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最好医院的地方 http://m.39.net/pf/bdfyy/

责任感:领导者影响力的基石

——“领导魅力论”备课札记之2

领导者是有能力影响和改变环境的一类人,这种能力来自两个渠道,一是领导者的正式地位,主要依靠权威、奖励和惩罚等方式;二是领导者的个人形象,主要依靠人品、学识和阅历等方式。不过,这两个渠道在一点上是相交的,那就是责任感,即对组织的负责和对自己的负责。人在社会上,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有自己相应的责任,譬如,学生有学习的责任,教师有育人的责任,医生有治病救人的责任,老总有带动本企业发展的责任。一个没有或者缺乏责任感的人,是得不到他人认可的,也很难获得社会性发展的。

一、责任感

要谈什么是责任感,就要先谈什么是责任。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责任时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责任体现了人的一种社会必然性,对于任何人来说责任都是“不可推卸的”。词典上对于责任则有着更为明确的解释:“责任是指做好分内应该做的事或者没有做好分内的事应承担的过失。”责任是对他人和群体所负的利益要求。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成年人,最起码的人格就是对自己的“责任”要有明确的认识。人总是不停地处在某种具体的角色或职位,该角色或该职位都赋予某些特定的要求;当人处在该角色或职位时,他就应努力满足相应的要求。这些社会角色或职位的要求就是人的责任。责任也是社会的产物,是伴随着社会关系的建立而产生并随着社会成员素质和文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变化。责任与社会共生共存,贯穿始终,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复杂化,责任越来越明确,越来越精细,对社会控制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责任加上这个感字,词的性质就发生根本的改变,责任感强调的是主观感受,是一种自觉的态度,这和单纯的责任是不同的。责任感是在生活和工作中对我们的职责、义务的感知。具体来说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纵观责任感的概念,这里有几个词是非常关键的,即:自觉、分内、做好、心态。责任感也可以说是人们自觉地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的心态,即一个人对自己应尽的义务、对他人的许诺和对集体委托的事认真负责、坚持实行的态度。所谓自觉,应该是自愿的,主观认可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取向。而分内是一种观念,就是要让人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每个人都应该去了解自己的分内,并知道承担分内事情的重要意义以及不承担分内义务时所面临的后果,才可以具备基本的责任感。做好是主观性比较强的东西,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需要按照多数人认可的标准和普遍的道德法则来区分和认定。心态则表明责任感是人的一种个人属性,是人在从事活动中的主观意愿和感受。环境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人产生影响,但是最终的行为取向需要通过人本身的内在因素体现出来。

责任感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责任不应是被动接受的,而应是主动选择的,选择做一件事时就相应的选择了一个义务,肩负了一份责任。一个人担当社会责任的状况与他的人格素质有着一种内在的、正向的关系。他越是自愿地担当社会责任,其人格素质就越好;他越是积极地担当各种社会责任,其人格素质就越健全。责任感还是一种心理状态。责任感是人们对自己的言行带来的社会价值进行自我判断后产生的情感体验。责任感是人们安身立命的基础,当一个人具有了某些能力时,就要对相应的事情负责。从时间上讲,责任感指是否勇于承担对过失或者某个错误事件的责任以及是否考虑过自己以后的行动及其能否承担后果。从空间上讲,责任感包括一个人对自己和对社会的担当意识。对自己来说,是否清楚自己角色分内的事?是否要求自己有效完成相应的任务?是否对人生目标做出了慎重思考与选择?对社会与他人来说,是否对亲友承担起了关心、帮助的义务,并且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wlyxl/6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