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a_7117848.html
《龙潭诗抄》张延龙著书影色彩与实物有差距

海东文化一家有温度的出版机构

《龙潭诗抄》》列入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与团结出版社共同策划的品牌出版项目《鲁韵文华》,该丛书由山东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宋登科主编,共九册,由山东省散文学会组稿,济南海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设计、编辑、审校、印刷,封面简洁、大方,做烫黑工艺,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

序蒿峰

张延龙先生是山东诗坛耆宿。最近,他将其六十年来精心创作的诗词作品选辑为《龙潭诗抄》,公诸同好,实乃山东诗坛之喜事。先生嘱余作序,实不敢任。对于先生来说,余乃后学,面谕再三,强而从命,遂得以先读全书,亦一大快事。赏读之余,颇多感想,谈几点认识吧。张延龙先生早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部队从事过科研工作,在地方党委、政府和金融机构奉献大半生,当过副区长、经委主任,在市级和省级银行担任过领导职务,曾被评为省劳动模范。虽然是理工科出身,但他受深厚的家学渊源影响,自幼喜欢诗词,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便以诗词抒发感情,记人记事。丰富的工作阅历又使他对人对社会具有不同的观察角度和深刻的认识,更使他的诗词具有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和厚度。读张先生诗感到其写景状物,抒情言志,逸兴遄飞,字字珠玑,如沐春风,如见其人。我认为张延龙的诗词有这样几个突出特点:一,史家之诗。读《龙潭诗抄》,首先感到的是诗人継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收入集子中的诗作最早写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近六十年的时光,诗人用多彩之笔记录了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不自觉间具备了以诗记史的特点。在诗人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六十年代群众生活状况,工业、农业及科技事业的进步,看到农村社会的深刻变迁;我们可以感到改革开放点燃了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以及祖国日新月异的进步和走向现代化富起来、强起来的脚步。一系列典型事件和标志性事件在他的笔下留下了诗的描述。神舟五号及嫦娥一号发射成功,记录了一个老科技工作者的喜悦。北京奥运,台海风云,建军阅兵,三沙建市,南海之战记载了诗人的观察和自豪。农村的巨大变化,农民生活的改善在诗人笔下留下深深的刻痕。同样,国际风云也涌现于诗人笔底,一些重大的国际事件留下了诗人的思考。读这类诗,我感到诗人继承了史家的传统,秉笔直书,同时又具有春秋笔法,加之以诗人的思考和评说。《海军建军六十周年》中,诗人为海军的强大而自豪,“流年一度成甲子,泛海诸师皆铁墙”。《赞习马会》诗人写道“一国曾经分楚汉,同宗终必济神州”,寄情于海峡两岸的统一富强。《悼周总理》“华夏英魂谁是主,民心难忘泪倾衫”,寄托了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和哀思。《三沙市成立》,诗人欢呼“烟波千里筑门户,守海安疆又一州”。《美向伊拉克开战》诗人抨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世界无谋平恶霸,坐听怎奈战戈声。何时再现三分国,不让阿瞒横着行”。一个诗人的史家之笔,难能可贵。二,赤子之诗。何为赤子?真人真性情之谓也。读延龙先生的诗会感受到先生开心见胆,一片赤诚。不造作,不矫饰,其情之真,其情之热,其情之厚,感人化人。仅举几个方面。一是家国之情。延龙先生经历丰富,勤于思考,亲身经历了七十余年风风雨雨,看的多,思考多,他对祖国满怀热切之爱,对人民满怀感恩之心。诗集中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或纵目千古江山,风光明丽,或登临怀古,感叹黍离铜驼,无不倾注了作者真切的大爱。对人民疾苦的描述和歌呼反映了作者出身农家与大地与人民的血脉连系。作者对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的鞭挞,更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对人民爱的深刻,希望在党的领导下,解决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国富民强,政通人和,天下大治。他关心底层人民的生活,《农民工》一诗中写道“诚市风光日日新,高楼座座接流云。风餐露宿何多苦,皆是无依失地人。”早年在北京《致荣莹》一诗“京华忧板荡,夜夜念家乡。六月无丝雨,夫孺可有粮?”反映了他的心和农民疾苦息息相连。他刺虐刺贪,《鼠说》“坤支榜上我魁元,不爱明天乐黑天。自打相交钱大帅,官仓府衙任回还。”他心系着农村留守老幼,“清晖寂寂照山村,白发老翁神欲昏。蕉扇轻摇蚊莫咬,可怜留守读书孙”。我们从他的散曲作品中可以更多地看到他怜民和讽刺丑恶现象所关心的深度和广度,如《真话难》《感事》《猴戏》《庸医害人》等等不胜枚举。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揭露和批判继承了中国诗史从《诗经》到杜甫、陆游等伟大诗人的现实主义文脉。诗的批判,目的不是揭露,而是通过对一些丑恶现象的鞭笞,引起人们的警醒,去消除这些丑恶。爱之深,责之切。这里面沉浸的是一个知识分子对国家对人民深沉的大爱。表达的是作者一片赤诚。二是骨肉之情。人生在世,陪伴一生的是家人,钟情最多的是骨肉。父母妻子兄弟姐妹乃人伦之大者。其忠孝义悌,源于血脉,发之心底。延龙先生生之于孔孟之乡,受教于齐鲁传统文化,幼承家学,孝悌立世。其诗作对于骨肉之情的描述令人感动。且举一二。他对于母亲的思念化之为诗。《慈母六首之六》“人世几回伤往事,遥瞻泣血又如何。音容但愿常成梦,扮个莱儿对母歌。”其至孝至纯令人动容。兄弟及子侄辈千里相聚,他欢喜异常,“爆竹声声连地响,亲情脉脉泪花迷。”“十年树木百年人,喜看林枝一派新。”写尽别离欢聚之情。老伴相知相爱一生,晚年缠绻病榻,先生倾情伺奉,终至永别。其送别诗感人泣下,“床前来去步犹丝,相守如形五内爔。世上几人因我病,痴心唯有一人知。”《送荣莹二首之二》“与君路费三千万,莫再存金令己伤。一样泉台如俗世,当花钱处可倾囊。”把老两口相依不舍的感情,病床上的焦虑,挥手长别的悲伤描摩的细腻丰富,一唱三叹。三是师友之情。人活世间,师友之情,拳拳念念,代有佳作,传唱千古。延龙诗中多有师友赠答和寄付友情之杰构。其用情之深,诗句之美,足可流传。他听闻中学老师仙去之噩耗,不能自已,“梦绕魂牵心系师,飖飖鸿雁奈何迟。一声噩耗千行泪,竟是玉棺仙令时。”《悼于仁伯》“雨伯已随引佛去,骚坛寂寞使人悲。”《念刘汉城教授》“破晓依稀看缺月,心随飞雁往南声。”颇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之慨。这类诗词还有《小重山·秋思》《青玉案·偶感》《风入松·中秋月》等等,无不体现了作者徇徇儒者,交友交心,真情示人,古道热肠。四是济世之情。延龙先生的诗作很多的体现了作者的修为和志向,体现了他人格的坚守和清廉处世的品格。他有许多的咏物诗,实际上借物咏怀,抒发了自己的心志。如《咏雪》“生来有志在高天,飘落从无怨日寒。一片冰心清若许,遮掩世俗浊千端。”《松赞》“西风送罢送东风,直立烟云乱世中。四季常荣缘底事,此君不与众君同。”他半生与钱打交道,却对钱财视为身外之物,“终生不近摇钱树,羞共青蚨一道飞。”他对于历史上仁人志士的歌咏,同样是表现自己的高蹈情怀,如《谒鲁迅墓》“常羡先生硬骨头,文章犀利似枪投”《怀屈子》“缅怀屈子誉千秋,报国沉沙老未酬。不尽骚情留古韵,犹如汨水永长流。”《观鄂王墓》“千秋铸丑跪坟前,贼子忠臣各著然”,正所谓质本高洁,青白遗世,使我们看到一个老诗人的情操,对于世人有着良好的启迪作用。三,学者之诗。延龙先生虽然是学理工科的,平生也未从事过文学工作。但他热爱文学,热爱诗词,终生矻矻以求,勤奋读书,勤奋著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者。他的诗声韵铿锵,格律严谨又多出变化,令人目不暇接。如“每从昨日思今日,却把泺池当峄池”“一台戏马三方墓,三面云山一片湖”“无门报国国遗恨,有意吟诗诗意灰”“诗情可变友情在,意气常平诗气真”“前世难知来世远,今生已令半生沉”…可见诗人的语言功底。作者注重用典而不突兀,化典于无形自然,不着痕迹,典雅而灵秀。如《小沧浪亭》“常来戏水襟怀畅,不必区分足与缨”,用《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典故,表达了作者高雅的情趣,使很平常的旅游诗有了深度。《盼聚太白楼》“名城自古尊仙贺,不带金龟也醉人”,用唐代贺之章宴请李白之典,《诗友聚会贺吕奇八十大寿》“三巡杯尽言无尽,说罢兰亭说历亭”,作者用唐朝李邕在历下亭宴请杜甫及晋王羲之兰亭修禊的典故,用典精当,使描写诗友聚会更加典雅深情。《步韵酬拾贝童子》“平生恬淡好看书,敢忘童心击唾壶”用《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击壶咏志的典,且巧妙地用了原作“壶”字韵,表达诗人的志趣。书中这类例子比比皆是,信手拈来,贴切自然,显示了作者的知识功底。他注重通俗的语言入诗,力戒艰涩。在诗词的现代表述上多有建树。在感情的表达上他力求稳健,我们在他的诗词中很少看到激烈的语句,豪放之情含蓄而内敛的表述使得诗词更有了深度和厚度,更有了大声呐喊所达不到的穿透力和振撼力。《夏夜》是诗人早期的作品,一九六九年北京文化大革命进入整党阶段,作者作为一个年青的党员干部,在运动中屡遭批判,他写道“草木雨多茵,群蛙闹座辰。台头观夜月,浩浩涌霾鳞”用诗的形象表达他对运动的看法。今年全世界遇到了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武汉最早遭受了疫情的洗礼,由于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执行了正确的政策,两个月成功地扭转了局面。而美欧则陷入了疫情的深渊,面临分列崩溃的局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世界性历史事件,作者在《眼儿媚·疫情》中写道“会战荆襄疫方休,杨柳弄轻柔。樱花如雪,红梅似染,依旧风流。可怜却是西洋水,一片逆旋愁。落叶飞散,漂萍离异,浪打孤舟。”从上面两例我们看到“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彰显了诗人的艺术风格。延龙先生诗词的这些特点是他几十年勤奋吟哦而形成的独有风格,对于诗词使用现代语言,抒写现代人的感情和感动是有益的探索。正因为此,他的诗词具有长久生命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延龙先生多年沉心于词的研究,所著《词学探索》一书受到学界一致好评,一版再版,并受山东大学邀请为文学院举办讲座。他的研究,最突出的成就是阐释了词律和句式的关系,包括主旋律和句末三字之规律,句读和句式之规律,诗格与词格之比较,情感表达与词律之探究等,均为词界研究之真知灼见。借鉴了他人研究成果,又有自己的发现和发挥。他强调词的创作“要遵谱,不要泥谱”,对于宋词的研究和指导现代人的创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延龙先生是一个忠厚长者,他不但醉心于自己的研究和创作,而且热心诗词事业。他不惮其劳,不惧辛苦,应各种陪训所邀,热情传授诗词创作心得,讲解诗词理论和格律知识,倾心陪养后学,传承诗词文化。他长期担任省老干部诗词学会的领导职务,组织老干部学习和创作,积极开展诗教活动,带领老干部诗词学会创建齐鲁诗教先进单位。他参与《诗坛》的创立和编辑工作,团结了一批诗词水平较高的诗人,把《诗坛》打造成为我省有较大影响力的诗词刊物。在他的辛勤工作下,老干部诗词学会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先进行列。延龙先生虽已年近耄耋,依旧活跃在诗坛之上。可以期待延龙先生还会有大量佳作呈现给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不揣浅陋写下这篇读后感,祝贺《龙潭诗抄》的出版,也祝愿延龙先生健康长寿。

(蒿峰,山东省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原山东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

书影色彩与实物有差距

湖山知况味岁月鉴峥嵘

——赏评张延龙先生《龙潭诗抄》

郭秀珍

己亥岁之季夏,受山东老干部诗词学会荣誉会长张延龙老先生委托为其《龙潭诗抄》校稿,余于校稿之时际,乘其便,得以通读诗著三番,可说两番致味逾一番,再三番而逾两番,颇多感触于赏读之间,今穿缀于此,聊成读诗之赏评。老先生皓首长者亦历世诗人也,著作纳大半生所历所感,诗屐于山色湖光、朝霞暮霭中流洒,无所不及,与人与事,见性见情。来看老先生五律诗作:秋思岸柳飞黄叶,人间又值秋。春山成旧梦,碧水换新流。世上无平路,湖中有小舟。长空虽浩渺,耳畔雁声留。首二联“岸柳飞黄叶,人间又值秋。春山成旧梦,碧水换新流。”规矩于起承律法范,轻松、平淡的笔触由眼前景展开铺陈造境;转联“世上无平路,湖中有小舟”与尾联“长空虽浩渺,耳畔雁声留。”之间,在语境和诗脉上,乍读之下,似无甚必要关联,然而仔细体味却不然。追溯写作背景,年秋时,已是老先生退休后的第七个年头,人生至时,正如诗之首二联所述“岸柳飞黄叶,人间又值秋”了,恍然间“春山成梦,碧水改流”,是时回望来时之路,间或高低起伏,间或云树错落,亦如水之渺漫无涯,然而一苇尚可能渡,有水处必有舟筏,勿论路何漫漫,途何遥遥,终究会成过往;那么尾联“长空虽浩渺,耳畔雁声留”就不止是阐明诗旨了,更是老先生阅历世事、沉淀思想之后的岁月捡视、人生之思及对人生态度的自我抒发。此诗足使读者于平实诗句中见诗作及诗人之格调。读张老先生诗作,字里行间都能令读者感受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再来看其七律诗作:无题流年怎奈古稀何,一样云游一样歌。处世心宽因责小,寻诗语顺赖书多。雄风已去三江远,素愿唯希万事和。回目峰峦多绿意,夕阳犹照靓山河。古稀之年,但抱怀如云舒云卷,流年似水又奈我何也?安闲的时光,在读书写诗中度过;当年的豪气、人生的高潮已随江波逝远,心底只希望社会祥和、人民安泰;回眸一瞥之下,峰峦滴翠,江山多娇,夕阳无限好。诗作起承转接犹如诗者之心境一样自然平静、洒脱高远,体现一位抱怀朴素、与人为善的老者形象及其平和处世之道。读诗到此,张老先生那种书卷气浓、精神矍铄、思想敏锐、容光焕发的形象和诗作瞬间即和谐统一在一起,浮现在笔者脑海,不禁思想,或许正是这种平和、淡然的处事态度成就了老先生的健康身体和诗人气质,亦或许是这些素质之间在互相成就吧,总之,在市声喧哗、人心浮躁的社会、生活氛围中,这些或许应该就是人生自我修炼之最高境界了。大凡诗者,皆以“诗写我心、诗寄情怀”为作诗之道,张老亦不例外,读其诗作,于此颇得体会。如诗作:游杜甫草堂有题曾经官位本诗人,颠沛终生近庶民。天柱峰前观泰岳,浣花溪畔记艰辛。民生疾苦身边有,家国忧愁笔底陈。茅屋难寻歌尚在,游人争睹论声频。——此作乃老先生游草堂之感怀,又岂非老先生与杜工部诗人间超越时空之心灵照应矣。诗作见其情怀。安居龙潭景物四时新,富韵清泉旁右邻。小鸟无心居伟树,轻萍有幸住湖滨。登楼弄月湖边饮,举目随云方外巡。美酒三杯诗百首,疏篱竹影伴秋春。——老先生安居湖滨,亲近自然,鸥盟鹭侣,诗酒常伴,龙潭居士名符其实。诗作见其心性。青玉案·再读《云起楼诗存》风云多变寻游路,幸赢得、人生悟。花样年华如水度。几番花绽,几番燕语,总在溪深处。霞飞山里鸣泉暮,云起楼中写新著。莫问斜阳余几许。一川波涌,两坡林静,花满桃源树。——与《游杜甫草堂有题》之古今诗人间的相知相惜如是,此作正是与当代诗人间的相知相惜。诗作见其思想。临江仙·荣莹卧病忆昔校中同学里,乃君可数精英。茫茫岁月去无声。而今床上卧,窗外羡车鸣。五十年来如一梦,几多往事萦萦。夜阑人静泪朦胧。三更听雁远,破晓又闻风。——五十年的风雨同舟,五十年的相濡以沫,五十年集聚多少爱的点滴,五十年又能闪现多少魂牵梦萦的人生片段……,词作见其真情。张延龙老先生在其《龙潭诗抄》中除载入大量抒发情感、阐述事理、记录生活的作品外,还载录了如:《浣溪沙·两岸直航两首》《贺神舟六号五首》《看温总理探望四川灾民有感》《抗美援朝六十周年有感》《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组诗》《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等等多首时政、历史相关家国主题的诗词作品,体现出老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及浓重的家国情怀。读张延龙老先生著作《龙潭诗抄》,实则循老先生之人生足迹,览老先生大半生之人生旅途、峥嵘岁月,从而领略张老作为老一辈诗人的诗情、诗境和诗心,领略其人生观和世界观。赋余或众多诗词创作者颇多感触之同时,亦必定会给予大众创作者积极、深刻的思想性影响。

(郭秀珍,山东优秀诗人,《漱玉流觞》诗社社长,《诗坛》编辑)

书影色彩与实物有差距

张延龙作品欣赏

扫雪

(.1.5)晓光亮夜雪,皞皞一乾坤。老幼挥长帚,街边驱白云。墙头草怨(.1.8)有缘靠土生,无意两边倒。世人讳风恶,皆怨墙上草。天路(.7.23)昔年三月路,今朝二日程。藏人心志远,路随白云通。九顶塔(.2.23)久慕观音寺,合家拜鹫山。千年宝塔屹,唐柏更蔚然。无题(.12.24)春风几度染枯树,秋雨何时洗空山。莫道苍峦花径老,白云留连不肯还。泰城春(.3.8)春意泰山好,花松各俊幽。溪清柳影绿,日暖池鱼稠。晓破紫烟罩,云薄玉兔游。风光多变幻,盘路更悠悠。过童关(.6.19)山在云天外,车绕陡崖旋。沿途屡次见,前车坠深渊。回看车中客,个个尽苍然。车出童关地,夕阳落平川。游长青园博园(.7.23)走进园博园,如临天外天。足行八万里,目读五千年。雪域经轮转,天山歌舞喧。江南园水秀,北国气如山。欧美风情异,心灵文化牵。平生爱山水,流连醉似仙。天路歌(.7.1)天路遥遥通云天,直达世界之峰巅。飞龙萧萧过昆山,惊动天外诸神仙。此龙天界何曾见,不喷云雾似闪电。超过当年八骏马,王母久久依窗看。四十五站如玉雕,站站云随彩旗飘。藏族兄弟载歌舞,哈达如云歌如潮。拉萨车站立云头,胜过昆仑山上十二楼。进进出出人如流,来去环球五大洲。天路一梦五十年,此路更比蜀道难。君不见,天冷地冻风火山,鬼哭神愁无人烟。华夏儿女誉天下,千难万险何曾怕。五年建成世人夸,西藏进入现代化。龙潭行(.6.13)五龙潭中水清清,五龙庙里祀五龙。每逢天旱施霖雨,普济东南西北中。好汉故居在潭畔,尚有古碑寻常见。朝中奸佞害忠良,钦差临济事查办。乌云滚滚欲压城,雷雨闪电动五龙。一声霹雳山摇动,即刻秦府入地宫。雷过天晴乌云散,秦府不见潭水漫。水深几许人难知,水平恰似朝天鉴。清清潭水照日月,忠奸贤愚民心判。君不见,水下云绕佛山青,古槐萧萧战马鸣。千年不尽五龙脉,流泉淙淙唱英雄。潭西有座历下亭,浩渺烟波接大明。少陵有缘来齐州,北海设宴待诗宗。名士云集在潭边,心事浩茫诗百篇。古亭不见遗址在,杜陵名句永世传。五龙风云人难见,龙潭水清流潺潺。诸君可问唐时月,千载诗情同此源。齐鲁老人登水关长城(.9.21)八十九十不言老,全赖天曲疗效好。登上长城山顶站,扯块白云擦擦汗。东望波涛滚滚之海天,西看苍茫浩翰之雄关。万里长城是脊梁,千载英雄儿女保家邦。血染黄沙人不还,尚留浩然之气接穹苍。而今华夏国运强,神舟来往穿梭忙。明年乘上神七赴月宫,问问姮娥何时回故乡。乙酉抒怀(.2)游乘金翅鸟,归驾辽东鹤。扶桑枝上观红日,十二楼中尝作客。天公有意炼雄材,为我驱使虬龙御辕幄。男儿日行八万里,炎山弱水从容越。为石补天西北缺,为砂响在鸣砂壑。不计关山风雪寒,斗酒长饮三百斛。静坐潭边且举杯,风轻波细邀明月。张延龙,年生,山东枣庄市人,山东省劳动模范,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会员,华文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山东老干部诗词学会会长,《诗坛》主编。著作有诗词集《浪滩诗草》《江山情怀》《心潮》《龙潭波影》《泉韵枫声》《泉声悠悠》《延龙诗文集》,词学理论专著《词学探索》等。海东文化一家有温度的文化机构

欢迎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

山东省散文学会成立于年,是由山东省作家协会主管、山东省社科联业务指导,在山东省民政厅登记注册的省一级法人学术社会团体。

欢迎广大山东散文作家(含山东籍、在山东工作)和热心编辑组织工作的朋友加入学会共同推动山东散文事业繁荣发展。会员电子表请登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wlyxl/6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