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佳酒渣鼻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w/210310/8733706.html
“我的孩子可以不刷题,但不能放弃打篮球”“我们花了这么多教育资源,刷了几十年题,都把孩子教笨了。人成机器了,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我希望我们的学生毕业时可以掌握四国语言,柔术黑带、熟悉AI知识,钢琴或者坚持踢了12年的足球…

说上面这些话的是上海美高学校创始人方正先生,在普遍焦虑的“内卷”之下,能这么说的人,实属难得。

继包玉刚、星河湾、平和、惠立、领科、西外、协和系、光华启迪、尚德等学校后,“爸爸真棒”第四届线上择校展之下一期的校长面对面,我们就邀请到了方正先生,在择校季和我们的家长聊一聊:焦虑内卷的时代,如何避免跌入“精英教育”的误区。

3月29日(周二)“爸爸真棒”直播间

直接扫码预约即可

方正先生是早一批留学生,上世纪80年代就赴耶鲁读硕士,更是教育圈里的“传奇校董”,年创办第一所LWS美高学校以来,直到今天,他依旧经常给高中生上历史政治课(戳??记一节由校董给学生上的历史课)。

作为一所低调的学校,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上海美高学校近年来的升学成绩也是可圈可点。年放榜季截止目前已经有11个多伦多大学、11个加州系、4个纽约大学、伦敦大学学院UCL录取,还有日本早稻田大学、UIUC等等,就在这两天,美高学子又收到2枚UCSB的Offer。

同时他也是2个孩子的父亲,培养了一双超级优秀的儿女。儿子高中毕业于上海中学,被北大法律系录取。女儿则是在方正先生创办LWS美高学校后一路跟着成长,最终被纽约大学录取,正在就读教育学硕士。

亲历中美教育,毕业于耶鲁大学的方正先生,对中美顶尖教育都拥有深刻的体验和理解。办学近十年,作为教育实践者和观察者,他深知“一代更比一代强”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在国际教育越来越模式化、国际课程越来越应试的当下,他又是如何看待精英教育的?

方正

方正从小在台湾长大,研究生毕业于耶鲁大学,在宝洁公司及投行工作多年后,投身留学咨询领域,在20多年间,将1万多名学生送进了海外各大名校。

年,他牵头创办了美高学校,探索适合中国孩子的教学模式,如今成百上千份来自世界各地名校的录取通知书。

讲座开始前,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方正老师的教育故事

*为方便阅读,本文以第一人称呈现

#01

“老爸,我能不能每天10点前睡觉”

首先,不论是作为家长,还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是非常认同“双减”政策想要达到的目的。这里,我绝对不是讲任何客套话。

我们自己都经历过中考、高考,但仔细想想,我们当年刷过的卷子,是不是70%都是浪费时间。今天的孩子也是一样。

我还记得我儿子初二的时候,他和我提出一个要求:能不能每天10点以前睡觉?能不能继续坚持打篮球。

但这样一个听上去十分合理的要求,对于一个体制内,面临中考压力的学生则是“天方夜谭”,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不说,体育除了中考要求的相关体能测试之外,一概“减免”了。

作为父亲,我选择了和他的班主任讲。我说我尊重每一个任课老师,但我认为充足的睡眠和运动对孩子的健康非常重要,这是我们的家规。所以可能未来孩子有些功课会做不完,希望老师能够谅解。

老师同意了我的请求。不过原因也比较现实,我们原先的计划是孩子在体制内读完初中就去国际学校,老师们自然也爽快答应。

△方正先生和孩子们

我认为做父母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孩子的关键阶段上发挥影响力,而不是一直在旁边念念念。

“凯旋而归”之后,我跟儿子讲:你拜托我的事情,我帮你做到了,但我要和你商量一件事:如果你觉得刷题70%都是浪费时间的话,我们今天10点以前就睡觉,但你要不要试试得到一样的好成绩?

我想和孩子传达一个信息:成功不仅仅是勤奋、努力,更要用智慧去努力。于是我给了儿子布置了一项任务:选择有意义的卷子做,如果你认为这是重复刷题就不要做。

此外,我们还会每周会花很短的时间讨论他的学习情况,当时我的工作也非常忙没有时间,我们会集中讨论:这周功课有没有掉下去?哪些方面有困难需要一起解决?

他的数学很好,英语更是不用多说,唯一头疼的就是语文。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大概分的卷子,最多能考分出头。

我说中国人怎么能语文成绩不好呢?于是我们就找问题,语文差,哪一部分最差?他说作文差那么我们就一起攻克这个难关。我们拿一个现成的作文题目,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分配作文时间,尽量在短时间内写一篇规定字数的文章,而且字一定要写得漂亮。

完成这个任务后,我们讲写作要有诀窍,要学会起承转合,开头要抛出观点,第二段要加强自己的观点,第三段要提出反面意见,最后再做结论。这也是中国孩子的优势——纵向思维逻辑能力强。

但于此同时,我们也知道,中国孩子的横向思维,也就是想象力比较弱。于是当儿子在学会写作诀窍之后,我们就一起练习想象力。

比如说你觉得学校像什么?他会说像pizza。为什么呢?因为pizza上有各种食材,味道和色彩都丰富多彩,一所好的学校也是一样,有各种学生、老师、课程、活动。

这样的练习一年之后,儿子的写作水平其实有了明显的提升。

而到了中考前两天的时候,我带他去上海书店,足足花了半个小时挑考试用的笔。我跟他说阅卷老师每天要看多少文章,如果你的字写得清楚、好看,分数一定会高。

后来,我儿子成了他们学校那届唯一考上上海中学的学生。

他因为个人选择没有出国,而是考上了北大的法学院,幸运的是,在高中、大学,他都一直坚持在校队打篮球。

再后来,因为我办学校的关系,我和他初中的校长相熟,他说他对我孩子印象很深:他个子很高很活泼,而且篮球打得好。

我不知道,如果当时我儿子和所有人一样天天刷题,能否刷进上海中学。但我想,这位老校长应该不会多年之后还记得他吧。

△方正先生和孩子们

#02

如果98%的人智商差不多,

为什么最后成功的不到5%?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耶鲁校长PeterSalovey是非常有名的心理学家,还是“情商”这个词的发明者,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他的著作《情商》。

他说决定一个人将来会发展得怎么样,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一个叫智商,一个叫情商。

智商是天生的,每个新生儿里面,90个以上的智商是差不多的,另外10人中有5个相对聪明一些,还有5个相对弱一些。

但就算5个相对弱一些的,也能通过药物、科技等辅助手段,变得和正常人一样思考、工作。换句话说,个新生儿里面,有98个智商是在平均线以上的。

但我们问自己一个问题:大家周遭每人里面,能最终在社会中获得成功的有多少?有人说20%,有人说10%,还有人说1%,但总之,这个比例是要比98%要小很多的。

我们再问自己:回看过往的教育经历,今天去回忆大学、高中学习到的知识点,还能记住多少。

说句老实话,以前在学校学到的专业名词,我大概都忘了,但我始终记得在耶鲁的课堂上,教授带着我们学习如何问问题?如何寻找答案?如何做判断?这些基本的能力是一辈子受用的。

PeterSalovey的研究表明,在智商相近的人群中,情商可以更加准确地预言一个人事业是否成功,家庭是否和谐。他曾经对一个保险公司金融项目组进行情商跟踪测试,发现员工的情商水平与工资涨幅正相关。

而且相比于智商的先天性,情商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6-18岁这段时间内被“教育”出来的,包括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

很明显,其中最能影响孩子情商的,除了家庭里的父母,就是学校里的老师。我也总说,我们做教育,很多时候是在培养孩子的情商。

学校应该是通过课程、活动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习惯与能力,通过这些情商与能力来应对未来的挑战,成为AI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而并非被AI淘汰的人。

但我们的教育现状是,把副产品作为主要目标,大量的教育投入却只培养了一批低情商的“做题家”,所以踩了刹车。

#03

中国古代“六艺”与西方博雅教育

都在讲“全人教育”

如果说“双减”的目的是回归教育本质,不得不提到“全人教育”。

说到全人教育,大家可能会想到英国寄宿学校,美国大学通识教育,但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中国古代的“六艺”与西方的全人教育,也是相通的。

一般认为的六艺包括了“礼、乐、射、御、书、数”,不仅仅是培养一个超级学霸,还得是一个体育特长生、音乐特长生。

而且,早在年前,孔子就已经将曾被贵族垄断的“六艺”平民化,认为社会下层的普通人,只要在“六艺”之中锤炼品格,也可以成为博雅君子。

为什么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都那么强调全人教育呢?为什么如此重视体育、美育,这些在应试教育中被认为“无用”的学科到底能锤炼什么样的品格?

我自己就是一个体育迷,而且在父母的培养下,从小学习拉小提琴,曾经是台湾爱乐交响乐团及台北市立交响乐团的小提琴手。

我发现体育不仅仅能够锻炼身体,更能在运动中学会思考。比如说我们在马术中了解马的心理,射击则是一种在心跳之间的决策,篮球、排球等不仅需要个人能力,也看团队到的配合,更不用说所有的运动都会面临受伤,都需要面对失败。

这也是为什么国外很多顶级企业喜欢招有体育背景的员工,因为他们有竞争感,有抗挫折力,也更有自我要求,这些都是更加容易成功的特质。

音乐、艺术,包括文学则是培养另外两种能力:一个是同理心,一个叫创新力。

当你阅读一篇古诗词,你需要体会他人的喜怒哀乐,音乐的背后也是艺术家对于世界的感知。而当你写作、演奏、绘画的时候,这里没有公式、定理,如果你只是抄袭,永远做不到一流。

因此,8年前我开始做LWS美高学校的时候,就是希望这里一路成长的孩子,不仅仅学习能力强,而且一定是体育、音乐、艺术等全面发展的。

经过多年的打磨之后,如今美高学校已经形成了“每个孩子零基础从一年级进来,到高三毕业时,会讲4国语言(除了中文、英文之外,小学6年级开始学西班牙语,高中可以从西班牙语、日语、法语、韩语、德语、俄罗斯语中选择一门学习),小提琴/钢琴10级,柔道十段,人工智能领域参加过世界级比赛”的独特培养方式。

比如人工智能课程,这是我们学校贯穿一到十二年级的一门必修课。我相信,不论今天的孩子未来选择什么事业方向,掌握人工智能都很重要。

从5到12年级,我们把艺术课程分为三个阶段。三年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tsyxl/11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