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这是真的吗淘汰的
六大名著本就是一个骗局,我们也从来没有把六大名著变成过四大名著。 实际情况是自古以来讲究的都是4大名著,只不过在10多年前的时候,突然有了6大名著的概念。 我们说得再直白一些,哪怕是四大名著,也不过是近百年以来提出来的一种说法,如果大家觉得理解这个概念非常模糊的话,那我来讲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假如你面前有个苹果,突然一个路人过来了,说这个苹果当中有10个苹果是好苹果,其他苹果全部是坏苹果,周边的人全部点头。 又有一个人过来了,说:不对,除了这10个苹果之外还有两个苹果会更好一些,索性我们把这12个好的苹果就称之为12个苹果吧,周边的人又点头。 这时候又过来一个人,说:我觉得只有这40个苹果好,我们干脆把这40个苹果当做最好的苹果,给他一个称号叫40个最好苹果。 大家随便怎么称呼,无所谓,甚至有一些观点获得了周边路人20个甚至30个人的认可。 可突然之间,官方来了定义:不好,有一些苹果比较劣质,我们需要剔除,有一些苹果,大家吃了之后会闹肚子,我们也剔除,现在我们只留下4个苹果,这4个苹果是最顶尖的。 而且官方提出来的这个论证也获得了大多数,甚至接近于百分百的学者的认可,大部分学者也认为没错,就是这个样子开会研究了之后,确定了这4个苹果就称为四大苹果。 紧随其后这4个苹果就延续至今,如果你能够明白我刚才讲的这个故事,把所有的苹果等量替换成书籍的话,那么你就能够明白了。 我们在上个世纪的时候,由一系列的专家经过很漫长很漫长的研究得出了四大名著的结论。 在这四大名著的基础之上,可能在清朝的时候就有了四大名著,六大名著或者12本中小学必读科目。 无所谓,这些东西只是在之前的朝代里面提出来的观点论调,做不得数,而在我们10来年前或者20来年前也有人说过6大名著或者8本奇书,这些同样的也做不得数,因为没有获得官方的认定。 更重要的是我们压根就没有举办过所谓的四大名著的评选活动,或者8大名著或者6大名著的评选活动。 这些全都是以讹传讹,无非就是某些书知名度有了,想提高一下自己的身份地位,在想跨一个台阶。 然后一些好事的人就说了,咱们把这4本书籍和另外两本书籍合在一块称为6大名著吧,就这样6大名著出来了,说来可笑,但也非常简单。 第1点,最早的四大奇书。 但是大家都知道咱们古代就有习惯,比如江南八大才子,或者唐宋八大家类似于这种4、6、8这样的数字非常的敏感,甚至还有一些人主动的把一些书籍合集在一起,比如孔老、孟子。 那么四大名著在古代的时候有没有被提起过呢?答案是有的,只不过提起的并没有获得官方授权,最开始提出来的4大名著分别是水浒传,史记庄子和西厢记。 那有人就说了,为什么没有西游记,也没有红楼梦呢?很简单,因为提出这个观点的人是明朝的一位官员,明朝的时候有一些名著还没有出版呢。 所以最开始的时候,四大名著是经过一系列有名望的人提出来的观点,然后大部分人认可了,仅此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在古代的时候,不管是四大奇书也好还是四大名著也好,都进行过一系列的波动和变化。 可是在明清时期华夏文明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文学方面的造诣突飞猛进,当然清朝的时候发生了一些特例,咱们就不多讲了。 最起码在明朝中后期甚至明朝末期的时候,虽然明朝的整个体系出了问题,皇帝也整天不务正业。 但是商业文学的发展,那简直是达到了一个小高峰,在这种情况之下又有了4本奇书,这4本奇书当中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三本书被提上名字。 另外一本并不是红楼梦,一来是因为时间原因,这个时候红楼梦保不齐还没出来呢,另外一个则是红楼梦,这本书籍在清朝的定位当中本就非常特殊,咱们后续再讲。 那除了这三本书之外还有一本书籍叫金瓶梅,懂得都懂。 但是后来金瓶梅直接落榜了,落榜之后另一本书候补,那本书叫做红楼梦,只不过这个时候关于4大名著还是六大奇书,仍然存在着争议,更重要的是有另外两本书也直接候补过来。 其中一本就是聊斋志异,聊斋志异重点讲的就是鬼神文化,一些道听途说的,或者再加上作者脑洞大开的,反正当时非常的有知名度。 甚至一些古代的说书先生能够把聊斋志异当中的某一小章节单独讲一讲,更有一些大神针对这一章节过多延伸,来吸引读者,一本聊斋志异压根不知道养活了多少说书先生。 后来又有一本小说叫儒林外史,只不过儒林外史这本书无论如何和西游记等名著,那压根就不能排在一个档次上,影响力也没有太多。 所以在明清时期,关于四大奇书或者六大名著,再或者六大奇书四大名著的变化是非常大的,因为当时压根没有官方介入,大家总是觉得哪本书好就给他排上来,也不管这本书籍能否通俗易懂,能否雅俗共赏,就是有知名度就行。 比如自己写了本书,非得把自己写的这本书给他推上去,这种情况比比皆是,所以那个时候关于各些,各种书籍排在一起,并列个榜单,这种榜单多的是,但都不作数。 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部分杂志就说了,四大名著定下来了,这四大名著分别包括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而且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图书出版社和书店也做了大肆的宣传推广活动,把这几本书结合在一起对外出售,也就是合集。 比如大家现在在任何一个网络购买的时候,直接搜索四大名著,就会发现大量的书店把这4本书给它粘合在一起,一块扎堆对外出售了。 当然也没有这么巧,总不可能人家随便一个报刊杂志说什么就是什么吧,这中间其实是有很多的文学工作者经过多方商议之后确定了四大名著。 首先这四大名著不能误入歧途,因为这四大名著本身就是要推广的,还要提高大家的文学素养,将来小孩子都有可能读。 小孩子,中年人成年人甚至老年人的必读刊物,如果里面有一些胡说八道的内容或者文学造诣极不严谨,再或者有些恶性倾向,那都对不起四大名著这个头衔。 其次,还得看一下这个作者有没有知名度的书籍,最后还需要看一下历史影响力。 反正整体的评判都是有规矩可循的,而且这四大名著即便到现在也不能说所有的文学创作者都认可,但最起码大部分的文学创作者都是非常认可的。 而这四大名著的挑选也是非常成功的,只不过近期你会发现各种各样的营销号,或者一些搞图文内容的视频内容创作者们,总是在说原先是有6本的,只不过后面被砍掉了两本。 有这种想法的话,也就可以洗洗睡了。 第2点,四大名著原则上是必读科目。 这里的原则只是我提的一点小建议,并不代表着每一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要让他们读4大名著。 但是我得说一下我的亲身经历,在我小学的时候就基本已经读完了四大名著了,在中学甚至在大学的时候都获益匪浅。 怎么说呢?我不能说4大名著里面的东西全部都能够信手拈来,但是有的时候和朋友聊天或者谈到某些典故的时候,我说的话总归是要比别人多一些。 所能够掌握的几率也会多一些,到现在我都记得,在我高中的时候,每次写作文那作文都是拿到最高分。 更重要的是高中语文给我的自信,让我在其他科目上的成绩也非常不错,甚至在学校里面都小有能力、小有口碑。 现在的各种培训班、补习课,不说别的,一个舞蹈课一个音乐课,可能一节课就需要块钱一周上4节课,一个月下来最起码要4万块钱。 读四大名著省钱不说,还能省力气。 对于自己的子女来说,如果有条件的话,读一读四大名著最起码没吃亏。 更重要的是相比于其他的技能培训而言,四大名著能够给我们带来学识,学历和知识方面的增长相对要多一些,而且相比于某些课外培训班来说更廉价一些。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wlyxl/11277.html
- 上一篇文章: 影响力精读生活中的套路与反套路,避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