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不及老子“有名”,为何孔子也不及老子有名?

年以后,世界发行出版量第一的文化名著是《道德经》,在此之前,基督教的《圣经》出版量排名第一,《道德经》排名第二。

老子是我国最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为何世界上哲学家当中以老子“名声”最响?原因其实比较好理解。

首先,来比一比道家和儒家。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带着强烈的“自由”和“个人主义”特色,这点儿深受崇尚自由民主和个人主义的欧美日韩等国家喜爱。

道家的“无为”剔除的是人主观行为中的“过度私欲”,于此自然而为,要人顺应自己本心而生活,不为他人而活,不受父母控制,进而又深受国外的懒惰躺平主义的喜爱。

而儒家思想自古以来以“勤劳有为”为主旋律,鼓励人们“建功立业”,违背自然和人性。

英国哲学家JJ·克拉克等认为,道家思想是西方自由主义的直接源头。他们认为近代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魁奈将“无为”翻译为“自由放任”,并对亚当·斯密产生了直接影响。

道家通过稷下道家、吕氏学派、淮南学派、道教组织等道家学派组成科学共同体对中国古代科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认为:“道家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

比起韩国,道家思想对日本的影响要大得多,道家思想在日本长期传播和沉淀,已经成了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日本著名学者福永光司认为:“国学(指日本本国文化)和老庄哲学具有共通性。”有资料表明,早在6世纪中叶,老庄思想就传入日本。7世纪中叶日本圣德太子制定的的“17条宪法”,就包括一些道家思想的成分。江户时代道家思想开始在日本普及,不但产生了一批有关老庄思想的注释及研究成果,出版了一批有关老庄思想的通俗读物。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一些思想家如本居宣长、安藤昌益等人,已经将道家思想溶于自已理论体系之中,并以道家为理论依据,展开了对儒家及儒家社会的批判。同时,随着町人经济的崛起,海保青陵和石田梅岩等人充分吸收道家思想,建立起自己的经济学理论。这为兰学和其他西方思想的引进打下了基础,维新变法以后,日本学者又大量借用道家术语翻译西方著作,同时道家思想还成为西周、中江兆民、西田几多郎、夏目漱石、汤川秀树、川端康成等学者思想灵感的来源,年,日本学者冈田茂吉还借鉴道家思想,提出了风靡全球的自然农法。如今的日本,对道家思想的热情不减,许多日本学者对道家思想有精深的研究,日本企业家也把《道德经》作为必备读物,并充分借鉴道家上善若水的思想,创立了独具日本特色的柔性管理学说,而号称日本当代“老子”的加岛祥造先生在年出版的《不求人》中,用亲切的语言,叙说自己对道家思想的亲身感受,首发两个月,各大书店纷纷脱销,竟然成为同类专著的佼佼者。

道家对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量的中外学者开始倡导吸取道家的思想。

西方人迷恋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而中国却一度把最优秀的道家思想矮化,却捡着道家在古代抨击过的垃圾(儒家)甘之如饴……

作为道家思想的开创者,老子凭借《道德经》为国人所熟知,其在《道德经》中所阐发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人称奇的是,自16世纪《道德经》传入西方后,老子及其思想也引起了西方人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yxlsj/13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