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泱泱中华几千年的礼仪之邦,在国际上的形象竟然变成了粗鲁、无礼了。

别说我们在国际上的形象了,就是我们自己都能清清楚楚地感受到我们礼的丧失和粗鲁。

比如公共场合的大声喧哗,我们能把哪个安静的地方都聒噪成菜市场。

比如带异性孩子如厕而起的冲突,一句有礼而道歉的话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却演变成了网暴事件。

比如路怒,下车行礼打个招呼就可让彼此安静下来并舒心,却能演化成了全武行。

比如粗言粗语、谩骂、人身攻击。

比如公共区域、景区的乱写乱画。

……

礼仪

壹:礼可以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矛盾

人是社会性存在的高级动物,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

正因为如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不可避免地会与人发生矛盾。这就是矛盾的必然性,它不会因为我们不想它就不会发生了。

夫妻间的矛盾、父母与子女间的矛盾、兄弟姐妹间的矛盾等家庭内部矛盾

夫妻间有礼就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争吵,更为理性地去解决家庭矛盾。并可为子女做良好的表率,形成家风。

老祖宗传下来的夫妻间相处的“举案齐眉”的智慧,是很有道理的。虽然那是等级社会的,但是应用到现代我们可以发展性地继承它尊重的礼。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慈”、“孝”之礼,同样可以发展性地继承。

兄弟姐妹之间的“友爱”之礼,同样可以发展性地继承。

家庭里的“举案齐眉”、“慈”、“孝”和“友爱”之礼就可以非常有效地解决家庭内部的矛盾,而使之更幸福,更团结。

亲戚、同学、同事、朋友之间的矛盾

亲戚之礼在“常往”。亲戚之间如果不常往来,很快就会血缘之亲丧失,乃至变成陌生人。而因为血亲又是客观存在的,于是嫉妒、埋怨的矛盾就会产生。

同学之礼在“互助”。同学有着共同的年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而又专职于学业,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只要能做到“互助”之礼,就可以解决他们之间的绝大部份矛盾。

同事之礼在“协作”。同事的关系因为有利益冲突和分工的问题,所以唯有“协作”之礼才能更好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

朋友之礼在“担享”,朋友的关系是有情感的,它既需要分担不好的,也需要分享好的。朋友之间只要能做到“担享”之礼,便可以长久地维系并持续地加深下去。

这几个关系尤其重要的是克服嫉妒之心,否则所有的礼的作用都将失效。

陌生人之间的矛盾

陌生人的礼就在“友好”二字。彼此不相识,因在公共场合而偶遇,比如乘坐同一辆公共交通工具,比如同在一个商场、景区、医院、饭店、广场乃至马路等等所有公共场合。他们之间的矛盾往往是突发的,就像碰撞啊、踩脚啊、超车啊、路怒啊、排队啊、挤电梯或地铁汽车啊、争抢某项公共资源啊等等。

这些情况,只要我们持有“友好”之礼,这些所有矛盾基本都可解决,甚至消灭这个矛盾。

信息时代带来的网络上的矛盾

网络之礼在“尊重”,网络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认识、不见面、不接触的,彼此之间的唯一的联系就是网络。

正因为如此,人们就没了顾忌,没了敬畏,于是发言也就肆无忌惮,人身攻击也好,谩骂也好,侮辱也好,就都来了。这些在面对面时本是很难发生的,但是在网络上却泛滥起来。这就是因为网络隔断了面对面,而让一些人失去了最起码的“尊重”之礼。

网络上只要“尊重”之礼拾起,那很快就会是个绿色和谐之地,而不是法外、道德外之地。

社恐

贰:礼可以有效解决人的社恐问题

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在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人的社恐。

社恐肯定是不好的,它不仅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还极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误解,比如让人觉得不尊重、目中无人、拒绝沟通等等。

但是当他拥有了礼以后,不管他愿意不愿意就按礼的程序走了,大家都是如此的,慢慢地他的社恐就没那么严重了,再一段时间他也就摆脱社恐了,误解也很容易就消除了。

叁:自我认知是人一项卓越的能力

既然国际上认为我们是粗鲁、无礼的,既然我们自己也能清楚感觉到我们确实存在公共场合的喧哗、人与人之间易争吵以及其他一些无礼行为。

那么我们就承认自己的不足,知耻而后勇。

承认不足并不羞耻,承认是为了超越。

肆:现代礼与古代礼有本质的不同

古代的礼是别尊卑别有序的,是为了统治阶级的统治。

比如孔子说的“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为啥天子可以别人就不可以呀。

而现代的礼是平等、尊重和不卑不亢。

伍:我们中华礼文化中最好的礼仪形式是拱手礼,拱手礼也是世界上最好的礼仪形式之一

我们中国的礼的形式有许多,比如鞠躬、跪拜、合十、抱拳、拱手等等。

这其中我喜欢、最看好的是拱手礼。

一是它最适合我们现代;

二是它最能体现我们中华礼仪文化的良好特色;

三是它没有身体接触,难以传播细菌、病毒与疾病;

四是它既谦逊又不卑不亢;

五是它非常能够改变我们现在国人无礼的形象;

六是它非常适合传播到国际上去。

拱手礼

陆:拱手礼可以作为我们文化输出的最好工具

一个文化区域对另一个文化区域的文化输出最好的最有效的就是输出礼仪文化。

因为礼仪文化是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的,是融入到人的骨髓里去的。比如,日本、韩国他们日常礼仪就是由我们古代中国输出过去的,这使得他们至今都在我们的大中华文化圈中。

再比如,民国开始,西方对我们的文化输出,握手礼至今百年已深深地融入到我们的血液,改变了我们太多的本土文化。

这种礼仪文化输出的影响,较之其他任何文化的影响都要大。移风易俗首要的就是改变它的礼。

我们中国如今也要反过来输出我们的积极文化,那从拱手礼入手来做我们的文化输出不是很好的事吗?

不过,我们要输出我们的拱手礼文化,首先我们自己就得先在我们自己的社会中将拱手礼给拾起来并全面地应用起来。

《中国式礼仪书》详细介绍了我们中国的礼仪,值得我们学习。能力是敲门砖,礼仪是通行证。

总结:

礼是我们中华文化最优质的文化之一,礼可以有效地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矛盾,还可以有效解决一些人的社恐问题。

国家强大,文化输出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必须要跟上的。文化输出是让国际认可,并在这种认可下解决彼此之间的一些矛盾,并继续扩大合作,发展我们。而拱手礼就是我们文化输出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yxlpx/13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