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这首歌,相信不少人都听过,演唱者是坐拥多万粉丝的音乐博主小潘潘。

近日,她又用自己一贯的唱法,演绎了黄梅戏《女驸马》的部分曲段。在编曲和唱腔中,加入了不少现代流行元素,获得了很高的播放量,但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网友的批评和指责。

支持小潘潘的人认为,传统文化也需要创新,否则就会渐渐消亡,表示要誓死捍卫小潘潘翻唱的权利。而反对者则认为,小潘潘的唱法过于媚俗,有搞软色情的嫌疑,让人觉得自己听的不是黄梅戏,而是青楼戏。

对传统文化进行适当的改编,并没有什么不妥。9月初,一位大爷改编的《女驸马》也火了,他把传统戏词改成了反诈骗宣传语,还上了央视新闻。歌手慕容晓晓也把《女驸马》改编成了流行歌曲,登上过不少大型晚会的舞台。赵雅芝版《新白娘子传奇》里的部分唱段,其实也是黄梅戏和流行音乐的结合。

大爷和慕容晓晓,为什么没有像小潘潘一样,被网友们批评呢?很简单,那是因为他们真的会唱黄梅戏,唱法听起来很舒服。

创新本身没有任何错误,但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必须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创新黄梅戏,应该将传统唱腔和现代流行元素结合,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和了解黄梅戏,起到传播传统文化的作用。大爷和慕容晓晓,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并没有丢失传统戏曲的精神内涵。

反观小潘潘,她并没有唱黄梅戏的功底,把传统唱腔变成了撒娇、发嗲,单看造型和动作,似乎和黄梅戏三个字,并没有任何的关系。连继承都谈不上,讲什么创新呢?

《女驸马》的主角冯素珍,是非常勇敢有英气的,虽然生活在封建年代,但并没有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失去自我,勇敢地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为了救自己的爱人,远赴京城,打败了一众男人,金榜题名成为了状元。

小潘潘的演唱,过度柔弱了,无法表现出故事的内涵,听她唱,完全想象不出来冯素珍沉着冷静、信念坚定、英姿飒爽的模样,只会让人觉得无病呻吟。

短视频和传统戏曲结合在一起,其实是一种必然。短视频创作者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灵感,传统的戏曲,也可以通过这个媒介,吸引更多的年轻爱好者,更好地传承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改编是不可避免的。

但改编之前,要先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对其进行甄别筛选,有所取舍,有所侧重,而不是单纯地将传统元素和现代流行元素混合在一起,这样只会创造出四不像作品。

小潘潘唱的黄梅戏,确实不怎么好,但也算不上多么严重的错误。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对她不满,某种程度上,是因为部分粉丝太疯狂了。

事件发酵后,小潘潘发文道歉,为了表示诚意,还连线黄梅戏大师吴琼。作为前辈,吴琼欣然答应了小潘潘的请求,耐心开导她,还连麦教她唱戏。

大师的态度真的很好,但小潘潘的部分粉丝并不满意,开始诋毁她,称她唱的没有小潘潘唱的好听,甚至还称小潘潘带火了黄梅戏,揣测吴琼老师是蹭热度的。这种嚣张、颠倒黑白的态度,让很多路人感到愤怒,粉丝行为偶像买单,小潘潘的风评,反而变得更差了。

头部网红的影响力,可以媲美一些二三线明星,必须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注意自己的作品可能传递的价值观,引导粉丝理性看待问题。否则的话,疯狂的粉丝,可以让某个网红在短时间内获得极高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ppyxl/11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