不可背叛原则限定,爵士乐的规则是相反的,可以任意去表达,小柯当时觉得只要懂规则,就可以随意去发挥。在冷静客观地分析了当时的爵士乐市场资源后,现实还是给他泼了瓢冷水。“90年代在中国玩爵士乐,还徘徊在一个思考“对不对”的时期,少有人钻研,我自己可以有很好的钢琴演奏,但要寻找优秀且合拍的爵士鼓、贝斯演奏家很难。现在玩爵士乐的环境有了,已经到了可以谈“好不好”的水平线上。”直到两年前,他又做回了爵士乐手,之后又因各种原因搁置了。

年,在好友黄勇的邀请下,他参加一场爵士乐音乐节,坐在台下的小柯被台上的表演感染,突然又感觉燃烧了,意识到自己也是个爵士乐手。现在他边写流行乐,边在小柯剧场里享受着爵士乐的饕餮盛宴,每周四都要来一场。不出意外,每周四晚他都会出现在于北京艺术区火车头东面的小柯剧场里,这里汇聚了大批爵士乐爱好者,1个半小时的专业演奏完毕后是爵士迷们的自由交流时间。音乐演出一般会在剧场一楼的餐厅里举行,舞台设在中央,透过玻璃墙,偶然路过也能随时观赏。“每个周四9点到10点半,我会请一只好的乐队来,有排练,完整的,可以带给大家很正规表演性的演奏。过了一个半小时后,是自由的,只要是爵士乐手,都可以来做。”

对戏剧上瘾给新人机会

在二楼有多个坐席的剧场里,前后上演过他创作的《凭什么我爱你》、《因为爱情》,最近上演的是部令他觉得目前为止最满意的作品—《天坑》。没有大肆在媒体上宣传造势,海报上也没有巨幅剧照和有关剧透的信息,但每场上座率几近满席,通常在演员谢幕后,他会一身简装现身,隆重介绍每一位演职人员,感谢他们以及到场看剧,参与思考的观众。“现场观众的反应很直接,有的幽默是明显的,他们会立刻做出反应,有些思考的留白则是慢半拍的,观众一般会停顿几秒,做出反应,这些都是真实的,直观的。”显然,对戏剧的瘾,他也正有点上头。“戏剧是07年就开始写,现在有点上瘾,后边会天天脑子里冒出这件事~现在脑子里会冒出各种戏剧的题材。”小柯说。

《天坑》这一波演出日期从年4月9日开始,4月27日结束,每晚7点半准时在小柯剧场上演。跟往常有点不同的是4月21那一场,针对突如其来的雅安地震,小柯发起了一场公益演出,当晚共收到善款.50元。票房收入为:元。共计:.50元。小柯为此发微博谢谢大家的支持。承诺一定将这笔善款交给灾区人民,微博止于此。对于明星做慈善,小柯不愿对其他人的行为做过多评价,针对义演,他说着就是一个心意,你不能绑架别人的爱心,捐款是个人行为,一方面是捐给哪些需要的人,一方面是捐给自己,做慈善也是,是一种自我的完善,慈善的是自己的内心。当时想表达一种心意是,地震了,这事儿我们知道了,那么就想做一些帮助。

早在7年,小柯就尝试过音乐的创作,之后有一段时间停滞,年,他和一帮朋友踢足球,把跟腱踢坏了,当时他觉得这事儿挺悲哀的,小柯原来最爱干的就是弹琴和踢球这两件事,这一踢,把腿给折了,当时他精神上受了很大的打击,体会着那种疼长达一年多。“后来,我开始自我反思,把那种疼痛当做一种惩罚,那会儿是年,还没有到年,有“世界末日”这一说法,但我想人类如果一定要经历一次疼痛,如果世界真的灭亡,都是人类自己的贪婪、欲望导致的结果。也许经历苦难,这个世界会美丽重生。”由于病痛缠身,那会他其他事儿都干不了,就打着绷带开始写......随着病痛的好了,这事又给搁置了一段时间。去年小柯开始重整,继续奋笔创作,考虑到不想借“世界末日”的名头,年底只相邀了一些好友,内部试演了几场,反响不错,于是过完年,开始计划公演,总体宣传走的是低调路数,一方面基于小柯本身行事风格如此,另一方面则由于剧本涉及一些敏感内容,无法太高调。严苛且规矩的戏剧审查是所有创作者的无奈,小柯好像并不悲观,只把审查当做一种惯性思维,尽管几十页的剧本最后被删得只剩十几页,真正演出的时候,他还是大方向的敢于呈现,与这种勇敢坚持对等的是每场饱满的上座率,掌声是观众自发给的,口口相传便是对创作者最好的肯定,更多的人知道这部剧后,小柯决定五一期间加演三天。

小柯一共写了三部剧,《凭什么我爱你》里写关于爱情,《因为爱情》却无关乎爱情,表达的是他对艺术的一些观点,以及对艺术生存现状的看法,他认为艺术应该是艺术和艺术家之间一对一的关系。而《天坑》写的是关于人性的作品,也是小柯最满意的一部。“就像别人问我最喜欢写过的那首歌,我老说下一首,你总会带着思考和总结去写下一首。但《天坑》是目前为止最令我满意的。”

这部剧将“人为什么活着,为什么在这活着,为什么这样活着?”三个问题推到观众面前。服、化、道、布景都从简,但都带有指向性的引导作用。服装设计也是小柯,在白袍子上打了个勾的代表政治权利的小官员。画有叉的代表江湖气息的纹身男,画有问号的则表示代表金钱利欲的风尘女,还有个哑巴,没有符号,代表没有话语权的人。此外,剧中所有人脑海中的“念头”被拟人化,以一身黑衣,画有脸谱的形象贯穿始终。剧中音乐的部分,小柯也没少花心思,整部剧的所有配乐与音效全都来自鼓手李鸿与琴手朝洛蒙的即兴演奏。两位音乐人将使用非洲鼓、马头琴等民族乐器,配合蒙古呼麦、口弦等音乐元素,将气氛撑托住,使戏剧的张力得到最佳的呈现。

不出意外,只要小柯在北京,每一场演出谢幕时他都会在剧场现身,耐心且详细地介绍每一位演职人员,剧中饰演政府官员的演员是小柯不经意发现的,当时是熊天平的一次演奏会,小伙子只是个观众,自告奋勇上台卖力演唱了一首歌,确切来讲,是带着浓重表演色彩的演唱,小柯打趣地跟台下的观众做着介绍。事后经询问得知小伙正是表演专业出身,便决心提拔来参与《天坑》的表演,小柯还不忘向观众夸赞和推荐小伙子,“他今年有意要参加‘好声音’节目,大家记得给他捧场,给他支持。”接着,他提醒大家把掌声送给现场的配乐师,科普了一些民族乐器的知识后,给了他们一一展示功力,接受观众掌声的机会。

制作人还在学大家长已养成

他还是个十足的文艺男,过去他抱起把吉他,忧郁的眼神起个范儿,耳边就是《遥望》的音符,把情歌揣摩得细腻动情,他就提笔写了因为爱情。踢球时意外受伤,疼痛便引发反思,思考后就有了《天坑》。“性格决定命运,很文艺的人的性格,就不会有很大的攻击力,会很有限度,是散发而不是喷发。”到现在,关于文艺这部分的激情他依然持有。

小柯并不要求剧场能赚多少钱,他说,剧场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一个大玩具,但他还是有个底线,不会赔钱玩一个东西。这个剧场现在还行,我本身有一些影响力吧,这不承认不行,其实我特别不愿意承认这事儿,我老认为这个剧场比别的,一两年得熬,我们这边是一开业就开始盈利,但是我们灯光不行就换灯光,设备不行就换设备,收入和支出相对就中和了。小柯认定一句话,你要认为你干的这件事是件对的事情,做对的好的事情起码就是快乐的,在对的、好的、快乐之余顺手可能把钱给赚到了。一个完全没有盈利性质的东西是没有意义的,能高兴也是意义。比如打高尔夫,有的人会花很多钱打,起码赢得了一份快乐,健康的身体。

做戏剧的成就感不同于写歌。他说写歌满足是限定了一个歌手对你写的东西的表达,从人数上比较单薄。这个人唱的和你想的一样,你会兴奋,或者他唱的比你想的好,戏剧的满足来自于你写的东西活了,把你想象的东西变成了现实,你会发现在某些程度上,你写的这些人不但活了,并且有时候比你写的活得更精彩。戏剧到最后40%是写的过程,60%是在排练的过程,是在当人和人真正发生冲突的时候创作的。通常剧本在第一轮演完之后才会出一个定稿,写歌讲究爆发力,写戏则是连续的,并且戏剧的反馈是直接,台下几百人给你鼓掌。无论人再少,那种喝彩都是最直观的。

对于“制作人”这个角色,小柯坦言还不太里手,对于一个剧场来说,一拨人把人拉进剧场,一拨人把人留在剧场,我们演一轮下来,能容下3千多人,戏剧是躺下的电影。电影是有周期播放的,但是戏剧是一个场地再演。但它可以演十年二十年,这种成就感别的活儿没法比。写戏剧于小柯而言不如写歌来得轻车熟路,对于里面很多技巧和表达的尺度上,火候还有许多改进的地方。“我知道我的问题,所以看到我问题的人,有建设性的评价会很开心,比如有人会说,台词再留点空间就好了。后来我意识到有些话要说半句,我现在就有些地方可能说太满了。是因为我觉得观众思考的已经够多的了,不希望他们再去思考太多。观众的反应是立即的,很多幽默是立即的,而有些隐喻的幽默是慢半拍的,我觉得那个也是个空间感。”

在小柯的戏剧演员中,没有大明星,他通常会找30岁左右的演员,演员的阅历和时间上都比较能配合,大明星档期会不自由。反复十几场的连轴演出,演员们难免有所倦怠,小柯会像个大家长一样和大家聊一聊,他一直认为戏剧演员有一种天生的敬业精神,舞台不给你偷懒的空间,舞台上看的,就像老师在讲台上看谁作弊一样清楚,敬业之余会有状态的好坏。“我的演员如果觉得今天演的不好,会给我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wlyxl/12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