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语Chinglish,是指带有汉语词汇、语法、表达习惯的英语,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

早期中西方的文化交流和碰撞比较少,中式英语寥寥无几,但是也能反映出中国独有的文化特色。

对外交流的窗口

中式英语的产生,最早是清朝将香港割让给英国时,不少在港口跟英国人打交道的商人,从洋人口中学到几个简单的英文单词,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把这些单词加工成字句,典型代表就是“Longtimenosee”(好久不见),一个已经被收录进标准英语辞典中式英语词组。

类似的还有短语“loseface”(丢面子),非常有中国特色,出自林语堂年的《mycountryandmypeople》,即《吾国与吾民》,又名《中国人》,他在书中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人所谓的面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概念,还举了好几个例子说明什么是面子,怎样是丢面子、怎样又是长了面子。

上世纪50年代,一代武术宗师李小龙在美国掀起一股功夫热,“kunfu”(功夫)一词几乎成了中国的名片。

后来年美国推出了《功夫熊猫》(Kungfupanda)系列,可见中国的功夫文化对其影响之深。

草根的狂欢

而随着中国年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互联网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英语这门国际通用语言。

相对于通过疯狂英语和新东方英语等英语培训机构,学会标准英式英语或美式英语的精英阶层,凭借互联网崛起的草根阶层却用中式英语等网络流行语掌握了话语权。

网络上充斥着大量“土味英语”,网友们乐此不疲:

“Goodgoodstudy,dayday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Peoplemountainpeoplesea”“人山人海”

“Giveyousomecolorseesee”“给你点颜色瞧瞧”

“Yousaywhat?”“你说什么?”

···

线下也很给力:

“onecar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tsyxl/13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