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新中国卫生健康事业成就辉煌,有着88年红色历史的《健康报》忠实地记录这部历史。在举国欢庆新中国70华诞之际,编辑部特从新中国成立后《健康报》的珍贵报道史料中,精心选取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进程中那些感人的精彩瞬间和精彩故事,推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刊,向伟大的祖国致敬,向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致敬!

初心不改,向着健康中国进发

70年前的10月1日,新中国如太阳升起在东方,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70年间,从百废待兴到繁花似锦,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新中国建设者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百折不挠。而今,祖国大地处处活力迸发、生机盎然,全国人民满怀喜悦与自豪。在此,我们为祖国送上最诚挚的祝福!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我们不禁深情回望,社会的每一步发展变迁、生活的每一个动人片段一下变得清晰起来。遥想70年间健康领域的变化和进步,从年青一代到垂垂老者,每个人脑海中都会闪现出属于每一代人的历史画面。“30后”“40后”想必难忘那一段缺医少药、贫病交加的艰难岁月;在“50后”“60后”的记忆里,爱国卫生运动、农村合作医疗、“赤脚医生”是抹不去的关键词;而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人看来,卫生健康服务已如空气和水,每一天都真真切切可感可知。新时代,世界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覆盖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惠及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医学技术持续创新,卫生人才拔节而出;免疫规划从“4苗防6病”扩大到“14苗防15病”,对抗疾病的手段日益丰富;分级诊疗制度下更多居民拥有了家庭医生,“互联网+”延展了优质服务半径;健康扶贫精准发力,全面奔小康的路上不因贫病落下一人……一个健康的中国正在崛起!

70年来,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不断回应人民期盼,持续增进健康福祉,体现了一个大国的责任担当和民生情怀,更清晰可见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70年风云激荡,无论时空如何变换,让每个公民健康有活力、每个家庭幸福有奔头,是我们党始终不变的初心。

前行路上,初心不变,但我们对健康内涵的理解在变,全民健康需求在变,追寻健康的方式在变。健康,在过去曾被视为战斗力和生产力,如今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题中之义;当看得上病、看得好病不再那么困难,人们期待从疾病治疗走向健康管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政府责任越压越实,各行各业广泛响应,健康是自我责任的理念渐渐为百姓所接受……

面对这些变化,我们正在向健康中国大步进发。一路上,我们不仅要与疾病作斗争,更要回应新期盼,应对新挑战。增加托幼服务供给,给予家庭抚育支持,一个个“小家”才会焕发活力。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人们才不会“谈老色变”。让“小眼镜”“小胖墩”越来越少,年青的下一代将会更加健康自信。不断缩小地区、城乡差距,才能让健康服务公平可及地惠及全体人民。完成这一项项硬任务,既要靠政府增投入、转理念、抓改革,更要靠每一个人从心出发、自觉而为,在漫漫人生旅途中不断追寻健康的真谛。

让我们欢庆祖国寿祚无限、幸福永续。然后,怀着不变的初心,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再出发!

各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年

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贯彻预防为主,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

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全民动员起来的防与治(年~年)翻看《健康报》以往几十年的报道,是一次亲近我们自己报纸历史的机会,也是一次对新中国医疗卫生发展史回眸的机会。那一篇篇闪耀着时代光芒的作品,能让我们触摸到当年的历史脉搏。在新中国成立的头10年里,医疗卫生领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兴起了声势浩大的爱国卫生运动,全国卫生面貌由此焕然一新。让我们从中撷取几个精彩的瞬间,管窥那段激情燃烧岁月里的医疗卫生事业壮丽图景。年爱国卫生运动

新中国成立之初可谓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年,毛泽东主席发出“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号召后,以除害灭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年6月19日,《健康报》发表社论,号召“推进爱国防疫卫生运动”。年,《健康报》陆续刊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卫生部关于动员全国医药卫生人员积极参加爱国卫生运动的通知、时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除四害,讲卫生,造福人民,造福子孙》的文章等。这一群众性的运动让广大城乡卫生面貌大为改观,并影响至今。

年学习梁洁莲护士

在20世纪50年代,护士梁洁莲成了医疗卫生界的名人。她医院一名普通护士,年的一天,因为给刘少奇同志的医疗服务而意外“走红”。

刘少奇在接受梁洁莲的药物注射服务后,发现没有痛感,于是希望卫生部推广这一可以使患者减轻疼痛的注射方法。健康报社派记者采访了梁洁莲,于年1月21日发表报道《学习梁洁莲护士的注射方法》。之后,全国很多地方开始学习梁洁莲的无痛注射方法,先后有25个省(区、市)邀请其介绍经验。年2月3日,《健康报》集中发表梁洁莲撰写的《我进行注射的经验》、本报记者采写的《再访梁洁莲》和本报社论《改进注射法》一组文章。全国护士学习改进注射方法,这是那个年代我国护理界最暖心的一幕。

年“团结中西医”

对于有着悠久历史的我国传统医学中医,新中国成立不久就给予了明确定位——党中央在确定的四大卫生工作方针里,就有“团结中西医”。为了改变歧视和排斥中医的现象,中央要求各地制定改进中医工作的具体方案,国家领导人还批示要大力开展西医学习中医的运动。

年,围绕“团结中西医”,《健康报》开展了为期10个月的中医问题讨论,开设了数十个讨论专版、专栏,充分阐述了中医药的伟大历史贡献和继承发扬中医药事业的重要意义,有力地促进了中医事业的发展。

年防治血吸虫病

20世纪50年代,我国长江流域一带和华东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就是当时状况的写照。年,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全国开展大规模的防治血吸虫病和其他寄生虫病工作。

《健康报》利用消息、通讯、评论和专题文章等,宣传发动群众消灭钉螺和加强个人防护的经验,深入报道医务人员积极救治病人的事迹;年1月~4月,接连发表4篇社论;年2月28日,报道全国第四次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会议,并号召“苦战三年消灭血吸虫病”;年~年,陆续发表文章介绍江西省余江县根除血吸虫病的经验,使江西余江的“血防”成就广为人知。这些报道对提高血吸虫病的防治水平起到了历史性的推动作用。

年抢救邱财康

年,上海市上钢三厂工人邱财康在炼钢的时候,不幸被高温铁水严重烧伤,上海第医院(即上海医院)选派40多位专家攻克医学难题,把邱财康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健康报》转发了新华社消息“炼钢工人邱财康受重伤经抢救伤势好转”,之后又报道了卫医院抢救邱财康事迹的活动等,使这个当年创伤医学的重大成就广为人知。

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

(年~年)

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缺医少药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但在全国上下团结奋进建设社会主义的大背景下,医学界亦是和着时代的强音书写出动人的篇章。千里加急空运救命药,“脊灰”活疫苗艰难问世,首例断手再植成功,白衣使者奔赴非洲,赤脚医生、医学专家现身田间地头……这些今天读来仍荡气回肠的报道,体现了当时“面向工农兵”的卫生工作方针,也生动诠释了医者的大爱无疆精神。

年抢救61名中毒民工

《为了61个阶级兄弟》,这篇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通讯,让这个20世纪60年代的医学救援故事代代相传。

年2月2日,山西省平陆县61位民工发生集体食物中毒,生命垂危。医院没有急需特效药二硫基丙醇,危急关头,打电话向全国各地医疗部门求助。但当时交通不便,药品不能及时送达。后经多方协作,空投药品至平陆,及时救回了61名民工的生命。对于这个牵动全国上下的抢救故事,《健康报》予以了







































上海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yxlsj/5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