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暴君莎士比亚论政治P
内容简介······这部才华横溢、精心结撰、极具可读性的著作中,斯蒂文?格林布莱特研讨了莎士比亚笔下的暴君和他们的暴政——他们可怕而自恋的愚蠢行径,他们的篡逆、疯狂和残忍,他们的自高自大和缺德少才,他们妄想偏执的邪恶,他们的虚伪欺骗和对谄媚的渴求,并从旁边照亮了我们自身的绝望和(用莎士比亚的话说)"普遍的悲哀"。第1章间接的角度从年代早期他职业生涯开始直到结束,莎士比亚一再努力试图解决一个令人深感不安的问题:一个国家怎么可能落入暴君之手?十六世纪颇具影响力的苏格兰学者乔治·布坎南(GeorgeBuchanan)写道:“国王统治心甘情愿的臣民,而暴君统治不情不愿的臣民。”如他指出的,自由社会的制度旨在防范那些“不是为国家而是为自己执掌权力的人,他们不考虑公众利益,而只考虑自己的得失”。[1]莎士比亚问自己,在什么情况下,这些看似坚固、牢不可破的宝贵制度,会突然变得脆弱起来?为什么很多人会轻易受骗?像理查三世或麦克白这样的人是如何登上王位的?莎士比亚认为,如果没有广泛的同谋,这样的灾难是不可能发生的。他的剧作探讨了导致一个国家放弃其理想甚至自身利益的心理机制。他思考,为什么人们会被一个明显不适合执政的领导人,被一个莽撞冲动、居心叵测或对真相漠不关心的家伙吸引?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谎言、粗野或残忍的事例不是致命的缺陷,而是一种吸引狂热追随者的魅力?为什么平时骄傲和有自尊的人会屈服于暴君的厚颜无耻,屈服于暴君认为自己可以为所欲为的良好感觉和他无耻的下流行为?莎士比亚反复描写这种屈服的悲惨代价——道德败坏、大量的财富耗费及生命的丧失——以及为使饱受摧残的国家稍稍恢复元气所必须采取的因绝望而不惜冒险的、痛苦和勇敢的措施。这些剧作问道,有没有办法可以及时阻止国家滑向无法无天和专制统治的趋势?有没有任何有效的方法可以防止暴政必然会引发的社会灾难?这位剧作家并非指控英国当时的统治者伊丽莎白一世是个暴君。撇开莎士比亚私下的想法不谈,在舞台上表露这样的想法无异于自杀。追溯到年,在女王的父亲亨利八世统治时期,法律规定将统治者称为暴君是叛国行为。[]对这种罪行的惩罚是死刑。在莎士比亚所处的英国,无论在舞台上还是在别的任何地方,都没有言论自由。年,一部据说有煽动性的名为《狗岛》(TheIsleofDogs)的戏剧上演,导致剧作家本·琼森(BenJonson)被捕入狱,政府甚至下令拆除伦敦所有剧场,所幸命令未能执行。[3]告密者来到剧场,急切地想要获得奖励,为此他们会向当局告发任何可能被视为颠覆国家的行为。试图批判时事或当时的重要人物尤其危险。与面对现代极权主义政权一样,当时的人们发展出用代码说话的技术,旁敲侧击地谈论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问题。但导致莎士比亚偏爱移花接木的不仅仅是谨慎。他似乎已经明白,当他不是直接而是从一个间接的角度来面对困扰他的世界时,他可以更清楚地思考。他的戏剧表明,他能通过虚构的手法或借古喻今,来最大限度的充分表达真相,而且不因此丧命。因此,他在传奇性的罗马将领卡厄斯·马歇斯·科利奥兰纳斯(CaiusMartiusCoriolanus)或历史中的裘力斯·凯撒(JuliusCaesar)[4]身上发现了魅力;这也是像约克、杰克·凯德、李尔王,尤其典型的是暴君理查三世和麦克白等英国和苏格兰编年史上的这类人物颇具吸引力的地方。完全虚构性人物也因此充满魅力:《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TitusAndronicas)中的施虐狂皇帝萨特尼纳斯(Saturainus),《一报还一报》(MeasureforMeasure)中腐败的代理执政安杰洛,《冬天的故事》(TheWinter’sTale)中偏执的国王里昂提斯(Leontes)。莎士比亚广受欢迎这一点表明,他同时代的许多人也有同样的感觉。他的作品从周围的环境中解放出来,也从无休止的爱国主义和服从权威的陈词滥调中解放出来,极为诚实。这位剧作家很大程度上仍然属于他的阶层和时代,但他不仅仅是社会和时代的产物。那些非常模糊不清的东西引起了人们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tsyxl/9064.html
- 上一篇文章: 根据上海居住证积分细则,如何计算自
- 下一篇文章: 课程学习贺嘉21天个人影响力打造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