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天杰

游戏又站出来背了个锅

9月5日,一位大学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一句话,冲上热搜。

中国计量大学级新生开学典礼上,校长徐江荣在发言里提到:

每年被取消学籍的同学90%因为游戏,%不值得同情。

当天话题阅读量超3.8亿,微博讨论量过万。

(来源:微博)

实际上这只是徐校长致辞中的一小部分。

整篇演讲的核心在于,强调大学学习的首要任务,是纠正以寻求标准答案为目的的应试学习方式,最终目标是形成每个个体获取知识的模式、知识应用的经验和创新知识的方法。

然而到了热搜上,重点就变成了学生因为游戏被开除学籍。

游戏再次被污名化。

实际上有关游戏负面影响的讨论,早在20年前,就在纸媒上出现过一遍了。

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文章《电脑游戏瞄准孩子的“电子海洛因”》。

报社的一位编辑多次暗访武汉的电子游戏厅和电脑游戏室,观察电子海洛因是如何毒害孩子,如何泛滥成灾的。

(来源:光明日报)

在纸媒和电视媒体占据舆论主导权的年代里,电子海洛因这个词的声量,被扩大上千倍然后传播出去,迅速抵达全国各个角落。

这篇影响力巨大的文章,成为后来国家电子游戏禁令的导火索。

当时社会对电子游戏的认可度很低,相关的研究也不多,游戏被认定为有原罪。

中国游戏行业的发展因此一度停滞,从业者根本无从解释,玩家也被打上了各种刻板印象标签,比如打游戏的学生成绩不好、自控力差、前途未卜。

年6月国家出台《关于开展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专项治理的意见》,让中国游戏机、主机、掌机市场变成一片荒漠。

更严重的是,部分人不满足于炒作电子海洛因和游戏的危害性,在打压了整个游戏行业之后,还将一个新词放在玩家们身上:

网瘾

中文语境下的网瘾,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简称IAD。是由一位美国精神医生IvanGoldberg与年提出的。

这个词语的诞生,就是一个黑色幽默笑话。

Ivan医生最初只是想讽刺一下美国精神医学会,把所有的过度行为,比如抽烟、喝酒都定义为XX成瘾。

他后来在年接受《纽约客》采访时说:

如果你把成瘾概念扩大到人的每一种行为,你会发现人们读书会成瘾,跑步会成瘾,与人交往也会成瘾。

即使全球最先提出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美国心理学家KimberlyYoung,也认为网瘾不是一种独立的精神疾病。

他认为网瘾和电视病、空调病等一样,人因为长期接触而造成心理上的习惯性依赖。

网络成瘾主要有三种:游戏、社交媒体和网络色情。

自年以后,中国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yxlrw/11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