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洛阳落实新定位再谱新篇章
日前,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以开放为引领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行动方案》。这是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决策部署,落实洛阳发展新定位的重要纲领性文件。行动方案清晰擘画加快建设副中心的总体构想、功能定位、愿景目标,系统梳理加快建设副中心的主攻方向、基本路径、重点任务,突出强化加快建设副中心的组织保障、要素保障、作风保障,对于加快建设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发力都市圈形成新引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01 全面加快建设副中心的总体构想、功能定位、愿景目标 总体构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深度融入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以全方位开放为引领、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基础、以文化繁荣兴盛为特色、以优美生态环境为底色,全面深化“9+2”工作布局,高标准建设洛阳都市圈,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建设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发力都市圈形成新引擎。 肩负起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肩负起省委省政府新的赋能定位 肩负起造福洛阳人民的责任担当 肩负起重塑古都辉煌的时代使命 功能定位 1 建设区域经济中心 到年,地区生产总值达亿元,年均增速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以上,占全省比重明显提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1万元左右。 2 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牵引、以重点产业园区为载体、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打造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高端石化、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到年,形成规模超万亿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3 建设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加快构建功能完善、衔接顺畅、运作高效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实现由全国重要交通节点城市向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转变。到年,洛阳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万人次,“十”字形高铁主骨架形成,洛阳都市圈内快速通道全面建成。 4 建设国际人文交往中心 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现代生态宜居城市。到年,接待入境游客万人次以上,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和收入占全省比重均超过20%。 愿景目标 到年,基本建成经济强盛、政治清朗、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优美、民生殷实、惠及周边的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形成辐射豫西北、联动晋东南、支撑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副中心产业支撑更加坚实副中心开放引领更加有力副中心创新能力更加强劲副中心文化发展更加繁荣副中心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副中心城市品质更加卓越副中心辐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副中心人民生活更加幸福02 全面加快建设副中心的主攻方向、基本路径、重点任务A 聚力加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①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大力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优势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六大产业园”建设提速提效和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形成更多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打造规模超万亿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集群 ——打造特色新材料产业集群 ——打造高端石化产业集群 ——打造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集群 ——打造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 ——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②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 加快培育壮大数字化新业态,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到年,建成规模超千亿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成国家大数据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③促进数字经济和制造业深度融合 加快5G网络推广应用,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和“智能+”升级,培育智能制造综合服务商,打造辐射周边地区的数据存储中心和云服务创新基地。 B 聚力加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①建设高端开放平台 围绕集聚平台优势,提升开放势能,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开放平台资源共享、联动发展。 ——加快自贸区建设 ——加快综保区建设 ——高水平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 ——高水平建设内外双向合作园区 ——建设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②全面拓展开放领域 加快推动科技、文化、旅游、教育、卫生、农业等领域开放,推进优势领域开放与全领域开放联动,实现单向开放向双向开放、重点开放向全方位开放转变。 ——建设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提升精准招商水平 ——拓展外经外贸市场 ③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命门之穴”,聚焦重点领域推动改革创新,打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优化政务环境 ——优化市场环境 ——优化法治环境 ④持续释放强劲内需 大力实施消费提力行动,加快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 ——促旺传统消费 ——培育新兴消费 ——繁荣夜间消费 ——打造消费品牌 C 聚力加力激活创新第一动力 ①培育引进多层次创新主体 持续实施“双倍增”行动,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激发创新源动力。 ——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 ——依托大院大所大企业吸引集聚创新资源 ——组建独立法人创新联合体 ②做强创新创业载体 贯通整合、用好用活创新创业各类要素资源,扬起自创区创新龙头,建设创新孵化载体,提升孵化服务能力水平,打造科技创新创业高地。 ③布局重大创新项目 坚持重大创新项目核心带动,聚合创新资源优势,聚焦产业提质增效,筑牢现代创新项目支撑。 ——建设国家重大创新平台 ——实施重大科技项目 ——引进建设市场化新型研发机构 ④营造创新环境 持续打通“四个通道”、促进“四链融合”,营造宽松优良的创新环境。 ——建设洛阳大学城 ——积极引进高层次创新团队 ——拓展科技企业融资渠道 ——推动高端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D 聚力加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①加强华夏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坚持靠规划管控保护固态、用载体节会传承活态、促文旅融合发展业态,加快实现文化旅游“三个转变”,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 ——实施世界文化遗产创新发展工程 ——提质建设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 ——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 ②打造城市精神标识和文化地标 发挥洛阳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中的核心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精心打造一批城市精神标识和文旅核心展示区,全面提升洛阳文化旅游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 ——加快建设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 ——加快建设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 ③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发展文旅新业态、开发文创新产品、打造文旅新园区,推动洛阳由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擦亮“古今辉映、诗和远方”城市名片。 ——办好重大国际性文化活动 ——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推进文化旅游企业改革 ——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创建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区 ——建设国际艺术品保税交易和展示中心 E 聚力加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①筑牢黄河生态安全屏障 以沿黄生态保护治理为引领,全面落实河长制,持续深化新时代大保护大治理大提升治水兴水行动、国土绿化提速提质行动,把黄河建成岸绿景美惠民的生态河、幸福河。 ——建设沿黄生态廊道工程 ——实施小浪底水库库周地质灾害治理 ——加快湿地生态系统建设 ——构筑主城区绿色生活圈 ——构筑城市周边生态隔离圈、外围森林防护圈 ——推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绿色矿山建设 ②开展水资源循环利用试点 完善水资源分配制度,严格取水许可审批,推进水权交易规范实施,充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合理高效利用黄河水资源。 ③建设现代生态宜居城市 优化空间布局,推进污染防治,持续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城市运营模式。 ——建立空间规划体系 ——推动南部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涵养区建设 ——持续推进污染防治 F 聚力加力打造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①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统筹推进公路、铁路、航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对外大通道和对内大循环,构建功能完善、衔接顺畅、运作高效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 ——编制实施洛阳铁路枢纽总图规划 ——加快推进呼南高铁豫西通道建设 ——规划实施重大干线铁路建设 ——推进机场三期工程建设 ——推进高速公路网络建设 ——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域示范 ——加快建设快速通道 ②构建便捷顺畅的都市圈交通网 协同推进城际铁路、轨道交通、枢纽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以洛阳为中心、辐射周边的1小时集疏圈。 ——加快推进城际铁路建设 ——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 ——规划实施中心城区至六组团轨道交通建设 ——推进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加快建设城市快速路网 ③建设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持续推动“铁海公”多式联运 ——设立国际邮件互换站 G 聚力加力提升区域辐射带动作用 ①加快推动洛阳都市圈规划建设 坚持“优中心、强组团、提南部、联周边”,高标准规划建设洛阳都市圈。到年,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空间格局、支撑体系和政策保障基本确立,初步建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全国先进制造业发展引领区、文化繁荣兴盛核心区、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国际人文交往中心。 ②做强做优中心城区 到年,中心城区经济总量达亿元,常住人口突破万,首位度全面提升。 ③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 到年,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市比重达60%左右,创建一批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 ④强化区域联动发展 着力打破行政限制,在产业、文旅、生态等方面打造更多区域合作平台载体。 ——加快产业带共建共延 ——推动区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推动生态环境共保共治 ⑤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深入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工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公共服务辐射带动作用。 ——推进健康洛阳建设 ——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H 聚力加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①争取更大发展自主权 发挥改革突破和先导作用,精准对接下放洛阳的省级权限,在先行先试政策上大胆探索创新。到年,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主要权限实现自主审批、辐射周边,形成区域政策要素资源集聚地。 ②争取省财政金融支持政策 争取上级财政、金融支持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模式,发展再生金融,提升金融资源集聚能力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 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到年,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和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 ④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质扩面 ——稳步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 ——优化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持续深化“地企合作” ⑤创新社会治理机制 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创新基层社区治理机制,到年,实现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更加完善。 03 全面加快建设副中心的组织保障、要素保障、作风保障01 加强组织领导,强力推进实施 02 抓好要素保障,筑牢项目支撑 03 强化“三种精神”,狠抓任务落实 04 严格考核督导,激励实干争先 (来源:洛阳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yxlrw/6231.html
- 上一篇文章: 深圳交响乐团奏响爱乐之城篇章
- 下一篇文章: 花长春新经济,揭开中国经济新篇章新经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