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发朋友圈的人,正在失去3个自我训练的
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作者 RubyWu来源 有意思教练(ID:MessageCoach)年4月,朋友圈开放功能。11月11日,我发出人生第1条朋友圈。当月共发22条,收到点评条,平均每条20个点评。七年后。年11月,共发7条,其中4条是公司宣传广告,1条朦胧心情,2条儿子记录,收到点评42条,平均每条6个点评。不咸不淡,不念不忘;食之无味,弃之不敢。曾经的朋友圈,纯粹又红火。这里不仅有神回复、酸点评、撒狗粮的、晒娃狂的、求赞的、拉票的、走步多的、跑步快的;还有小布尔乔维亚情调式的文案,若隐若现闷骚的修图。更有各种暗操作:拉黑、屏蔽、分组设置、不让他看/不看他、三天可见——嘿,那叫一个热闹!而今,圈内经营惨淡,一片凋零。幸亏某些行业,比如地产、保险、商业零售和银行,总是号召员工在朋友圈里发广告;幸亏微商和广告号,每天努力变着花样介绍产品;幸亏我妈和大姨们,时不时发点鸡汤、节气及养生知识……强行为我撑起一片热闹。否则,这朋友圈一打开——嘿,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你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愿发圈了? 你的朋友圈设置是什么样的呢?三天可见?一个月?半年? 你知道自己的朋友圈里有多少人吗? 你每天还会花多少时间刷刷朋友圈? 朋友圈里消失的朋友们,你们去哪了? 朋友圈的三个演变趋势-1、从熟人圈,向公共社交过度以前的朋友圈,是熟人圈。那感觉就好比,邀请要好的朋友,同学,同事来到私人别墅开Party,举杯畅谈。发儿子照片时,不会担心隐私泄露;发个“想当年”感慨时,总有人同声同气与你共鸣如今的朋友圈,是露天广场。那感觉就好比,集工作、生活、娱乐、教育、购物、吐槽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大型社交场所。除了在某次行业论坛上偶然加的人,还有因临时任务加的人,更有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小帮手——快递小哥,门卫大爷,Tony老师,牙医助理,瑜伽私教,幼儿园老师Lily和Lucy,各类课外老师ABCDEFG…………在公众场合说私事,好像有点奇怪。而且从安全角度考虑,也不方便说太多。所以,朋友圈里,与个人有关的内容骤减。2、从圈里,向功能群里过渡既然圈里已经变成公共场所,那么朋友们就另寻战场,转身钻进了各种。它们就像一个个私密小包间。想聊的人,都在里面。除了自发形成的闺蜜群,同学群,工作群,部门群之外,还进一步按技能分类,自发组建各类功能群,将小众聚合的“社群效应”发挥到极致——读书群,写作群,跳绳群,登山群,彩票群,麻将群,甚至是午饭AA群……我们从“圈里”冲出来,又一头栽进了“群里”。无数个“小我”,在某个专业群里,特质放大,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携手修仙。所以,我们不再留恋、也不再流连于朋友圈。3、从个人平台,向商用空间过渡除了变成微商的新老朋友,朋友圈里还充斥着大小商家的植入。朋友圈已经从个人生活记录空间,变成了商业展示用地。所以,人们逐渐失去发圈的热情也不足为奇。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不能放弃朋友圈呢?关闭它,会失去什么呢?关闭朋友圈的人,将会失去什么?-1、失去一个扩展影响力的渠道离开现有的企业、平台、组织的你,是否仍具有影响力?个体崛起时代,即便没打算做微商,或者带货变现之类的商业行为,仅作为普通人,拥有流量聚集能力,则意味着拥有更多话语权,有机会促成更多有意义的链接,达成更伟大的目标。如果你有过硬的本事,若能加上影响力这个赋能系数,效果就是几何式翻倍扩大的。普通人可用渠道原本就不多,放弃朋友圈,等于放弃了一块重要阵地。2、失去一个表达力训练营发圈力,需要长期锻炼和反复打磨才能具备。你以为迅速地用9张图或字来传达思想、体现价值,还要在人群中刷出独特的存在感,是件很简单的事吗?真心不容易啊!你有过这种体验吗?朋友圈编辑后,修修改改,却总觉得词不达意,一气之下全删了,不发了……久而久之,表达欲越来越弱,到后来就是隐形。别人看不见我,我也懒得看别人。一别两宽。不知是巧合还是注定,这段时期,偏偏也是我写作力跌到谷底的至暗时刻——根本不愿意写,也写不出来。当我对着电脑一片空白,人生似乎也一片空白。对周围事物、事件的判断,感知,变化,越来越漠视与无感。所以,不要小看发圈力。它也并不是发几张照片,配图说几句话这么简单,而是用图文,准确表述出当事人观察所得和内心思考,达到既定达意目标,进而获得广泛影响的能力。放弃发圈,就错过了一个敏锐捕捉瞬间,精准表达的训练机会。3、失去一个反脆弱的修罗场面对同一条信息,因角度和立场不同,每个人的反馈也不尽相同。那些留着下面点评和留言,正面的,负面的,都记录在此。这个不完美的自己,你要不要展示Ta,接受Ta,拥抱Ta?我特别佩服有意思教练高琳老师一件事,就是她几乎每天都坚持发圈。而且,不管是倒霉事,还是烦心事,她总能看到积极、有趣的一面。即便是特别糟心的过程,她也总能从中学到点什么,并能将这段经历变成案例或者故事,作为滋养肥料,分享给更多人,让别人获得感悟和启发。这不就是反脆弱的能力吗?对当下不利的情况,用稳定的情绪应对,从中获得成长,甚至将逆境化为顺境。所以,放弃发圈,等于失去了一个修炼自我的场所。如何打理出朋友圈的肌理?-可面对鱼龙混杂的朋友圈,我们也不能什么都发、都看吧?怎样花最少的时间,达到最佳效果呢?打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yxlsj/5811.html
- 上一篇文章: 724丨倒计时天,打卡刷题
- 下一篇文章: 实至名归易贝乐少儿英语荣获腾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