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烂大街的复试书籍推荐,新闻学传播学
23南师新传考研 晚上好呀宝贝们 现在已经三月中旬了,复试在即,相信大家都怀着忐忑的心情,生怕自己准备的不全面。(其实不用慌,每天按步就班的打卡、复习、看论文就可以啦) 在复试中,老师不单单想了解你对专业知识掌握多少,也想看看你的思考能力如何,因此很大概率会出现一个问题哦:你读过什么书(一年前的学姐听到这个问题是还是瑟瑟发抖~) 今天给大家推荐几本超好用的复试书籍,只要认真吃透一两本,就不用怕导师的死亡提问了!23的宝子们也可以看一看哦! 一些过来人的血泪教训: 最好不要“剑走偏锋”,挑复杂、难懂,晦涩的书籍,理解一旦出错会给导师留下不好的印象,也尽量避免像《娱乐至死》《乌合之众》之类的烂大街的书。以下为难度偏中的书籍推荐: 《新闻业的救赎》 作者介绍: 彭增军,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新闻学终身教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三江学者,宁波市计划海外高端人才,陕西省百人计划专家,西安外国语大学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曾担任中国对外英文政治时事周刊《北京周报》(PekingReview)记者、编辑部主任、总编助理、执行主编,美国《密苏里人日报》记者等。 推荐理由: 《新闻业的救赎》从一个从业多年的记者和学者的角度,围绕这样一个主题: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新闻作为理念(idea)和行业(industry)的生存问题,包括传统媒体的困局和出炉,以及大变革中新闻人如何面对和走出职业危机。它提出了12个问题: 1.新闻专业主义的生与死 2.新闻生产方式的改变 3.再造新闻编辑部 4.记者的五个角色 5.内容何以为王 6.新媒体时代的受众 7.新媒体伦理困境 8.新闻的盈利模式 9.媒体融合 10.公众与公民新闻 11.全球化与文化冲突 12.新闻的未来 谈到的内容是不是很熟悉,都是我们初试喜欢考的论述问题,付费模式、新闻专业主义、媒体融合等,而且里面的话术我们复试时也可以用上哦。比如其中一句话“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中,新闻是作为一个成品推出的,是经过媒体一套严格的、封闭的把关程序审查过的成品,而现在更多情况下,新闻不再是成品,而是半成品,或者是个过程。”这不就可以和新闻真实中的有机真实的阐释吗? 《交往在云端——数字时代的人际关系》 作者介绍: 曾任美国堪萨斯大学传播学教授,现任微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参与创立互联网研究者协会并曾担任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传播、新媒体和粉丝文化。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互联网,已出版5部作品。 推荐理由: 在书中,南希·拜厄姆为数字媒体在人际关系中扮演的角色提供了批判性的思考框架。本书而是以研究数据为基础,帮助读者理解数字时代下这些变化的原因,回答了类似下面这样的问题:中介化互动可以是温情和私人化的吗?人们在线上会撒谎吗?在线上建立的关系可靠吗?数字媒体会破坏我们的其他关系吗?总体上反映了社交媒体和数字技术的最新发展,明确了新媒体带给我们的困扰,同时也指出我们当下对于新媒体的评价与历史上关于早期通信技术的讨论其实并无两样。书中讨论了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中介化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来发展社区和社交网络,又如何去建立线上的新关系、维系线下的旧关系。 《未来是湿的》 作者介绍: 是一个研究互联网技术的社会和经济影响的美国作家,顾问和老师。舍基在纽约大学的(NYU)毕业互动电信项目(ITP)担任客座讲师讲授新媒体。此外,舍基的课程报告还包括社会性网络和技术网络的拓扑结构之间相互关联的影响,以及网络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等。 推荐理由: 该书作者被誉为“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新文化最敏锐的观察者”,特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tsyxl/10744.html
- 上一篇文章: 篮协主席姚明人不能跳着走路
- 下一篇文章: 精选非洲穷国借力中国援助高速发展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