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4487.html

东南亚是我国钢材出口量最大的地区

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暴发,我国疫情率先得到控制,钢材需求恢复迅速,内外价差扩大,钢材进口数量大幅增加,出口数量明显减少,净出口量创近9年新低。进口钢铁资源冲击是压制年我国钢材价格的重要原因。展望年,随着疫苗投入使用,全球经济复苏背景下,海外制造业补库周期开启,外需回暖是年我国钢材需求的重要增长点。

A年受疫情影响,我国钢材净出口量大幅回落

年以来,受供给侧改革及国内钢材需求韧性影响,我国钢材价格偏强,钢材净出口呈逐年下降态势,年我国钢材净出口万吨,至年该值降至万吨,复合年化增长率为-15%。

年,全球新冠疫情大暴发,由于我国疫情率先得到控制,钢材需求恢复迅速,内外价差扩大,钢材进口数量大幅增加,出口数量明显减少,净出口量创近9年新低。根据海关总署数据,年1—12月,我国钢材进口万吨,同比增加64.4%;钢材出口万吨,同比减少16.5%;钢材净出口万吨,同比减少35.68%。钢坯净进口量亦大幅攀升,根据海关总署数据,年1—11月,我国钢坯进口万吨,同比增加%;钢坯出口1.7万吨,同比减少50%;钢坯净进口万吨,同比增加%。

从进口来源看,我国钢材进口主要来自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年1—11月,从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进口钢材分别为.03万吨、.69万吨、.78万吨,占钢材总进口量分别为23%、25%、11%,三地合计占比60%。相比年,我国从日本、韩国进口钢材绝对值虽然有所增加,但占钢材进口总量比例有所回落,分别下降18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从进口品种看,板材进口数量最多,但年占比有所回落,从年的84%下降至年的72%,棒材进口占比提高,从年的10%上升至16%。

年1—11月,我国板材进口万吨,其中热卷进口万吨,占比钢材总进口量34.45%;冷轧进口万吨,占比钢材总进口量23%。板材进口亦主要来自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年1—11月,我国从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进口板材分别为.8万吨、.2万吨、.3万吨,分别占板材进口总量的27.7%、32.4%、13.9%,三地合计占比74%。

从出口目的地看,我国钢材主要出口目的地为亚洲,其中东南亚是我国钢材出口量最大的地区,非洲、拉丁美洲亦是我国钢材出口的重要目的地。年1—11月,我国出口钢材至亚洲地区的量为万吨,占钢材总出口量的68%,出口钢材至东南亚、韩国、印度、我国香港地区、我国台湾地区、日本分别为万吨、万吨、万吨、91万吨、82万吨、81万吨,占钢材总出口量分别为32.5%、10.4%、2.2%、1.9%、1.7%、1.7%。年1—11月我国出口钢材至非洲、拉丁美洲分别为万吨、万吨,占钢材总出口量分别为11.8%、10.5%。年1—11月,我国对亚洲地区钢材出口大幅下降,同比减少万吨,其中,对东南亚、韩国出口同比分别下降万吨、万吨。

从出口品种上看,板材出口数量最大,年1—11月,板材出口万吨,其中,镀层板(带)出口万吨、热轧出口万吨、彩涂板(带)出口万吨、冷轧出口万吨。近5年板材出口占总钢材出口比例明显提升,从年的44%上升至年的61%,其中镀层板(带)出口占比提升最快,从年的11.6%上升至年的21%,彩涂板(带)、冷轧出口占比亦有所提高,分别从年的7%、4.3%上升至年的12%、7.2%。热轧出口占比不升反降,从年的14.6%下降至年的12.6%,反映出我国钢材出口附加值提升。棒线材出口量明显萎缩,年1—11月,棒线材出口量.5万吨,近5年棒线材出口量占比明显回落,从年的38%降至年的13%。

B年因经济复苏向好,全球钢材价格明显反弹

年四季度以来,随着外需强势复苏,海外制造业补库带动中国出口显著增加,进口冲击明显减弱。海外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自年5月明显反弹,基本处于50以上扩张区间。海外热卷、冷轧板坯、钢坯等钢铁资源价格持续上涨,全球主要国家冷轧价格自年10月以来涨幅—美元/吨,全球主要国家热卷价格近1个月涨幅—美元/吨,美国板材价格涨幅最大。伴随着海外钢材价格强势上涨,钢材内外价差明显收敛,截至1月15日,中国与东南亚热卷价差27美元/吨,月环比下降34美元/吨,同比下降74美元/吨,较年7月中峰值的美元/吨明显下降。

从库存看,美国库存处于历史低位,更贴近下游的批发商及零售商库存同比降幅率先收窄,年10月制造商库存同比降幅亦触底回升,显示制造业补库周期已经开始。美国需求恢复进度较好,但供给能力恢复较慢,年11月,美国工业总体产出指数同比下降5.41%,零售商销售额同比增加6.51%,因此海外供需缺口将带动我国制造业出口。

年随着外需好转,钢坯、热卷等进口资源回落,我国钢材供给压力明显减小。虽然欧美疫情反复影响短期经济复苏节奏,但目前主要国家病死率并未明显上行,同时S蛋白是否变异尚缺乏权威结论,暂时不必过度担忧疫苗有效性,因此市场复苏的主要逻辑并未发生改变。疫后经济修复与传统复苏有区别,体现为所有国家同周期,共振性更强,在绝大数行业经历过被动出清,需求恢复快于供给恢复,价格弹性更大。后续仍然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yxlrw/7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