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自己读的第一部大书,作家刘亮程说,是一本“掐头去尾”的《三国演义》。那时他还小,家在最偏远的村庄,沙漠边上,离县城五六十公里,邂逅那本书时“只剩下中间的书瓤子,前后都没有了”。但他却不觉得它是残缺的,“从中间读起又从中间结束,你仍然觉得那个故事是那么的完整”。刘亮程最终领悟,翻开一本书就像翻开了一个时代,读书是年轻人深入世界的捷径,也是塑造自我的过程。“所以我说青春作伴好读书,趁年轻,早读书,读大部头的书,年轻有足够的时光和能力,能够把大部头的书读完。”好在,上中学的年纪,阅读并不是一件需要动员的事。无论读博尔赫斯还是岸本齐史,无论是在图书馆正襟危坐,还是躲在被窝里挑灯夜战,为的都是书里乾坤。对英雄的幻想,对爱情的憧憬,对世界的渴望,对自我的探究,书本里简直应有尽有。当然,生活不只远方,还有当下。在学业中,阅读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谓“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的说法,既是对语文作为第一学科的重视,也是对读写作为基础能力的清醒认识。阅读不仅能锻炼学生们的逻辑和理解能力,给全学科发展提供帮助,也能为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毕竟,人类文明的积累,尤其是科学成就,大多数仍以文字的形式保存着。事实上,从阅读到写作,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在每一个独特的阶段,把对书中的独特感悟记录下来,不仅是在梳理思维,锻炼文笔,也是在记录自己的青春与人生。为激发更多教育工作者与年轻学子对阅读的兴趣,今年4月,南方周末正式启动“阅读新火种”公益行动,已通过赠阅报纸、校园阅读公益讲座、教师征文等多项举措,有效地助力阅读推广。现在,南方周末“阅读新火种”公益行动发起中学生读后感征文活动,旨在鼓励更多学子领略优秀著作的魅力,从文学中感悟万千世界,扩宽知识面,锻炼写作能力,提高综合素养。趁着青春作伴,读一本好书,并用一段文字把它永远留在自己的生命里,为这段最美好的人生写一笔注脚,不仅有趣,而且值得。在这里,我们想请中学生朋友自己挑选一本喜欢的书来读,并为它写下一篇读后感,没有主题的限制,也没有体裁的限制,重要的是你的想法,你的感悟,你的体验。我们还特别邀请了6位嘉宾评委,包括刘亮程、张定浩这样的作家,也有曾湖仙、于树泉这样的一线特级教师,当然也少不了卫毅、宋宇这样的资深媒体人。滑动查看嘉宾寄语其中,刘亮程作为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文字优美朴素,又沉静丰富;张定浩则是著名的诗人和文学评论家,思想活跃,在年轻人中影响力颇大。而曾湖仙作为广东省特级教师,任教于广州市执信中学,他的不少学生高考成绩名列前茅,秘诀正是在于增加文史哲书籍的阅读量;于树泉则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是一名实践与理论兼备的教育专家。《南方人物周刊》副主编卫毅、《南方周末》文化副刊部资深记者宋宇,在阅读和写作的长期“实战”中积累了大量经验,他们的作品也备受老师和学生的喜爱。一起在文字的世界里不断探索,享受思想的火花和表达的乐趣吧。这必将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也是一份受用终生的礼物。

公益传播联盟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梅语文

语文榕

好教师

芥末堆看教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yxlsj/10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