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战争檄文,其影响力足以抵得过千军
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战争檄文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历史上有很多经典的案例。 我们以骆宾王写的《讨武曌檄》做一个分析,看看这样好的战争檄文到底好在哪里。 《讨武曌檄》的三段论述方式,各有作用 《讨武曌檄》的另一个名字叫做《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这才是这篇文章的本名。 全文一共只有三段,每一段的论述方向都不一样,但环环相扣,最终产生了极为强大的说服力。 首段揭露“武氏”的罪恶,言辞犀利。 讨武曌檄第一段在这一部分里,骆宾王就是向世人揭露武则天的为人,以及揭破其想要篡夺李唐天下的野心。其中提及到的一些事件并没有历史记载,比如“弑君鸩母”这一条,也有人怀疑是临时捏造,毕竟檄文对真实性并不做要求,只需要将其描绘得罪大恶极即可。 这一段在怒斥武则天势力的同时,也在向读到檄文的受众传递信息,如今的当权者是个罪大恶极的女人。 于是才会能引出第二段的内容。 次段夸赞李敬业的为人,承上启下。 讨武曌檄第二段这一部分骆宾王交代了李敬业本人的出身,以及其为国家兴亡所表示出的热忱。最重要的是点出了其势力的强大,有千军万马,宇内支持者无数。 其实就是壮声势,反正大家都不知道其势力大小,往大了吹呗。 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一次讨伐武则天还是失败了,说明李敬业的势力本身其实并不如檄文中所说的那么强大。这从第三部分也能看出端倪。 最后一段威逼利诱,晓情达理,拉拢盟友。 讨武曌檄第三段这一段中,骆宾王开始打感情牌,开始对各位李唐旧臣讲历史,说他们都是先帝肱股之臣、托孤之人,现在先帝尸骨未寒,幼子惨遭奸人欺凌,你们难道不痛心吗?! 这一句“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可谓是令人潸然泪下。 据《新唐书》记载,武则天读到这篇檄文的时候,对前面两端“诋毁”她的言论和吹捧李敬业的部分都嘻笑自若,根本没当回事。但读到这两句的时候却连忙惊问出自谁手。 听到骆宾王的名字之后,武则天不禁感慨,如此人才却不能得以重用,这是宰相的过失! 但第二段既然将李敬业的势力描述地如此之大,自然不能请求他们的帮助,所以骆宾王就以胜利者的姿态,给这些李唐旧臣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可以说将这重含义表现得非常自然。 檄文中的三段文字,每一段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整体又有一个非常自洽的逻辑。 用武则天的“罪大恶极”来反衬李敬业的忠臣赤子,并且号召收到檄文者一同参与讨伐,恢复李唐天下,这是一个立论非常正确的檄文,上升到家国天下的高度,忠臣良将讨伐乱臣贼子,这是一个让人无可辩驳的借口。 至于其中的真实性,比如武则天是否真的如此罪大恶极,李敬业是否真的有了极强大的势力,这些内容夸大一些也无所谓。 什么样的战争檄文是好檄文 “檄文”不是一篇宣言式的文件,也不是向世人阐明自身行为的文章,而是一种具有强杀伤力的舆论攻击,如何给对手最大的精神或者实质性的打击,这是其要追求的目标。 所以,写作檄文的目的就是要丑化敌人,激怒敌人,鼓舞己方士气,坚信己方是正义之师,必将取得摧枯拉朽般的胜利,这是战争檄文要达到的最基本效果。 而更优秀的战争檄文,除了基本效果之外,还要煽动社会舆论,和己方一道来讨伐对面,占据舆论的制高点。 这无关乎正义与否,只是就能到达到的效果而言,毕竟颠倒黑白,只是文字上的功夫罢了。 “檄文”不是口号,它需要一定的篇幅,不能太短;但因为要广泛流传,也不能太长。最好让人读一遍就能记住大概,所以只讲“事实”和煽动情感,并不能进行细致分析。 因为要壮声势,所以古代优秀的檄文基本上都是以骈文写就,以其“四六”短句形式的促急,声调的激越,内容的激愤,读起来自然气势磅礴。 需要注意的是,骈文的形式并不是如今排比的手法,其格式也并不是像对偶一样的句式,而是四字短语和六字短句错落有致,形式上有一种参差感,显得锋芒毕露。 除了《讨武曌檄》之外,其实我国古今都有大量的优秀作品。 古代有陈琳写给曹操的《为袁绍檄豫州文》,朱元璋的《北伐檄》,曾国藩的《讨粤匪檄》等等; 近现代的也有,像我国曾经几次刊登过带有“勿谓言之不预”的文章,《我们的忍耐是有限的》、《是可忍,孰不可忍》等等,只不过现代檄文更注重情感和内容的实质性,形式居于次要地位。 这些檄文都是非常出色的,说其能抵过千军万马也不为过,毕竟其激发出的精神力量之深、之广都很难估量。 失传千年后重现天日,韦庄这首《秦妇吟》比白居易的叙事诗如何?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tsyxl/13679.html
- 上一篇文章: 不应将英语科目设为高考必考,政协委员的提
- 下一篇文章: 一带一路篇正式发布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