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www.baidianfeng51.cn/m/
——正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松山湖园区鸟瞰年是松山湖建园20周年,过去20年,从天然水库到科学城,从制造工厂到科技高地,松山湖已然成长为湾区乃至中国科创的金色名片。

▼松山湖,广深科创走廊的核心节点

一.从无名水库到科创高地

年,东莞还在“三来一补”的浪潮下全速前进,以制造业为主要发展方向,那时候工厂、外贸仍是这座城市的主基调。而此时,松山湖还是大岭山镇境内的一个未经雕琢的大型水库。年,东莞政府以湖泊为中心,提出建设松山湖科技产业园,这是松山湖第一次正式出现在政府的文件中,也由此开启了松山湖从荒芜之地,变身科学乌托邦的进阶之路。

▼松山湖主要园区及企业布局(拍摄于中集智谷展览馆)

如今的松山湖,是科技创新的旗帜,自开发建设以来,松山湖创造了各项奇迹:年,松山湖GDP迈入“亿俱乐部”;年,GDP增速全市第一;近三年,在全国个高新区中综合排名一直稳固在前30位;拥有高新技术企业多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0倍;是东莞自主创新的旗帜、转型升级的先锋、创新创业者实现梦想的乐园……

▼松山湖创新园,科技共山水一色

二.华为入场产业生态展露锋芒

如果说,有一件事让松山湖乃至整个东莞扭转人们的固有认知,那么一定是华为的入驻。年,由于深圳不断高涨的成本和有限的土地,很多大型企业寻求从深圳外迁,其中就包括华为。而松山湖则凭借地缘、产业配套、城市环境优势,以及更有力度的政府支持,成为了华为转移的目的地。

▼华为松山湖终端总部基地(欧洲小镇)

其实,华为很早之前就开始布局松山湖了:年,华为子公司聚信科技有限公司在松山湖成立;年,华为松山湖南方工厂项目开工建设;—年,华为供应链部门大部分迁到东莞;年8月,华为总裁任正非宣布华为终端公司将迁移至松山湖;年,华为终端总部开始搬迁。

1.龙头布局,打造华为“公司镇”

如今,华为与松山湖相互成就、互为名片。其中最知名的便是华为松山湖终端总部基地。总部投资亿元,占地面积为.66万平方米,共有12个建筑组团,装下了近20万华为员工。距离华为坂田总部约50公里,开车1个小时左右。

▼整个总部园区以欧洲各国建筑形态为特色,在松山湖自成一道风景

华为在松山湖的布局不仅仅是研发总部功能这么简单,除了终端研发总部欧洲小镇之外,还包括最先迁入的制造工厂——华为南方工厂;承担员工居住生活功能的人才公寓——溪村公寓、湖畔花园、绿岛花园等;以及承担人才培养功能的华为培训大学;随着华为业务的扩张,原先的台科园片区也被打造成华为智能制造基地和云数据中心等等。

▼华为松山湖布局示意

可以说,十多年间,华为在松山湖的布局,步步深入、功能齐全,如今已然打造成为一个新型的开放式“公司镇”。

▼欧陆风情的华为“公司镇”」

2.整链迁入,引入华为系科创生态华为对于松山湖乃至整个东莞的经济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年,华为系一举夺得东莞市实际出口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和纳税三项冠军,成为“三冠王”。同时,华为系还是东莞两家千亿级企业之一。同年,松山湖规上工业增加值.69亿元,华为系企业占比例高达56%。强企到来,不仅是GDP账本上的增值,重要的是产业生态的改变。东莞政府认为,短期内,多家华为供应商将带来年采购30亿美元的利好。长远来看,带来的不仅仅是企业和经济,更重要的是数万名研发人员,而这,也是未来会改变东莞的重中之重。且估计未来华为有5%—10%的员工出来创业,也会给松山湖及东莞的创新产业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松山湖部分科技企业

随着华为的到来,众多合作伙伴也随之搬迁到东莞,以便为华为提供更快捷高效的服务。比如,软件服务商中软国际、易宝软件、软通动力、华微明天等,元件供应商蓝思科技、歌尔智能、华贝科技、长盈精密等。除此之外,松山湖还以产业园为主体,大力推动园内企业围绕华为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深度合作。

▼围绕华为的产业园(拍摄于中以创新园)

例如,距离华为不到2千米的松湖华科,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管理与技术服务的产业园。当前园内至少有5家企业在与华为合作。中以创新产业园,也凭借毗邻华为总部的独特优势,在西侧开辟专属通道,供园内供应商与华为洽谈,整体营造便捷的营商环境。

▼中以创新园打造华为内部通道

除了产业方面,生活配套也紧跟而上。在教育方面,从幼儿园到大学,华为为其松山湖总部打造了一条永续的科技人才培养链。例如,民办国际化学校清澜山学校,由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和主办,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负责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贯通15年的全学段国际品质教育。并且特别设置华为员工报名通道,向华为企业内部员工进行推介。此外,华为大学、华为研究所、华为台科园南部学校等也为更高等的人才教育提供了多样化的平台。

▼建设中的华为大学及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

在医疗方面,医院·华为门诊部,医院携手华为打造,为华为乃至整个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的基础医疗服务提供保障。医院调遣,整个团队共60人,与总部全面共享设备和名医专家。还有艺术、文化、生活购物、休闲配套也在逐步跟进,望野博物馆、开明美术馆等相继落成,万科生活广场、南部滨湖区等也建成完工,满足了松山湖的高端科技人才时尚、丰富的业余休闲生活。

▼松山湖周边美术馆、博物馆群落

▼万科生活广场

三.如何引得来更能接得住科技产业?

1.为数据联网络,让产业园成为数字经济“黑土地”电子信息业是松山湖的主导产业,在松山湖已形成超亿的市场规模。但仅仅引来大批企业的入驻并不是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怎样让企业过的更好,创造更大的价值,才是产业发展的永久命题。因此,松山湖的产业链仍面临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迫切任务。

▼松山湖周边产业园重点发展方向包括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

年10月,瞄准“痛点”的松山湖,携手华为共同推出“松山湖产业云”项目,旨在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支持企业“上云用云”,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推动松山湖企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变。松山湖坐拥大量制造企业,是让数字经济“落地”的绝佳“黑土地”。过去两年,华为携手松山湖管委会,联合15家生态合作伙伴,已帮助多家重点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通过打通设备、生产和运营系统获取数据,实现提质增效,帮助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同,成功打通了供应链数据对接的最后一公里。正业科技、中软国际等企业,正是通过“上云”,获得了更便捷、规范的服务,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帮孵计划」

如今,这股数字化浪潮正逐渐成为东莞探索高端智造的缩影,并形成了新的产业生态圈。光大We谷是东莞唯一一座集数字产业聚集试点园区和东莞市软件产业园“双牌”为一身的产业园,目前入驻企业已经超过了家。年,光大We谷与华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未来将会围绕5G和工业互联网,联合园区企业,共同推进东莞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光大We谷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

数字经济对于华为和松山湖来说,是“双箭头”的互惠互利。华为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能够拥有更广阔的实现载体,而松山湖也获得了更快速的产业提升路径,政策利好+产业生态的打造,让松山湖数字经济“C”位崛起。年11月25日,松山湖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正式成为广东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之一。未来,松山湖还将为更多的企业提供“云”服务,助力本地产业升级转型。

2.以环境留人才,为高科技人才“定制城市”

松山湖发展至今,已经凭借着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大力度的政策倾斜引来了一大批高科技人才。但是,如何把他们留住才是最关键的!松山湖所做的一切可以说是为高科技人才而“定制城市”。我们常说,科技创新不只是科学家的事,一个可以激发科学家创新思想的城市环境也尤为重要。

▼如今的松山湖

而当代科技人才向往的,正是这样“生态+科技”的都市绿野:是高端国际化的工作氛围;也是诗意山水的惬意生活环境;是像微软、谷歌一样在「处处皆是绿」的怡人环境中科技办公。而松山湖就为科技人才定制了一个“科技桃花源”。这里环境优美舒适,峰峦环抱,环湖而立,四周郁郁葱葱,科技、工业与景色三合为一,呼应着“科技共山水一色”,满足了现在科技工作者们对于理想工作生活环境的一切想象。

▼放眼望去,松山湖满眼碧绿

这,正是松山湖之所以能引进华为等众多高科技企业的重要原因——守住环境。这些年来,和规划之初相比,松山湖的环境建设标准一直没有降低。年,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设立之初,定位就是一座集科技、产业、生态、人文为一体的生态科技新城,并且尤其强调生态,预留了很多生态用地。而今,一个个低密、疏朗的产业园区已经成为松山湖办公的代名词。

▼华为总部低密的花园式办公环境

中集智谷产业园也以现代化、设计感的商务花园办公闻名。放眼望去,仿佛不像一个产业园,看到的是一栋栋从花园中长出的总部独栋,还有指状的定制总部,都和山水绿意形成了自然的“对景”。

▼中集智谷花园式企业独栋俯瞰

这里有大量建筑面积0—平方米的花园独栋,一企一栋,为入驻企业定制专属的生态办公领地,花园露台、玻璃幕墙,独立景观及办公设计、超低密度的建筑等,与松山湖的整体环境相映成趣……

▼中集智谷「指状」定制总部,与山水自然形成「对景」

四.下个十年将再“蝶变”!

华为的入驻,是一家强企带来了一条产业链的龙头效应;片区的整体创新,让松山湖整体从制造向“智造”、从引人到留人转型。如今的松山湖,是有能力创造近亿GDP的经济发展引擎,凭借极为硬核的高新技术能力,成为湾区科创脊梁。未来,松山湖更耀眼的角色,将是代表整个大湾区科学创新的名片——松山湖科学城。

▼松山湖科学城总体布局

已建成的散裂中子源,和正在进行中的南方先进光源、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世界一流的大科学装置,构成了松山湖更进一步迈向科学城的底气。

▼松山湖科学城联动光明科学城,携手辐射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蓝图

未来也将与深圳光明科学城携手,串联成广深科技创新轴,带领整个大湾区与世界对话,打造成全球有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

来源:丈量城市

编辑:詹晓东

审核:夏雨

——

全国碳市场交易员首期发证班8.19日正式开班*点击链接了解课程详情:全国碳市场交易员首期发证班8.19正式开班

经典案例?废弃的水塔怎样保护利用?欣赏一下国外这10个经典改造案例

经典案例?如何运用实体空间向消费者传递品牌文化?国外这5个实例有创新!

经典案例?中外8个城市更新案例:桥下空间也能变得让市民流连忘返!

喜欢就请点个“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wlyxl/9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