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冷梅生活周刊

赖声川

著名的华人戏剧家、上海上剧场艺术总监、“表演工作坊”创意总监。年,陈向宏与黄磊、赖声川、孟京辉联合发起乌镇戏剧节,赖声川现为乌镇戏剧节常任主席、评委会主席。

赖声川四十部原创编导戏剧作品包括被誉为拯救相声艺术的《那一夜,我们说相声》,被《纽约时报》誉为“当代中国最受欢迎的舞台剧”的《暗恋桃花源》,《中国时报》评为“一个时代的珍藏”的《宝岛一村》,《中国日报》称为“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中文戏剧”的《如梦之梦》等。赖声川的作品经常在世界各地演出,对一代的戏剧创作及观众群的培养贡献巨大。《暗恋桃花源》被选为年美国著名的俄勒岗莎士比亚戏剧节演出作品,由美国演员用英语演出八十场,成为第一部打进美国主流剧场的华人作品。年编导庭园话剧《游园流芳》,与美国加州艺术学院新表演中心、洛杉矶汉庭顿美术馆合作演出,在汉庭顿流芳园连演31场;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教学发展新作品《AGO》,并于年12月9日在上海上剧场完成中文版首演。

赖声川也是电影导演、歌剧导演、创意理论学者,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戏剧博士,曾任台北艺术大学教授及戏剧学院创院院长,伯克利及斯坦福大学驻校艺术家及教授。获奖包括《中国新闻周刊》文化范畴年度最有影响力人物、东京影展银樱奖、柏林影展卡里加里奖、新加坡影展最佳影片等。年,赖声川获得锡比乌国际戏剧节名人步道一颗星的殊荣,成为得此荣耀的第一位华人。同年,赖声川的九部剧作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上剧场开在美罗城的5年,赖声川也把“心”安住在上海。平日里,赖声川喜欢骑着自行车踏足上海角角落落。从位于上海戏剧学院附近的家出发,他遇到有意思的老建筑、旧街道,停下自行车观察、记录,又将他的理解重现于舞台。在上海安家以后,新晋作品《隐藏的宝藏》《幺幺洞捌》无一例外故事背景都在上海,有老房子里的过去与现在。

戏剧伉俪赖声川与丁乃竺,更是天作之合。一个主攻内容创作,一个主攻剧场运营。在他们合力塑造中,上剧场更像戏剧试验场,验证和推动上海戏剧生态的发展。上剧场CEO丁乃竺说:“我们理想中的上海戏剧生态,应该是任何人来到上海,会像去美国百老汇或是伦敦西区一样,会想着看一晚上的戏,那说明我们的戏剧生态已经未来可期了。而能够做到这一点,需要上海所有剧场和戏剧人的努力,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

可以说,戏剧是赖声川给自己,也给所有人画的梦,而这个梦在上海生了根,发了芽。

本期焦点人物赖声川

青年报记者冷梅

1

让戏剧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周刊:排戏创作日程已经很满,为何还想在戏剧教育方面发力?这背后有何深层次的动力?

赖声川:其实,上剧场源于一个梦想,它不只是一个可以体现我们自己作品常演的场所,更是有针对性的全面了解现在国内剧场生态的一种空间实验。作为戏剧人,我们都希望国内的剧场生态能够越来越好。剧场最大的特点就是现场性。它由演员和观众一起组成了剧场的一部分,在这里观众才能和剧场发生更深入的情感链接,剧场本身就带有“转化”的作用。

而剧场生态,这不是单一剧场高票房,或者说一个戏剧家是否成名这种“独善其身”的做法,只有扩大戏剧圈层,所有剧场都越来越好,戏剧才会有真正的未来。

我和丁乃竺从最开始一直有个信念,一个剧场其实它应该负担更多的责任。除了可以演出优质的戏剧作品之外,我们也希望能够将戏剧训练的课程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能够掌握表演的训练方法,认识表演艺术之美。

“上剧堂”也叫“赖声川的戏剧创意学堂”,其中有3—10岁儿童工作坊和成人的训练工作坊。工作坊的课程理论是根据我写的《赖声川的创意学》以及我多年的即兴创作手法编写的。这个戏剧工作坊不是针对专业戏剧的表演学习,而是针对社会人士或者儿童的素人戏剧工作坊,我把它看成是一种关于生命体验的学习。研究怎么运用舞台剧演员的某种训练方式,让人回到自己的生命当中,如何活得更自在更随心。这套工作坊体系,也是训练创意的方式,不论对戏剧人还是普通人来说,都有帮助。这套方式不是用来训练演员的,而是运用训练演员的方式来帮助一个人打开自己,感受自己,了解生命旅程的意义。我们在上海已经做了很多年,也在湖畔大学开课。年,也是意义非凡的一年,我们把这个“上剧堂”项目落在了苏州,为戏剧创作培养更多的“种子老师”。

生活周刊:上剧场已经走过5年,您觉得在上海安家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赖声川:转眼之间,上剧场已经走过五年了。这个梦想的起点,其实非常简单,空间实验如果能带动整个上海的戏剧生态,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现象。虽然,很多人也会疑惑:如果没有这个赖声川的戏剧专属剧场,我一样可以创作,我一样可以在上海不同的剧场去演出,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去做自己的剧场呢?我认为,剧场空间对于一座城市,特别是像上海这样的文化演艺之都,甚至对于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都是具有深层次意义的。

以前我们是一个以内容创作为主的戏剧制作公司,像游牧民族一样在各大剧场巡演剧目。有了专属剧场,我们有机会更加深入了解上海这座城市,我们也在尝试更加靠近这座城市。如今的上海正在恢复她的旧日繁华。上海是一个超级大都市,她有很多面我们还没有完全了解。

而相比上海如此大的体量,戏剧观众还是很小众的一部分人。在碎片化的互联网时代,有太多新鲜事物吸引住人们的眼球,刷短视频、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tsyxl/11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