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围观者看来,一路创业,王江都很顺利:

连续几次不同领域的创业与尝试,似乎都提前几年便踩准了风口:航班管家上线于年,彼时,iPhone刚刚借道联通首次入华,移动红利尚未释放;年,从外卖切入做连咖啡,一年之后,外卖才开始风起,四年之后,创投界才有“咖啡热”。连他并不太care的投资人身份,也因为连续投中了UC及美团的高命中率,让专业机构也得高看一眼。

在整个出行领域,航班管家显然并不是风头最盛的那个,“低调”也许是大部分人对它的第一感觉。但真实的情况是,基于飞机和高铁,航班管家每天正在为万用户提供行程服务,目标直指亿年交易额。

而年成立的连咖啡,默默跑了近5年外送咖啡品牌的模式,目前单日销售峰值接近40万杯,相当于星巴克家门店单日销售量。本打算继续潜行,但今年咖啡市场的火爆,让连咖啡也不得不摆出进击的姿态,原本12个月的KPI,被压缩至6个月。

面对眼下公司与市场形势的巨大变化,隐于幕后一年多的王江再次走到台前。而看似温和的王江也开始展露他对于出行及咖啡领域的野心。

同样有趣的是,一直是主导者姿态的“老司机”王江,选择在这个时点退守到“副驾驶”位上,“司机只能开一辆车,而副驾驶,一个锅盖能盖几口,甚至几十口锅。”

从小生意到大商业

去年底,对于航班管家,王江与团队有过一次复盘,发现以现有的规模和可见的盘子,是自己严重低估了自己。然而,另一方面,若与滴滴、携程相比,又的确还是“小”生意。

“我们为什么没有做到更大?”

他们给自己的答案是,因为曾经内心的欲望不足够强烈,也因为有过战略失误。王江承认,航班管家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错失了超越携程的机会。

年,携程、去哪儿杀将入局,切入移动端之时,有先发优势的航班管家仍有很大胜算,B轮融资也十分顺利,但由于不愿意稀释更多股份,本有机会拿五千万美金以上的融资,最终却只拿了两三千万美金。

如今航班管家做到几百亿交易额的时候,王江才意识到,航班管家本有机会做几千亿的交易额。“现在想来,如果我们抓住那次机会,拿五千万美金迅速把它花了,绝对会有市场占有率,我们就不会给携程那么大的机会。那时候流量实际上是非常便宜的,很有可能,今天这个市场是完全不同的格局。”王江反思:“我们(融资的时候)已经意识到竞争在发生了,为什么不再往下想一步,竞争来了怎么应对?思考差了一步。你知道竞争要来,你也知道融资要完成,但你把两件事分开想了。”

“其实进步不慢,但没有进化和变异”,王江的学生、前助理,如今连咖啡的CMO张洪基这样说道。

眼下,这种进化正在发生。航班管家“亿交易额是个基础,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用户影响力。那你需要的能力就是把这亿的用户影响力慢慢转成30亿、50亿的收入。票务转换能力很有限,就要靠其他的东西。”

同时王江也算了一笔账:未来,航班管家一千亿的交易额中可能六百亿来自票务,四百亿来自以“行程服务”为入口的其它延伸。由于这部分的转化收入能力很强,可能四百亿交易额就是四百亿的收入。

显然,光靠机票、高铁票的售卖是无法支撑王江的胃口。王江透露,即便是携程,靠卖票也赚不着钱,收入的真正支撑其实是酒店业务。与携程相比,航班管家和王江则是重点发力以“行程服务”为入口的其它延伸场景,而成为大出行领域的新零售公司,也许有可能是结果之一。

跨界的胜算

“新零售是什么?就是随时随地卖给你需要的东西。”王江说。

年,航班管家母公司活力天汇C轮融得9.33亿元投资,由海航、民航领投。考虑到民航系统与携程微妙的相爱相杀,航班管家倒是被这次融资加持了一下,获得共识之外,民航和海航也具备整合资源的先天优势,民航、航司的航空业资源,海航的机上、高铁上服务,都让航班管家能放开手脚去做更多新的尝试。值得一提的是,海航食品的餐饮服务覆盖了74%的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这让航班管家和连咖啡进入高铁场景,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另一巨大优势来自于空管总局旗下天航信将航班数据的首家代理权给了航班管家,数据的唯一、权威性,让航班管家有可能在未来12个月内掌握航班动态市场7成以上。

亿的票务交易量,加上具有垄断优势的行程服务入口,这给航班管家划出了以行程服务为入口的消费场景——从高铁服务到航班服务,公里(高铁)和公里(飞机)的新零售场景。

已经得到验证的经典延伸场景是伙力专车,这是航班管家推出的接送机服务。专车是移动的仓库,也是商品交付场所,比如,用户去机场忘记带耳机,可以通过航班管家预定一个,直接在专车或者机场自取;高铁内,飞机舱内,都会有航班管家提供的饮食、旅行用品等等,在航班管家下单,就能送货到座位上。未来,连咖啡也有望上高铁、上飞机。

由于王江与王兴、梁建章皆相熟,且航班管家与携程同在一片战场,不能免俗,虎嗅与王江聊起了有关边界的那场论战——王兴认为“太多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tsyxl/10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