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外国作家在中国掀起的IP狂潮,多变写作风格,娴熟的推理技巧和对社会人情以及情感的思考,都是东野圭吾吸引中国IP开发方的重要因素。

作者

马程

制图

托马斯

在当了10多年图书编辑的黎遥看来,东野圭吾对于一代日本人,就好比某一代中国人阅读观念中的金庸。

这两位当代作家同样属于通俗文学,并且在精致的类型创作之外,都展现出对社会思考和人性的关怀,“多少年后再回头看,依然会是经典”。

东野圭吾

对于制片人林正豪来说,东野圭吾代表着IP改编的无限可能,“情感、推理、社会,在这个框架下,是一个个很有画面感的故事。”

毫无疑问,东野圭吾是当今最具商业价值的推理作家,他清楚地感知着如何打造一本畅销的推理小说——大众情感的外壳,严密而精彩的推理过程、丰富立体的人物,开篇精彩的矛盾,甚至是适当的篇幅和易读的语言,易于改编成剧本的文字风格等等。

在过去的30年间,他出版了90余部作品,改编成50多部影视剧。从年开始,东野圭吾就被日本视为“出版界的印钞机”,每年仅在日本的图书版税就超过2亿日元。在世界范围内,他的版税加上影视版权等,个人总收入几乎无法估算。

他的影响力也进入急速爆发中的中国文娱市场。年,新经典开始引进东野圭吾的图书版权。当时,单册的版税预付金只有1万元人民币,而到了年,这个数字已经飙升至万元。

在一定程度上,东野圭吾正在改变着中国读者对推理小说的认知。年,中国推理小说的爱好者还不过人,而现在,仅仅东野圭吾的读者就已经超过0万。

换句话说,很多中国人正是因为东野圭吾而爱上了推理类型文学,也有人即使不喜欢推理文学,但仍然喜欢看东野圭吾他的作品。

在消费群体逐渐形成规模之后,中国市场针对东野圭吾IP的多部影视剧、舞台剧也在进入开发阶段。年3月31日,由苏有朋导演,光线出品的《嫌疑人X的献身》将在中国院线正式上映。

中国版《嫌疑人X的献身》

按照过往经验,这样的经典改编注定会引起原著粉丝的争论,但是也在另一个侧面,证明着东野圭吾的IP价值正在中国市场无法阻挡地快速提升着。

“最有商业头脑的作家”

导演苏有朋在片场

“以前我从不读书,连漫画也不看,写作之后觉得应该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作品,这才开始读书。归根结底是因为我受不了文字。”

在其自传《我的晃荡青春》里,东野圭吾多少令人诧异地如此写道。与现在的鼎盛名声不同,年轻时的东野圭吾根本没有成为推理大师的宏伟理想,只是一个随意生长的“学渣”和“逗B”。他在年轻时候混过社会,也遭受过校园霸凌的影响,考了两次才获得大学的入学资格,而他却选择的是工科学科。

写作推理文章的开始只是因为要赚钱补贴家用。早期的东野圭吾是传统本格推理派,文笔精巧细致,擅长以缜密细致的剧情布局取胜,题材也主要聚焦在校园推理方面。

年,他凭借作品《放学后》而赢得江户川乱步奖,开始获得推理界的肯定。然而,在之后的10年里,他的作品销量却持续低迷,一直都没能超过10万册,在推理作家遍地的日本,他几乎变成了一个“透明人”。

在一些推理文学研究专家眼中,正是这段生活潦倒的时光,让东野圭吾开始表现出某种功利色彩——为了大众的喜好,而放弃本格推理的传统,继而变成了最商业化的推理作家。

但是,在热爱着他的读者眼里,也正是这段低迷的岁月里,东野圭吾开始抛开本格派的教条和束缚,转向探索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

转型作品《宿命》

虽然最终的理解是见仁见智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年的《宿命》开始,东野圭吾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千面作家”,逐步成功地向主流文学创作领域转型。在其作品《宿命》里,东野圭吾运用自己的理科知识,讲述一个有着灵异色彩的悬疑故事。

同时,东野圭吾也开始尝试“社会派”的写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yxlsj/8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