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7月6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高金/SAIF)毕业典礼在上海交大徐汇校区文治堂成功举办,共有名学员荣耀毕业,在师长和亲友的见证下和祝贺中共启崭新征程。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理事长、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招商银行前行长、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全球十人指导委员会委员马蔚华先生,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黄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归琳教授,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王江教授,执行院长张春教授,副院长程仕军、严弘、潘杰,以及王坦、陈宏、潘军、张翌轩、蒋展、韩冰、侯恪惟等十余位领导和教授出席了本届毕业典礼。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理事长、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招商银行前行长、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全球十人指导委员会委员马蔚华作为主旨演讲嘉宾上台分享。以下为马蔚华先生演讲实录:

尊敬的黄震校长、王江院长、朱书记,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上海高金年的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我觉得这是一个收获的时刻,我们即将毕业的同学收获了金融的知识,你们完成了学业。对于我们的学校,对于我们的金融界来讲收获了人才,收获了一批优秀的金融管理的高级人才。他们即将为中国的金融改革开放创新的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上海高金,刚才讲到已经成立10年了,我觉得这10年我们学院为中国的金融贡献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金融学院的名字也一天比一天有更多的人所了解。学院的宗旨我记得叫汇聚国际一流师资,培养高端人才,构筑开放研究的平台,形成顶级智库。学校以此为使,不仅训练掌握现代金融理论和技术,通晓中国和国际金融业运作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也着重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卓越才能和创新能力的商业领袖。高金学院,或者说上海的领导和上海交大很有眼光。我过去有幸和交大有很多交往,这不仅是因为我原来招商银行的股东招商局和我们交大的历史上都是盛宣怀当时搞的招商局和南洋学堂,这是历史的渊源,我本人也是经常受邀来和交大进行交流,也非常荣幸的是我们的安泰学院战略委员会的成员。我非常欣赏我们高金学院办学方式,一方面我们汇聚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学术造诣的师资队伍,这可以说在中国是非常有特点的。另一方面也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是它的实践性。我本人不是什么理论家、经济学家、学者,我是一个做实践工作的,我也非常荣幸受邀和同学们做一些交流。

无论是管理人才还是商业领袖,都不能脱离实践而存在。我记得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管理是什么?管理是一种实践,它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它的验证也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唯一的权威就是成就,在实践中创造成就。作为金融的管理人才或者管理者,如何在实践中创造成就,这个很重要。我们学习最好的结果是我们能够更好的实践、更好的管理,创造成就。我自己的体会长期做实践,你要想创造成就,你就必须知未来、懂世界、识宏观。我在当招行行长的时候经常对管理层,对员工也对我自己说三句话。叫做不知未来者无以评判当下,不知世界者无以理解中国,不知宏观者无以处理微观。

大家也都了解招商银行在今天的发展,零售业特别是私人银行财富管理,可能在中国是走在前面的。招商银行之所以能够做到今天,被国内外投资机构高估,市值达到多亿,去年就成为市值前十个,首先归功于招商银行到现在35年三任行长,应该是一脉相承一个战略。战略就是一种机会的发现,20多年前中国社会融资总量95%还是间接融资的时候,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在做批发业务,都在绑大户。当时我觉得招商银行在制定自己战略的时候,那时候招商银行是小银行亿。但是招商银行看到了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银行的变化,所以它独辟蹊径做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战略,就是发展零售,发展中小企业,发展非利息收入。这在当初是别人非常不理解的,因为你要有大量的投入,你失去了很多大客户。但是那时候我们看到了可能未来十年到二十年,中国要出现资本性的脱媒,间接融资要被直接融资取代,中国要出现技术性的脱媒,银行支付的一统天下要被打破,要面对利率市场化,要面对资本的约束。而且中国还有一个新的机会,就是全社会的财富管理。所以我们觉得未来的金融格局,金融服务的方向会和当时有非常大的变化。所以当时我们做出了做零售、做中小企业做非利息收入的战略,利用电子银行,后来的互联网,一直到今天。之所以今天招商银行零售的成功,正是因为当时看到了规律,看到了机会。

对于机会,作为我们金融人才来说对机会的判断非常重要。我自己的感觉,做金融做其他企业也好,大家都认为好的事你不必去做,因为大家都知道去做,大家都做可能挤破头,你面对的是充分的竞争。你自己要做成功的事你认为正确别人还不理解,甚至反对,但是你坚信这件事是有前途的事,你就坚定不移地做。只有这样,你才有未来的独领风骚。

所以机会很重要,对机会的判断也很重要,我们在高金学什么呢?不是学你对每一个金融工具、每一个金融手段熟悉的操作,最重要的是学对未来机会的认识、把握。这是非常重要的。机会是永远存在的,关键你是不是能够发现机会和把握机会,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本事。

作为从事金融、从事资本投资,我们面临的机会很多,由于经济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做金融就是服务业,我们必须得面对需求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科技的发展会改变金融,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给金融带来巨大的需求变化,我们的机会很多,科技金融、金融科技、虚拟货币、财富管理等等都是我们的机会。我今天要给大家着重讲又一个重要的历史机会。

两周以前,我在纽约参加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影响力的全球指导委员会,会议的议题里写了这样一段话,它说我们眼前有一个历史性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投资让我们为改善人们生活保护地球,如果我们将资本分配指数最大的收益回报,我们不会被人铭记。反之如果我们把规则传播到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事业中,我们将可能因此与众不同而受人铭记于心。当然我们的目的不是追求被人铭记于心,但是我们看到了这个机会,这就是我们用自己的努力让这个世界更美好。所以我今天要跟大家着重讲的就是我们面临的这个机会,这个机会就是可持续发展影响力投资。

在过去20多年,科技革命、金融创新、资本市场和全球化,在这个推动下全球经济快速增长,而全球的财富也迅速增长,大家记得去年苹果公司的市值一度达到1万亿美元,亚马逊也差不多1万亿美元。1万亿美元什么概念?相当于马来西亚的国民生产总值,腾讯年3月15日也是将近亿美元,我记得当时翻了将近倍。这个数额相当于马来西亚的国民生产总值。所以说富可敌国,这是有例可证的,一点也不夸张。全球财富实现了指数性增长的同时,现在我们也会看到各国在减少贫困,普及初等教育,促进两性平等,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卫生保健,保护环境方面,我们还面临种种越来越严重的挑战。

大家可能知道我们这个世界还有20亿人每天的生活费3美金,而且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的妇女儿童15岁以下的有一半还是在极度贫困中生活。全球22%相当于16亿人没有办法获得最基本的卫生保障。这就说明一方面是经济的发展、财富的集聚。另一方面绝对贫困化还没有解决,而相对贫困化越来越严重。全球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深深的隐忧。

为此各国政要也都很担忧,所以联合国制定了一个年到年可持续发展计划,提出了17项指标,这17项指标第一个是反贫困,第二个叫无饥饿等等。实现这个指标SDG,新兴市场每年需要3.9万亿美元的钱支持。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公益慈善捐赠,我们的政府投入只有1.4万亿美元。我们还有2.5万亿美元的缺口,这是联合国一个部门的测算。这个缺口怎么办?单靠我们的捐赠,单靠政府投入差的太悬殊。所以一个新的理念就产生了。

许多社会问题,环境的问题,贫富差距的问题,实际上是在经济活动中,在生产中产生的。过去的概念我们先去发展生产,发展GDP,出了问题我们再捐赠,再去解决,通过社会责任去解决。假如我们每一笔投资在它发生的时候我们既能注意有经济回报,也能有积极的社会生产力。如果我们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这样做的话,可能这个问题就越来越少,资金的缺口也就不会有这么大。这样的一种投资理念就叫影响力投资。具体来说这是世界经济论坛的概念,这是一个新的概念,可能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不管怎么解释,它的意义就是这样的。追求正面的财务回报和显著可量化、积极的社会影响力。正面的财务回报就是它不是捐赠、不是奉献,而是有回报的,可能这个回报等于或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也可以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率。但是最重要的它一定要有显著的可量化的社会影响力,所以它和以往我们讲的ESG社会责任投资,包括可持续投资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影响力投资问世11年,首先是八国集团,然后在发达国家这个理念传播的很快。

全球影响力投资网络GIIN,这几年的增长都是%的速度增长,因为现在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现在它统计的数可能还远远低于实际发生的数。统计的数超过亿,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个数。为什么影响力投资发展这么快?我讲三点。如果从公益慈善角度讲,可持续发展影响力投资符合世界公益慈善发展的历史规律,公益慈善也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形式。从16世纪那个时候生产力发展低,当时的公益慈善由教会主导的,它的主要任务是救助饥寒交迫的人,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古典的慈善发展阶段。后来因为生产力发展进入封建阶段,到了17世纪开始进入了传统的慈善发展阶段,就不仅要救助饥寒交迫的人,而且还要有公益方面的作为。像英国当时伊丽莎白慈善法,就做了很多关于服务社会公益方面的事情。到了19世纪中期,形成了以美国现代基金会为标志的,进入了现代公益慈善的阶段。大家知道洛克菲勒·卡内基,这是当时的代表人物,他们成了美国的首富。由于工业革命,由于经济发展巨大的财富。他们觉得这些钱不能给他们自己的后代,给他们会坑害他们,他们再投资边际效益递减,他们自己去挥霍享受被社会所不屑。所以他们把大量的钱投到社会公益中,捐赠搞图书馆、医院、学校,医院就是洛克菲勒当年捐赠的。他们有完善的治理结构,所以这叫现代公益阶段。

到了今天,刚才我说了,我们有那么多的资金缺口要解决可持续发展,单靠传统的捐赠解决不了,所以这个时候要有一种新的公益形式,所以进入了新的公益慈善的阶段。新的形式我的理解就是用公益的理念、商业的手段,我当时解释叫公益金融,公益金融有这样几层意思。用现代管理的方法管理公益组织,用市场的原则配置公益资源,用金融的手段实现公益的目的。金融的手段包括影响力债券、影响力投资、公益创投、慈善信托、社会企业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所以从历史的角度看,经济发展决定公益慈善的形式,公益慈善之所以今天成为公益金融,包括影响力投资,这是公益慈善发展的历史的一种必然。

第二点,要从商业的角度看,可持续发展影响力投资也是当今世界商业向善、资本向善、人心向善、社会向善这样一种趋势的必然。一个最明显的事例就是华尔街的态度,华尔街是最先接受影响力投资的,因为最近一次国际金融危机在华尔街的印象里形象非常不怎么样,大家知道大名鼎鼎的格林斯潘,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他被评为25个罪魁祸首。金融危机发生那一年我们在华盛顿水门搞朗朗音乐会,个银行家参加朗朗音乐会。朗朗表演的很出色,10次返场,人群退却的时候发现有一个老人站在那,我到那一看是大名鼎鼎的美国前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没有人理他。所以华尔街的形象因为金融危机在大家的心目中被正误。首先华尔街是最先接受影响力投资的理念,首先把影响力投资概念和投资贷款列在一个栏里。高盛因为没有影响力投资的人才和项目,居然可以花亿美元收购了影响力投资的公司,这是我在美国见到影响力投资公司的CEO,所以美国的华尔街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形象,要对社会责任做贡献,当然这是一个方面。

我也发现我在美国做了影响力投资的考察,很多影响力投资的CEO来自于华尔街,尽管现在影响力投资的薪酬还远远不如华尔街,但是他们宁可放弃比较高的薪酬来做影响力投资。过去我们曾经对00后的年轻人,觉得他们会不会很自私,会不会没有社会责任感,现实改变了我们的看法。越来越多的案例告诉我们这一代人,他们对社会责任的承担远远比我们这一代要好。我前天到斯坦福商学院,他们学生强烈要开商学院金融+科技+人文+公益,一定要加公益课。还有在美国有一个明晟KLD-指数,在美国资本市场选择支按照我说的影响力投资的标准,经济回报好,又有比较明显的社会影响力,社会效益也好。支股票在过去十年平均收益率20.8%,超过了同期标普的18.7%,连续十年平均是这样的。说明资本市场不是唯利是图,也会义利兼顾。在中国我们做了一个实验叫做义利99,在深沪里选了99支股票,也是按照影响力投资的标准。在过去五年到今年的6月28日,义利99指数保收.95点,累计涨幅.24%,近五年年化收益率19.2%,跑赢了沪深、上证50、中证,我们中国所有的主流指数领冠A股。说明中国的资本市场也是资本向善。我们最近在和博时基金联合研发以义利99为主题的ETF指数基金,应该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是首创。

昨天我看了家族财富年报,有个全球家族财富办公室年报表明年这些家族财富超过三分之一的投资是投向了可持续发展,影响力投资的范畴。而且这个比例是不断增加。所以我自己的结论是在中国、在全球,资本向善、社会向善是一种趋势。我们今天和校友在上午也交流了为什么有这样一种趋势,我觉得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光唯利是图对世界无意,对自己也无意。最早七十年代弗里德曼都认为企业只有挣钱才是你的本质,你不用干别的。到后来十年以后另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就否定了他的观点,你一个企业你在生产产品的时候一定会对社会产生负面溢出效应,因为你不能够离开世界。到现在的理论社会每一个企业都离不开很多很多利益相关者,这一些都是每个企业家要考虑的。所以社会向善利他主义,最后对你的发展也是有利的。所以它已经融入了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有一条报效社会的责任感,一个好的企业和一个伟大企业的区别在于一个好的企业可以向社会提供好的产品和好的服务,而一个伟大的企业不仅向社会提供好的产品和好的服务,还要尽自己的努力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在中国,我觉得影响力投资非常契合我们提出的五大理念,也是实践我们现在从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五大理念大家知道,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从创新看影响力投资既是公益慈善的创新,也是金融投资的创新。大家想一想,我不展开。从协调看,一笔投资、一个企业,它有正面的财务回报,又有积极的社会影响力,它肯定是协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这是最大的协调。我们很多社会问题就是因为不协调而产生的,如果我们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许多社会问题都会得到解决。开放,影响力投资应该是国际投资的最新理念和最新趋势,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国际交流和跨境的资本流动。我们如果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执行过程中,我们坚持用可持续发展影响力投资的理念,我们就会很快得到“一带一路”国家老百姓的支持和认可。我们现在正在组建一个影响力投资的基金,国际上的影响力投资愿意拿钱到中国来投影响力投资基金,因为中国有巨大的影响力投资的市场和项目,所以这是开放的。从绿色看,绿色应该是影响力投资的应有之意。我们在绿色债券已经走在世界的前面,为世界做出贡献。共享,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这个世界更美好,特别是影响力投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yxlrw/6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