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能看好 http://pf.39.net/bdfyy/

华人星光(ID:hrxg)原创内容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她是中央社第一位女记者,

美国航空公司第一位女副总裁,

还是美国大银行第一位亚裔董事,

更是第一位进入白宫的华人,

先后当过八位总统的顾问。

她曾当选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却这样说:

“我是一个美国人,更是一个中国人。”

邓小平评价:

“参议员在美国有来个,

而她嘛,

不要说美国,就是全世界也只有一个。”

今天,是她离去的日子,

她不光值得美国人重视,

更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

她,就是陈香梅。

年6月2日,

陈香梅“含着金汤匙”出生于北京,

外祖父廖凤舒是驻日本大使,

祖父是香港招商局局长,

父亲陈应荣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

后任中国驻美外交官。

在这样一个书香富贵家庭,

陈香梅自小就衣食无忧,

姐妹六个她排行老二,

平时出门都是穿着旗袍,

戴着珍珠项链,

这是那个年代,富家大小姐的标配。

只是,生在战争年代,

哪怕是再有钱的人家,

也免不了战争的摧残。

年,北京沦陷,

母亲带着陈香梅姐妹匆忙逃往香港。

沉痛命运,

就在此刻开始给陈香梅接二连三的打击。

刚到香港,母亲就因病去世,

父亲作为外交官远在国外,

只有姐妹六个相依为命。

当时陈香梅不过12岁,

大姐也尚未成年,

靠着变卖母亲遗留的首饰,

她们苦苦支撑了下来。可坏消息很快到来,香港即将沦陷,

在战争年代,

像陈家姐妹这样无人庇护的女孩子,

一旦身处沦陷区,

会得到日寇什么样的对待可想而知。

何去何从?

大姐茫然无措,妹妹们也慌乱无比,

唯有陈香梅沉着冷静,

为大家做出了,

“逃离香港,去往内陆”的选择。

为了避开沦陷区,

16岁的陈香梅带着大家,

一路走偏僻的山区北上,

土匪出没,山路崎岖,

原本她们都是养尊处优的大小姐,

却吃野菜、露宿野外,

经历了这辈子最惊心动魄的“旅途”,

途中陈香梅还得了疟疾差点丧命。

半个多月提心吊胆的逃难,

陈香梅终于把姐妹们,

安安全全从广州辗转带到桂林。

更幸运的是,她联系到了父亲,

妹妹们都被安排到了国外读书,

而陈香梅自己,

却做了留下就读岭南大学的决定。

她说:

“我不能在祖国受难时离开她。

我要留下,要尽我对祖国的责任。”

年,

陈香梅凭借出色成绩,

考进了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

成为中央社第一任战地女记者。

那个年代,

女记者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陈香梅在回忆录里写道:

“当年中央社还有不用女记者的不成文规定,

我是第一位打破了这个传统的,

而且是凭本事考进去的,

那是我走出校园第一份工作。”

战地女记者图,(非陈香梅)

也因这一份工作,

陈香梅遇到了此生挚爱。

他叫陈纳德,美国陆军航空队中将,

受当时中国政府邀请,

为中国培训出了,

叱咤天空威慑日本的飞虎队!

他们有效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空军力量,

而当飞机被日军击落后,

假如跳伞的飞虎队员,

能够被中国村民所收留,

他们就有95%的机会,

可以活着回到战友身边。

因为中国人民即便遭受日军严刑拷打,

也还是会保护飞虎队员。

陈纳德,

由此被称为中国人的“保护神”。

而作为一名抗日记者,

陈香梅和老百姓一样,

喜欢飞虎队,也喜欢陈纳德。

她和陈纳德的初次相见,

是在一次重要的记者招待会上。

那一天,

美丽而青涩的陈香梅身着旗袍,

坐在最角落的位置,

但她那炯炯有神仿佛会说话的眼睛,

却被坐在前面的陈纳德捕捉到了,

他认出了她,老朋友陈应荣的女儿。

可能是因为太紧张也离得太远,

陈香梅没有机会向陈纳德提出问题。

记者会结束后,

越过时光和人群的空隙,

陈纳德向陈香梅走来:

“你父亲和你姐姐,

让我代他们向你问好。”

他面容虽有饱经风霜的苍老,

但脚步稳健有力,

眸子如鹰般精光四射。

那一年他51岁,她19岁,

彼此交谈间,

她越来越被他英雄的气概所折服,

而他,

亦因她的美丽聪敏而心动。

然而这段相差0多岁的感情,

遭到陈香梅父亲的极力反对:

“他年过半百,还有8个孩子!

你呢,你还不到20岁,

为什么非要嫁给这样一个老头子?!

说的难听点,

他要是过世了,你怎么办?”

可陈香梅没有丝毫退却:

“如果我不快乐,

长相厮守又有什么意义呢?

即便只能和他在一起五年、

十年我也是快乐的。

我宁可要轰轰烈烈而短暂的炽热爱情,

也不愿意一辈子,

过平平淡淡没有涟漪的生活。”

年,

他们终于得到亲人的祝福,

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中美各大主流报纸,

都刊登了他们的婚讯,

还有他们深情拥吻的照片。

婚后,他们住在广州、香港,

陈香梅生下了两个可爱的女儿,

幸福美满的一家四口,

却在短暂的十年后,说了再见......

年,陈纳德一直剧烈咳嗽,

一检查发现竟是癌!

抗争短短半年后,

陈纳德就永远离开了她,

那年她只有岁,

两个孩子还不满10岁......

极度痛苦的陈香梅,

在丈夫的祭礼上,写下一首诗:

有一个人,和我度过许多个冬天;有一个人,和我度过许多个雪天。冬天去了又来,雪天来了又去,可是那个人一去不回。一去不回!

陈香梅还很年轻,

朋友们为她短暂地婚姻感到惋惜,

觉得这段感情太不幸了。

为了陈香梅以后的日子能过得好一些,

纷纷为她介绍伴侣,

可她全都拒绝了,

“我心里只有他一个人,

曾经爱而又被爱过的人,

今生今世当无遗憾。”

她本以为,

自己会和女儿在香港了此余生,

但在美国的律师发来信件,

请她到美国处理陈纳德留下的遗产。

年,陈香梅带着两个女儿,

飘洋过海来到了美国。

而这里,竟是她一生辉煌的开始。

初来美国,陈香梅举目无亲,

像绝大多数到美国讨生活的中国人一样,

她学习烹调,居无定所,

带着两个孩子艰难生存着。

这位坚强的女人,

没有被生活所折磨的憔悴不堪,

反而一次次“绝地反击”:

她凭出色的英文,

进入乔治亚城大学工作;

她以个人经历和中国问题为题,

在全美巡回演讲;

她还写了英文版的《一千个春天》,

在纽约出版后成了畅销书,

一年之内销了二十版。

她还联络到丈夫从前的人脉,

勇敢进军美国商界和政界。

流利的英语,大方的谈吐,

一举一动皆是大家气度,

凭这样的个人魅力,

她很快得到大家的喜爱。

短短四年,

陈香梅已经是美国上流社会中,

有资格举办宴会邀请各界政要的女主人。

人们眼中的陈香梅,

越来越美丽有风韵,

美国有不少精英人士向她求婚,

那些人对她说:

“安娜,你一个女人住在华盛顿,

怎么应付得了?让我来照顾你吧。”

而她却总是笑着回应:

“我要葬在阿灵顿军人公墓,

陈纳德将军的身旁,

一辈子都不能改名换姓。”

年,

陈香梅进入华人参政的主流社会。

她受肯尼迪总统委任成为总统顾问,

她是第一个进入白宫的华人。

此后,她被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

老布什到克林顿等8位美国总统委以重任。

尤其是尼克松时代,

她作为尼克松竞选班底成员,

为尼克松成功连任总统立下汗马功劳,

被尼克松委任为竞选总统委员会主席,

并兼任亚洲事务顾问;

尼克松获胜后,

陈香梅被任为,

共和党行政委员和财务副主席。

政坛上,

陈香梅可以称的上是一位“八朝元老”,

商界她也不耽误。

0年,

陈香梅担任飞虎航空公司副总裁,

为美国航空公司第一位女副总裁;

接着加入美国大银行,

为第一位亚裔董事。

作为一名华人,还是一名女性,

陈香梅已经走到了,

华人在美天花板的位置。

2年,她被选为:

全美七十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和她一起进入这个名单的,

要么是美国总统,

要么是美国黑人运动领袖,

要么就是美国政商两界精英,

她是其中唯一一位华人。

从一个举目无亲的单亲妈妈,

成为政商两界不容小觑的风云人物,

陈香梅为什么非要这样拼?

因为她心里藏着两个字,

为了这两个字,

她一定要在美国走到一定的高度,

才能起到最关键的作用!

这两个字是:

中国。

大洋彼岸的祖国,

这是她心底最深沉的念想。

可她远在海外,

她一个单亲妈妈能为祖国做什么?

她只有爬得更高,站得更高,

才有可能成全心中所想!

当年她为了站在美国政坛之上,

加入美国国籍的时候,

她说了这样一句话:

“今天开始,我是一个美国人,

但我永远是一个中国人,

每当我看到天安门前,

国旗升起的时候,

我都会激动地流下眼泪。”

你知道吗?

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

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一系列重大事件中,

背后都有陈香梅积极推动促成的身影。

在她助力克林顿总统上任后,

她主导下,

中美两国设立了奖学金交流项目,

新中国学子走向世界的这扇窗户,

是陈香梅第一个打开的!

年,里根总统任期,

陈香梅作为亲善大使,

到中国大陆和台湾省访问,

在她的努力下

两岸迅速通过了,

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的规定。

是她,

为两岸交流打通了一道沟通桥梁!

那年,

陈香梅作为总统特使来大陆的时候,

邓小平接见了他们,

当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欢迎宴会上,

邓小平让陈香梅坐在第一贵宾的位置上,

让美国来的参议员史蒂文斯坐在次席。

邓小平说:

“陈香梅坐第一,

参议员史蒂文斯先生坐第二,

因为参议员在美国有来个,

而陈香梅嘛,不要说美国,

就是全世界也只有一个!”

她能得到邓小平这样的特殊对待,

就是因为中美建交、

中国走向海外的每个关键时刻,

陈香梅都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她说:

“只要中国人能扬眉吐气,我于愿已足。”

人们美誉她为:“中美民间大使”。

她也不止一次地说过:

“不管我手中持有何国的护照,

血管里流着的是中国人的血。”

她对养育过她的中国一往情深,

年,

为了帮助大陆艰难发展的教育事业,

陈香梅设立了专项教育基金,

自己先后出巨资,

奖励中国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

20多年来,

她集资一共奖励支持了余位,

在边缘贫困地区工作的一线乡村教师。

年,

为支持西部贫困区发展教育,

陈香梅启动了“香梅千校工程”。

年,

她在大陆成立了“陈香梅公益基金会”,

将自己的积蓄都拿了出来,

她说,

“一定要让公益的价值循环。”

试想一下,

若是她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在美华人,

如何能做到促进两岸交流,

又如何能完成公益教育?

要想做到这一切,

陈香梅,

就一定要在美国出人头地。

而当年,她为尼克松竞选最是出力,

因为尼克松向她允诺,

只要竞选成功,就会立即结束越战。

可让陈香梅耿耿于怀的是,

尼克松并没有履行自己的承诺,

为此她不止一次指责过尼克松,

“我政坛生涯中最不满的就是,

尼克松没有履行对我的承诺。”

步入晚年后,

陈香梅思乡之情更甚,

她不顾自己年迈的身体,

多次在中美间奔波,

致力于中美友好发展。

因为她强大的能量和强大的情怀,

成为我国多位领导人的座上宾。

年,

已经90岁高龄的陈香梅,

还风尘仆仆奔来中国,

只为参加北京举办的,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

最高领导人为她颁发了一枚纪念章,

这也是对她一生最好的肯定。

临返回美国的时候,

她记挂着的除了祖国,还有一个孩子。

曾在抗战期间,

重庆一大批孤儿流浪街头,

一个长得很乖巧的娃娃,

被飞虎队收留,列编飞虎队队员,

大家都叫他小飞虎。

抗战胜利后,飞虎队要回美国,

没办法带着小飞虎,

于是从此失去了联系。

多年来,

陈香梅一直惦记着小飞虎,

她每次回来都在找他,

可这么多年了,一直杳无音讯......

这也成了她的终生遗憾,

年月0日,

一代传奇陈香梅在华盛顿去世,

享年9岁。

最后一个抗战时期中美关系的见证人,

一位不遗余力促进中美交流的伟大女性,

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

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今天,

把这样的美好统统放在陈香梅身上,

也难以遮盖她所绽放出的光芒。

这一生,

不管是对家人还是对祖国,

她都做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

她是一位世所罕见的女中豪杰,

更是一位永远的、赤诚的、

大写的中国人!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今天,年月0日,

陈香梅逝世周年,

缅怀,致敬!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华人星光原创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华人星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wlyxl/9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