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援助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530/4632166.html

经历过教招残酷的我,深知自己的心理学理论知识还远远不够,机缘巧合之下知道了《影响力》这本书,随着深入阅读,越来越被书中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吸引。虽然书中只是讲到了互惠、喜好、承诺与一致、权威、稀缺、社会认同等六条常见的心理学原理,但是已经足以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大家都说《影响力》这本书是商业必读书之一,我却从中看到了教育的影子。

01

与学生“互惠”

互惠原理说,要是人家给了我们什么好处,我们应当尽量回报。其实教师和学生之间也可以利用互惠原理。当有一天学生犯错误时或者作业做得不好时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学生来办公室的心情肯定很糟糕。一般情况下老师看到这样的学生心情肯定也很差,然后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开始批评起学生。但是在这样的情绪下,老师和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处理当下的问题,反而可能会激起更多的矛盾。教师如果这时候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问一声:今天早上吃了什么呀?当然也可以整理整理学生的衣角和红领巾,给学生一种温暖的感觉,再去聊一聊学生的错事或者不做作业的原因,这时候学生很可能会把原因或者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老师也能更加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也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互惠及其伴随而来的亏欠还债感,在人类文化中十分普遍,著名考古学家理查德·李基认为:正是因为有了互惠体系,人类才成为人类。

02

与学生“承诺与一致”

人人都有一种言行一致的愿望,作为教师,更应该要言行一致,因为我们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以身作则。想起自己的教学经历,有的时候需要惩罚学生一些不好的行为,就会让学生抄知识点等,但是因为每天的事情都很多,有的时候不能及时去收学生的抄写,那这样的次数一旦多了以后学生就会有侥幸心理:反正老师布置了也不看,那我就不写了。久而久之教师的威信就会慢慢下降,教师自己都做不到承诺与一致,学生又怎么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呢?我们应当意识到,在大多数环境下,言行一致都是很有价值也很合适的。依照人们的普遍感觉,言行不一是一种不可取的人格特征。一旦我们意识到人类的行动不可避免地要受保持一致的强大力量所指引,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重要问题就冒了出来:这种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什么东西按下了播放键,激活了难以抵挡的一致性磁带呢?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他们已经找出了答案:承诺。这让我想到了不管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老师们都会找一个合适的时机(比如班会课,比如考试考砸后)让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目标或者自己将要做哪些努力。有些老师们会把学生写的张贴在后黑板上,有些老师们会让学生张贴在自己的桌子左上角,这些行为在后续的时间里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因为写下来就是证据,书面声明能有效地真正改变人,这其实也揭示了一条重要的心理学原理:公开承诺往往具有持久的效力。我也在思考为什么书面承诺如此有效,我想应该是因为它比口头承诺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有证据清楚地表明,为一个承诺付出的努力越多,它对承诺者的影响也就越大。教师也应该在学生做出书面承诺以后,及时督促监督他,让学生能够为自己定的目标付出最大努力。

03

做学生的“喜好”

我们喜好与自己相似的人,不管相似之处是在观点、个性、背景还是生活方式上,我们总有这样的倾向。老师们总会在职业生涯中遇到那么几个“问题学生”,他们可能极其自卑,他们可能桀骜不驯,又或者他们已经看淡一切……这时候一般方法可能没法从他们嘴里套出点什么有用信息,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相似点提高好感、增加顺从概率的办法呢?我们可以假装跟他们有着相似的背景和兴趣。小学生可能比较喜欢动漫或者是游戏,那作为老师的我也愿意花时间去了解这些新鲜事物,也许正好能借着这些话题打开孩子们的话匣子呢。霍金曾说:世上最让人感动的是遥远的相似性。

04

教室里的“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原理指出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看到别人正在做,就会觉得这一种行为是恰当的,这让我想到了自习课,本来是安安静静没有学生讲话的,但是随着一个人讲话,两个人讲话,五个人讲话,教室里就会慢慢开始充斥着讲话声,原本安静的自习课也会变得吵闹不堪。这里的“社会认同”也有些从众的意味,正如书上所说在审视他人反应,消除不确定性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忽视一点微妙而重要的事实:其他人有可能也在寻找社会证据。作为一名老师其实也是从学生过来的,我想起了我高三英语课时,英语老师提了问题,但是班里没有一个人举手回答问题,时间久了以后班级里的课堂氛围肯定会越来越消极。很多调查结果清晰地显示了社会认同原理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会根据他人的行为来判断自己怎么做才合适,尤其是在我们觉得这些人跟自己相似的时候,这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有样学样。我们经常认为,青少年思想叛逆而独立。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态度只针对家长。在同龄人群体里,青少年同样要根据社会认同来判断自己怎么做才合适。

这本书是我教育生涯的“影响力”,我也希望做学生学习生涯的一位“影响力教师”。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我选择了这句话作为我的教育理念,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我觉得教育本身也是来源于生活的,希望自己能借助这个契机,蜕变成一位有趣的教师。

教师简介

王苗,嘉兴秀洲区闻川小学教师,她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在工作中逐步构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师生相处和谐,情知互动,寓教于乐。

图文:王苗

编辑:凌晓群

审核:刘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wlyxl/10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