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期ldquo文化middo
编者按 为进一步浓厚学校文化氛围,促使全校师生树立终身学习、全民阅读的意识,提升一中师生文化品位,强师德、提师能、树师表,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立德树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学校高中名校目标,我校面向全校师生开展“文化·阅读”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全校师生积极参与,阅读学习推荐文章,撰写读后感,使“文化·阅读”活动落到了实处,取得了成效。第二十六期“文化·阅读”活动“致学生”篇推送文章为《为什么这十项习惯比努力更重要》读后感现将精选的学生读后感选录如下: 理二班 秦甜甜 《劝学》有言:学不可以已。生命不息,则学习不止。生活之中,小致吟诵一首古诗,大致掌握某一种专业的技能,都是以学习为必要前提的。不妨回想一下,当你学习时,你的态度如何?方法如何?这便是你所拥有的学习习惯。而对于以学习为首要任务的我们来说,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日常学习中,不少同学会极力跟随所谓“学霸”,自认为只要分毫不差地遵循学霸大神的“诀窍”就能高枕无忧。谬矣!我们或许能将学霸们的作息时间完全复制并予以实施,将所谓的《学霸笔记》一抢而空并日夜诵读,将学霸分享的技巧反复咀嚼、细细品味。但试想一下,既然不同软件对同一文件的兼容性都有可能不同,我们和学霸对同一种学习方法的容纳能力就能百分百相同吗? 古时有人买椟还珠,看起来似乎令人不解,一般人可能会万分珍视匣中的琳琅珠玉,因为这正是他们所渴求的,而对于这个古人而言,精美的匣子于他的意义远胜于匣中的珠玉。既如此,只去追寻自己所需的便可,大可不必为他人的观点所裹挟。就好比鱼在水中才能畅游,鸟在空中才能展翅,若非要让鱼在空中摇尾曳游,让鸟在水底啼唱扑翅,岂不是违背了自然规律了吗?故而,别人所珍爱的或许并不适合你,别人所忽视的也可能正是你的所需。人各有异,无需盲目迷信他人,只有自己细细摸索过,才最可能寻出自己的“阳关大道”。 世间纵有万难,终难不过一颗恒心。所谓“恒”,及持之以恒,方法即成,要做到便是坚持,慢慢的与方法相互磨合、融为一体,即养成习惯。若只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注重习惯的养成,最终也只能草草收场,一无所获。正如网上不少人的自嘲“间歇性奋发进取,持续性混吃等死”。一时的奋发进取往往只需一剂鸡血,长期的努力坚持却需要持久的毅力,孰难孰易一目了然。简单的事情人人都能做到,但能促使我们进步的往往是所谓难事。以书法为例,怀素种下满山芭蕉,每日取其叶练习书法,如此以往,书法自然日渐精进,李白见其字也不禁赞道:“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于右任也有“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可知真正的成功永远不能一蹴而就,一针针鸡血也总会很快流失;只有真正明确心中所需,心中树立不变的目标并持之以恒,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自身潜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与其盲目追随他人,不如静下心来培养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以不盲目追随的摸索为始,以不松懈的坚持为终,则好的学习习惯可成。好习惯即成,则学习之大成亦可指日而待也! 班 朱慧敏 读了本期“文化·阅读”之致学生的文章,我感触颇深:“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我们迈入“战场”的那一刻,我们就注定要奋勇无畏的向前奔跑。面对同样的资源、相差不多的努力,老师们的毫无保留,唯有习惯才是这场追逐赛中的决胜因素。因此,我认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终点的必经之路。 以正确的方法,养精蓄锐 我们要培养正确的课堂习惯,进行高效地学习,避免事倍功半。第一,制定自己的小目标、训练自己的控制力,抓住这一被多数学生忽略的决定性因素,通过不断地完成自己的小目标,为梦想这一大目标打好地基。第二,进行课前预习,课前预习过后带着问题去听讲,改被动的学习形式,大大提高课堂的利用效率,同时我们也可获得“会当凌绝顶,一先众山小”的心理优势,从而更加自信。第三,自我反省,孔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整理各科的错题本,并对其进行反思,对错误严追猛打。第四,纠正错误,错不可以只纠正错题本身,那只是伪努力,到头来只能感动自己,要纠正自己调有的思考模式,将"审题不清"这一错误抛弃,我们还可以模拟出题人的心理,摸清题中的套路,这样无论怎样考,你总能准确地找到它的命脉。通过运用正确的方法,养气精蓄锐,才能在战场上有底气。 以深度的思考,出谋划策 进行深度的思考,为战争出谋划策也是我们取胜的必要因素。首先,我们应有系统学习的习惯。“积土城山,风雨兴焉”,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唯有充分利用碎片知识和碎片时间,将其嵌入到整体的学习系统中,慢慢地积累,合理地运用,才能行之千里。其次,我们要学会追溯根源。探究问题根源并对其进行思考,举一反三,能使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之水,常新;似有本之木,常青。然后,我们要具有常识思维。面对茫茫题海,我们不能为了解题而解题、麻木地算计, 要与实际生活挂钩,以一个“正常人”的思难去分析,就可轻松的排除掉许多“不靠谱”的答案,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考力,找到更多的学习乐趣。最后,养成深度阅读的习惯。要想使我们的阅读能力和思考深度真正上一个台阶,就要改变过去被动接受信息的阅读方式,需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这样做,既训练我们的思考能力,又能为大学习以及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盲目的努力只会费时费力,感动的了自己却感动不了解成绩,养成好的习惯可以助力我们前进,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就让我们用不懈的拼搏,良好的惯,奔向成功的坦途大道。 班 孙奥博 进入高三生活后,学习节奏越来越快,我们的生活也变得一天比一天充实,脱去高一入校时的浮躁与稚气,造就了今天的沉着稳重。但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每个班都有非常努力的学生,但他不一定是班里的第一名,班里的第一名一般是一个学习没有他努力的人。从身边小事我们就不难发现,学习是一门学问,不能一股脑的去学习,去傻学,要找到方法高效学习。 把学习比作一个化学方程式,那么努力必然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反应物。但是,如果一古脑儿地去增加反应物,虽然反应速率会加快,但是产率仍然无法提升。而方法是这一道方程式中的催化剂,适量增加催化剂,既可以使反应方程速率加快,产率上升,我们在平常学习中也会感到轻松。既然方法如此重要,我们要如何挑选属于自己的方法呢? 小时间大作用,我们平常的校园生活中,我们有很多个课间休息时间,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去背诵一些英语单词或者语文文言文或者其他科的知识点,尽量避免小时间段做大习题。如果在课间休息时间未把习题解答完全,在上课时就会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多或少都会把注意力往未解答题题的片段偏转,所以我们要正确利用碎片化时间,把它让它真正发挥出小时间、大作用。 我们平时的练习之中还要善于去总结,平时考试更应如此,总结出自己的不足,同时思考应如何去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平时老师讲解之中总结经验,在平时习题练习之中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方法,只有自己总结出来的才是记忆最深刻的,如果你学会总结,你学起来一定会事半功倍。 心胸放大,心思放宽,人有失足,马有失蹄。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而否定自己,应该庆幸这次失败并不是高考,我们应该在失败中寻找经验,知道自己为何出错,同时应把心思放松,考试完后,问问自己是否对这些知识点熟悉,如果不确定,也应当及时查找,弥补自己在这个知识点中的空白。 找准方法才能一击致命。蚂蚁群中有一些无所事事、充满希望的蚂蚁,我们通常把他们称为懒蚂蚁。当其他蚂蚁找不到食物,这些懒蚂蚁就会挺身而出,带领一群去前往新的事物所在地,这些蚂蚁之所以能挺身而出,是因为他们平时并不是在无所事事,他们是在观察周围环境和新的食物所在地。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像懒蚂蚁一样,善于观察,明白自己的不足,找准方向,把困难一击毙命。 宁寻智法,不努蛮力,我们要找准正确的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让学习插上翅膀,以方法为双翼,方能翱翔于天际。 班 霍自醒 诚如《大学》开篇所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又何尝不是一种至善呢? 对于“习惯”,所有人都不陌生,但是却有很大一部分人并没有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有人说习惯是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对习惯的经典解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习惯一直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人生轨迹。一个好习惯可能无法保证我们一定能成功,但是一个坏习惯却往往能导致我们的失败。 时代在飞速发展,科技在不断前进,当今社会对人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我们不但要有知识,还要有能力,更要有良好的习惯。我认为在这些要求中,习惯是最重要的部分,良好的习惯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因此,我们要拥有好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规律的锻炼习惯。 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关于习惯的话:“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所以,对学生来说,学习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诚然,习惯的养成绝非易事,但是我们要知道“一条路并不因为它的路边长满荆棘而丧失其美丽”,我们应该继续前行,去寻找更美丽的风景。我们要告诉自己:人生中每个岔路口的选择都是不可更改的,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行。刚开始培养习惯时候,往往不会有较大的成果,但一定要挺过那一段时间,因为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要坚持去做,毕竟播种和收获本就不在一个季节。 习惯是一种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我们的人生。你看他凭借自身良好习惯平步青云,你看他因自身劣习跌入谷底。习惯的力量强大如斯。 运海抟扶,必借垂天之羽;乘流击汰,必伫飞云之楫。我们以良好习惯为垂天之羽和飞云之楫,定能臻于至善,玉汝于成! 班 王萌 青春里的我们总以为一切都可以重新来过,所以习惯了浑浑噩噩的绽开,肆无忌惮的挥霍。我将大把的热情付给了青春,它却只给我打了一张白条,留我独自困惑。直到这天,翻开了《为什么这十项习惯比努力更重要》,我顿时豁然开朗,原来学习不只靠努力,好习惯也可以有这般影响力。回顾以往的学习经历,我决心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首先,我们要进行习惯性预习。其目的有二:一是可以高效的利用课堂时间,二则获得心理上的优势。课前预习,这是我学习中所缺乏的,每次老师开讲新课,我都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遇到极难理解之处,常常是冥思苦想,难以招架,一堂课下来,收益颇乏。反观那些预习充分的学生往往对答如流,羡煞旁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以后要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根据所学内容去搜集相关的资料,为新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这样才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把握课堂的主动权,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经常性自我反省亦为重要。老师常说,每个人天赋相差无几,分数的高低取决于你对待学习的态度。话虽简单,但堪称精髓。倘若平时对错误一笑而过,甚至将其抛之脑后,美其名曰“乐观豁达”,长此以往,实则为以后考试失利埋下“伏笔”,只有对错误穷追猛打,视平常为考场才能在每次考试中都“下笔如有神”。古人特别讲究内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正确的东西会使人变得更加聪慧,错误的东西能使人变得更加清醒。我今后要常常反省自己,改掉该改的毛病,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使自己走向成熟,臻于完善。 最后,在繁重学习之余勿忘运动。高中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劳逸结合才是学习的上上策。有的同学为提成绩,一头扎进书海中,连运动时间都用于了学习,以至于身心疲惫,成绩没提高身体倒累垮了。常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若垮了,谈何学习?况且在压力重时绕着操场大汗淋漓地跑上一圈,再次回到教室,又会是一次信心满满的开始,运动既可以健身,又可以净心,何乐而不为? 尼采曾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每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每一点知识的积累都是生命起舞的开始。培根有言:“习惯是人生的主宰。”成功从培养习惯开始,只有养成良好习惯,才能成就美好的未来。同学们,让我们开始行动吧!愿你我于良好习惯中拾撷岁月浪花,勇敢逐浪,不负韶华,让青春因磨砺而出彩,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班 杨瑞萱 这篇给中学生读的文章,每一点都在阐述良好学习习惯对中学生产生的影响力,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学习带来的极大帮助。我深深地感知到决定我们学习成败的关键,不仅仅是努力和资源,还在于拥有良好的习惯。 努力、勤奋当然能补拙,但好的习惯更能成为一种可靠的、自然而然的、会伴随我们一生的优良习性。这篇文章中提出了四种优秀的课堂习惯,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因为这极大地决定了学习成绩;此外还需要常设“小目标”,它的可变性强,易忽略,而“大目标”或许太过遥远,拥有“小目标”更能提高学习效率;要做好预习,提前熟知知识点,浅显地理解重难点,在课堂上自然会更好地吸收老师强调的知识,侧重于自己听不懂的地方,这利于在心理上具有先发的优越感和优势,提高学习满意度,自然会获得自信,更加愿意学习。 细心回顾我在学习习惯上确实有不足之处,比如不习惯课前预习的我经常会在上课时不理解书上内容,从而停下思考,而这段时间,老师已经进入下一阶段,从而导致上课效率低。另外两种方法是懂得自我反省和拥有良好纠错习惯,这也是非常好的学习习惯。纠错本是用于日常做题和考试后的自我反省,要从中吸取教训再出发,明白出错点后才能学会如何纠错。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只是单纯地知道正确解法,而要纵深地去考虑这道题的考查点及设错方式,切忌一道题多次错,凡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思考几下,人人都可成为“学神”。 还要养成深度思考习惯。要练固一个思维方式,对大脑充分利用,“免费时代”,时间最贵,要多切割零碎时间,积少成多。要学会追根溯源,我认为这和上文的多问个为什么的基本是一样的,要灵活,会思考,自然大脑的反应也会加快。思考时不能按固定的思路,要逐步地去考虑,可以从不同角度拟不同答题思路,规范化答题同样也是为学习增添乐趣。还要练就深度思考的习惯,深度到了,理解也就更透彻了。 除了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动得够”,才能“静得下”。人生只是一味的学习,身体上却不支持,效率自然上不去,要充分利用时间,会学也会玩。饮食习惯对身体的影响也很明显,我们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吃得营养,吃的开心。 总而言之,这些好习惯都需要我们以超强的自控力来自持才能养成,待习惯成为自然,综合素质与实力也必提高。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会玩、会吃、会学、多问,不厌其烦地思考与重复,为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断努力。 班 赵长玲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我们为什么要学成习惯,习惯的意义在哪里?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恍然大悟,习惯能够决定成败。 刚刚进入高中,每个人的起点都是一样的,一样的老师,一样的知识,一样的基础,一样的努力,可是怎样才能在群英之中拔得头筹呢?这时就体现出了习惯的重要性。自控力强的同学下课努力学习,做好预习、复习;自控力弱的人下课打球、玩耍,谈论明星等无用话题。也许有人并不在意这些,但正是这零碎的时间才让我们赶超他人,通过长期积累、化零为整,实现突破。“免费时代”,时间最贵,谁能应对碎片知识对时间的切割,谁就能赢得“最贵”的资源。 古有祖逖闻鸡起舞,今亦有高中生披星戴月,同是学习,成绩却不如别人,正是因为学习效率低。我们要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吾日三省吾身”,自我反省也很重要,要注重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对错误“平追猛打”,只有视“平常”为“考场”,才能视“考场”为“平常”。 这可见习惯的重要性,只有坚持,方能远行,一点好的小习惯就可能做出巨大改变。比如每天坚持运动也是一种好习惯,既能劳逸结合,也能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一句俗语说的好:“只学习,不玩耍,聪明孩子也变傻”。玩就玩得尽快,学就学得认真。要明白唯有“动得够”,才能“静得下”。 追溯根源,学习,尤其是理科知识的学习更要追溯根源,要学会举一反三,不断完善思考力,找到更多学习的乐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养成纠错的好习惯,就题论题、就题论心,其实我们与“学神”的距离只有两步之遥。 一位篮球巨星曾说过:“我做事从来不会去拖,不会说我需准备两三天,也不会说一两分钟就去做。”乔丹高一、高二时未被校篮球队录取,但他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培养良好的习惯,最终促就他成为一代篮球巨星。所以,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开始,一点点地改变自己,一点点地养成习惯,一点点地超越别人,终能登上高顶,傲视群雄! 班 尹佳丽 读完《为什么这十项习惯比努力更重要》,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选定目标。高尔基曾说过:“不知道明天该做什么的人事不幸的。”我认为人生从选定目标开始,规划方能成功。如果一个人的人生没有方向,没有计划,最后只是在原地绕圈而已,不会取得巨大成功。 制定有效学习目标,方能成功致远。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制定有效的学习目标可以帮助我们充分利用时间。在制定学习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要考虑学校教学情况外,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作出近期、远期学习目标。 明确前进方向,方能事半功倍。从长期看,一般以一学期为宜,制定的目标可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明确在本学期期末考试的目标名次,包括保位名次和超进步名次;二是要对总分及各科分数进行阶段性要求。从短期看,制订出一周或一天的小目标,甚至是一分钟的目标,可以让自己学过的东西得到一个更好的掌握。总之,远期与近期的目标都应符合自身学习情况进行,这样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成功来自习惯,习惯源于规划。每个学习阶段开始之前,我们应该有所规划,有所要求。我们制定学习目标要恰当合理,而且可以高于现有的实际水平,要有激励性。一个清晰的目标会使我们学习行为更明确,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时光荏苒,懵懂的你可能来不及褪去旧日稚嫩,便要开始匆匆整理行囊,重新踏上学习的征程。面对任务沉重的高中生活,你可能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可能还很茫然,心中尚有许多困惑,然而时间宝贵,我们要坚信:青春就是有力量,年少就能搏击风浪。求知的路途注定会荆棘满地,坎坷不断,但是只要做好规划,定好目标,咬咬牙,我们就一定能够成功。 99班 阮虹妃 我们如今的时代就像筛子,筛得少数人出类拔萃。随着学业的升高,要求就会越来越高,面对的“战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弱者必将会被人淘汰,因此我们要努力提升自我,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十项核心学习习惯中,其中令我感触比较深刻的是以下两点。 第一项是:常设小目标。在漆黑的夜晚中,月亮所折射的光成为了多少人回家的路。在学习上,我们要有自己的“月亮”,自己的梦想,去为我们照亮前方的路。但梦想不是马上就能实现的,这时往往需要一个又一个小目标的积累。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很缺乏这种一步一步的小目标,导致自控力的不足,自我的懈怠,“常设小目标”这种学习习惯可见是十分重要的。在璀璨的星空中,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月亮”。 但若只跟随天空的月亮,沉迷于空虚的遐想,也不会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也要把握现在,去低头寻找脚下的“六便士”。 第二项是:预习。平常,我们往往只重视复习,忽视预习,导致上课时注意力的不集中,条理不清晰,没有系统的知识框架。冯骥才先生曾说过,“大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不在于顺从”。我们也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预习就可以锻炼这项能力,查漏补缺,捡起脚下的每一枚“六便士”。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那转瞬即逝,不可逆转的岁月留给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而机遇往往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唯一重要的是永恒的现在,活在当下,是一种真正的人生哲学。它既强调追求高高在上的月亮,也提醒我们时刻注意脚下的“六便士”。 班 王莎 在当今教育普及的情况下,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可为什么成绩却有着高低好坏之分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习惯不同。拥有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学习有着巨大帮助。 习惯就是跑步的方向,而努力就好比两条腿,就算你跑得再快,方式不对,路径不对,终究会事倍功半。假努力的人常常在学习、在做题,甚至废寝忘食,然而成绩并没有太大起色,原因之一就是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那种“只要我一直学,在你休息的时间里不停的学,就一定能够超越你”的观念,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果。 预习的习惯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各科的老师在讲新课前也总是如此要求,课前预习有助于加强课程的理解,可以有效的避免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的情况发生。尤其是寒暑假期间,对于下学期的课程进行提前预习,标注好自己认为的重难点,可以使新学期的学习更加轻松,效果更加明显。 理解是学习中的一大难关,但绝大多数学生还在“死记硬背”,这样不仅耗费时间,而且遗忘得也快。理解文意,并多加练习,可以加强文科知识的记忆,增强理科举一反三的能力。如果不理解,往往会出现你做过的题,只稍稍“理了个发”,或者是“换了身衣裳”,你就不认识它的现象。 劳逸结合,休息放松、多参加体育锻炼、注重均衡饮食等看似与学习无关的习惯,却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你的学习方式,影响着你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好的习惯千千万,不能持之以恒是大忌。我们要永远铭记,好的习惯,惠人一生,坏的习惯,毁人一生。 班 王涵 “习惯”是长时间培养出来的,当然好习惯让人受益于一生,而《为什么这十项习惯比努力更重要?》使我感触颇深,也明白了许多。 随着我们进入中学,习惯的作用越来越大,读了“常设小目标”让我想起了他人常说的一句话:要想有所进步,先设定个小目标。小目标不要求有多远大,只要贴合实际即可;预习可以使我们清楚所讲的主要内容,便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在老师讲课时重点听,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节约课间的时间;“自我反省”必不可少,“优秀的中学生,每个科目都有自己的错题本,在错题本上罗列错题,有助于我们清楚自己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学习,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一些碎片知识,我们要养成“系统学习”的习惯,虽然知识资源免费,但要合理安排。我们学习的课程很多,就容易学了这个,忘了那个,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收获,所以我们要应对碎片知识对时间的切割;“死记硬背”是学习的大忌,所有的知识都是有源可寻的。只要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正确的理解,就可以轻松记住,解题中理解比套路要重要的多;“常识思维习惯”使我深有感触,大部分同字都犯过相同的错误,这部分主要告诉我们做题的过程是先正确理解题意,通过跟实际生活的挂钩,解出答案,最后判断答案是否合理,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发现错误; “深度阅读习惯”,主要分为两部分:独立阅读,带着问题在书中找答案,而不是草草的读一遍都结束了,如果这样,收获的知识就会微乎其微,浪费大量时间,获得少量知识是不划算的,所以我们要清楚正确的方法,使自己高效阅读。 “保持动力十足的两个习惯”,让我知道了其分为运动习惯和饮食习惯。在奥林克运动的故乡——古希腊的埃拉斯山崖上刻着“你想强壮吗?跑步吧!你想健美吗?跑步吧!你想聪用吗?跑步吧!”这样的文字,便足以见得运动的重要。然而饮食习惯也同样重要,它可以使人有健康的身体,而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的基础,且现在的我们处于身体成长的重要基础,一日三餐必不可少,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的养成使人一生受益。 DMYZ 文字校编 郝达威张超超吕雪静郭玉玺 编辑 孙晓楠 审核 王轩张志广 分享点赞,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yxlrw/10441.html
- 上一篇文章: 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力的商品名称构成侵
- 下一篇文章: 给孩子起名重八字还是数理,八字起名字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