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演讲的本质让思想更有影响力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书《演讲的本质——让思想更有影响力》,作者马丁·纽曼、郑燕。 这本书,我断断续续读了有半个月。读的时候,经常会产生强烈的感慨、冲击,给自己很大的启发。对于一个对演讲、口才、沟通感兴趣且有着近10年培训经验的我来说,本书的部分观点和自己长期以来的所思所想,不谋而合。 读书的目的是借助作者的观点来启发自己。希望下面书中的精华片段也能给你一些启发。 (一) 为什么要演讲? 有人认为,演讲是为了传递信息。这种观点,既对也错。传递信息只是其中的一个表象目的,更深层次的在于——打通链接构建信任。 书中讲述,作者曾为一家大型跨国公司的老总提供演讲培训。当时,这家公司正准备花费数十万美元召开新产品发布会。老总想要模仿乔布斯,准备在发布会上进行演讲。 马丁让他提前演练,并为他摄像。但是讲到一半时,老总觉得讲不下去了,因为他始终找不到感觉。讲的内容都是和产品技术有关,一堆堆冷冰冰的数据,始终燃不起他演讲的激情。 马丁让他停下来休息一下,问他为什么费时费力搞这次产品发布会。老总想了想说:是为了向大家介绍新产品。 “如果只是为了介绍产品,为什么不给大家发一份电子邮件呢,在邮件里可以把新产品的性能讲得更加清楚。为什么要费时费力把大家请到现场呢?” 老总愣了,不知如何回答。 马丁说:演讲绝非只是简单地传递信息,而是通过信息传递自己的故事、情感,以此建立和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这也是为什么乔布斯的苹果发布会,不只是一场发布会,更是一场布道会。 在体制内工作,也会遇到许多讲话的场合,如会议发言、汇报工作、安排任务等等。下次,再做这些的时候,提醒一下自己:我不只是在传递信息,还在建立和听众的信任关系。 (二) 演讲,不是让演讲者成为其他人,而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许多人演讲,都想着去学习、模仿其他人,把他人成功的演讲作为标杆。这与演讲的宗旨背道而驰。模仿只是手段,而绝非目的。 演讲是为了讲述自己的故事,向听众呈现更加理想的自己,这也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唯一路径。演讲不是为了模范其他人,更不是做什么千篇一律所谓的“演讲高手”。 (三) 成功的演讲来自于精心的准备。 书中,马丁告诉大家,一次演讲所需要的培训时间,是可以精确地计算的。 如果是母语演讲,每分钟的内容要花30分钟的训练;如果是非母语,每分钟的内容则需要花60分钟的训练。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要作30分钟的中文演讲,需要花费分钟准备,即要花费15个小时。 关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前段时间,参加某演讲比赛,拿到了全场最高分。自己深知:背后的原因不在于自己的演讲水平有多高,而是自己花费的时间要比别人多得多、投入的精力大得多。(点击看演讲比赛第一名是这样炼成的。) (四) 演讲最核心的部分,不是内容本身,而是如何呈现。 本书的两位作者,职业都是为高端人士提供专业的演讲培训指导。 过去,他们都有过这样的人生经历。 给他人写的演讲稿,自认为写得很不错,但最终效果却很一般,没有什么反响;而他们自认为写得很一般的讲稿,经过演讲者地演绎和诠释,却收到了意外的好评。 我也有过同样的经历。 曾经熬过几个通宵,给领导写讲话稿,自认为稿子相当精彩、很有文采,从观点到例证,从中央政策到地方实际,从重要意义到具体操作,自己下了一番苦功。但是,在现场一过领导的嘴,全然变了味道,成了四平八稳的官样文章,令人沮丧不已。而有时候给其他领导写得只是简单地讲话提纲,领导却能讲得风生水起,效果很棒。真让人哭笑不得。 记住,最终你给别人留下的是一个印象,而不是你演讲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五) 马丁在观察许多中国企业家的演讲后,发现许多公司发布新产品,往往采取几乎一模一样的内容模板,且都是围绕产品本身进行介绍,这导致演讲者没有什么发挥空间。 他很好奇: 为什么没有人分享有关产品的故事,比如这个产品的创意是如何产生的?自己对产品的感受是什么?自己的家人、同事是不是也在用这个产品?他们有什么感受等等之类。 一篇精彩的演讲稿,背后一定要有真实的故事。真实故事的背后,则是真实的人,真实而鲜活的灵魂。 关于这本书,今天只是谈了其中的一些观点,更多操作性的技巧和方法,大家可以上网购买。关于演讲、公众讲话、口才沟通等方面的好书,只要你读过,觉得写得很好,也欢迎你发给我。 最近,一直在筹备线下的俱乐部活动。口才,说到底还是需要通过训练,才能真正的提升。我在西安,如果你有好的想法,欢迎你加我的江西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看白癜风去哪家医院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yxlpx/1453.html
- 上一篇文章: 喜讯热烈祝贺科源集团通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 下一篇文章: 推荐财会考试最具影响力的八个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