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在甦盛典?新物种商业Talk暨《哈佛商业评论》中国年会上,伊利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潘刚问鼎“中国百佳CEO榜单”榜首,并获得拉姆·查兰管理实践全场大奖。

“中国百佳CEO榜单”是《哈佛商业评论》根据客观数据判断企业家的表现评选出来的,从CEO就任第一天起就对其任期内绩效加以跟踪分析,在管理界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被誉为企业界的“奥斯卡”。

二十多年前,伊利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北方小企业,在潘刚的带领下,伊利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年7月12日,在荷兰合作银行发布的年度“全球乳业20强”中,伊利连续位居全球乳业8强,蝉联亚洲乳业第一。伊利的品牌强度指数也位居全球第一、净资产收益率稳居全球乳业第一、亿左右的市值是行业第二名的两倍之多。

一个企业的成功与企业家在关键时刻的选择密不可分。在伊利发展的过程中,潘刚做了哪些选择?

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喝到牛奶

今天的中国乳业蓬勃发展,人们随便踏入一家超市、便利店,都能购买到各种各样的乳制品。而在二十多年前,喝到牛奶是一种“特权”,只有附近有养牛的人家才能喝到牛奶。受地域、气候和养殖技术的影响,当时中国的奶牛大多养殖在北方少数地区,牛奶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奢侈的“营养品”。

时间定格在年,潘刚当时三十岁。古人云:“三十而立”,在很多人还踌躇如何“而立”的时候,潘刚清晰地明确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潘刚决心要改变大多数人喝不到牛奶的现象,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喝到牛奶。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潘刚专门邀请了多家世界顶级咨询公司,共同探讨如何能将牛奶快速地销往更多地方,让更多的人方便地买到牛奶。经过研究,潘刚发现“事业部制”是最符合实际且行之有效的组织模式,因此,他构建了中国乳业第一个“事业部制”的组织模式,将最具发展潜力的液态奶确定为业务核心,设立了伊利目前仍规模最大的产品事业部——液态奶事业部。事业部制让伊利成功布局全国市场,形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产业结构。

在没有成立液态奶事业部之前,伊利液态奶的收入只有万,在潘刚的带领下,伊利大力发展液态奶业务,年液态奶业务就实现5亿的收入,年达到12亿,年达到24亿,年达到46亿。潘刚的战略选择,不仅让伊利得到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整个中国乳业的成长,开启了中国的“液态奶时代”,改变了中国人的饮奶习惯。

要把“两种人”变成“一种人”

虽然牛奶走进了千家万户,但是还有很多人一谈到喝牛奶就摇头。一些消费者反馈“喝完牛奶后,肠胃会不舒服”的问题,一直盘踞在潘刚的心中。潘刚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这是由于人体内缺乏乳糖酶,不能消化牛奶中的乳糖而导致的“乳糖不耐受”症状,90%的亚洲人都不同程度地有这种症状。

面对这个广泛存在的世界性难题,潘刚认为伊利有使命去攻克这个难题。他提出,在伊利人眼中,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喝牛奶的,一种人是不喝牛奶的,伊利人的使命就是要将这两种人变成一种人,喝牛奶的人——享受牛奶营养与健康的人。

为此,潘刚和研发团队一起卯足干劲,投入大量资源和精力,历时4年研发出了中国第一款乳糖水解牛奶——“舒化奶”。潘刚最难忘的是在关键技术攻关的那年春节,他们都没有回家,通过反复试验确定了最终的技术方案。让“两种人”变成“一种人”,潘刚富有使命感的选择,不仅让喝不了牛奶的人也能舒适地饮用牛奶,也为伊利的发展开辟了更大的市场。

像为家人生产产品一样用心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须品,乳制品的品质一直受到社会各界高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tsyxl/9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