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对话简光洲我一个搞调查新闻的,怎么
文/蓝鲸传媒张弛 简光洲,一个注定载入中国调查新闻史的名字。 年9月11日,因为首次点出三鹿品牌和婴儿肾结石的关系,他名声大噪,被称为一支笔掀翻了一个行业。那年,他被网友视为中国新闻界的良心,媒体觉得他应该得普立策新闻奖,某种程度上讲,他所在的东方早报也因为这篇报道树立了行业口碑。 然而与媒体报道里“大义凌然、针砭时弊”的调查记者简光洲不同,当他谈到自己的这些调查报道时,从头到尾都充满了“矛盾和纠结”。 在这个新闻报道理念日新月异的年代,8年前的三鹿报道仍然有很多启发:一篇调查报道带给行业的伤害会有多大?记者在面对威胁时,如何保护自己(在三鹿采访稿里,简方洲被骂“民族企业的灭绝师太”)?一家媒体该如何规避官司带来的灭顶之灾?”还有一个“终极问题”:新闻报道离事件真相有多远? 年8月28日,简光洲清楚地记得这天,他离开东方早报,成为庄凌顾问的合伙人,以品牌战略顾问的身份开始创业,这家公司的合伙人全部是资深媒体人,业务遍及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客户从快消品到互联网金融。 在百忙中简光洲抽空来到蓝鲸,跟笔者聊了聊他的创业近况,当然还有老本行调查新闻。 8年后看三鹿报道:“无知者无畏” 话题自然聊到了年9月11日的报道《甘肃十四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对于这篇给了自己无数荣誉的稿子,简光洲却用“无知者无畏”来总结,他感慨道:“假如说,所有人当时都知道这篇稿子会引发行业地震,从东方早报来说,是否还有勇气刊出这份报道,都还要打个问号,很多时候,恰恰是因为知道的越少,胆子越大。” 众所周知,因为这篇报道,当年多名高官先后下台、众多奶农损失严重,甚至震及当前国际关系。在简光洲看来,这些摧枯拉朽背后却“心有戚戚”:随着调查越深入、揭露的问题越多,内心反而越紧张,这在简光洲看来是调查新闻面临的悖论,“总以为掌握了真相,后来一看很多问题是不掌握的”,“放在一个具体的环境里,仅凭记者调查并不能还原事件的真相。” 他对于调查新闻和调查记者的这些看法,让人有点吃惊,在世人眼中,优秀的调查记者,往往通过长时间卧底的方式掌握了丰富证据,其客观性是远在其他新闻报道之上的,为了弄清婴儿肾结石和喝三鹿奶粉之间的联系,简光洲前前后后调查了数十天。 但在他看来,这些看上去“铁证如山”的稿件,但跟真相之间仍有距离,但另一方面,稿子一旦出来影响力却是不可逆的,往往一个企业甚至行业都会轰然倒塌。 “很多时候,调查记者掌握的信息非常有限,不一定客观、中立,虽然报道本身的价值不容置疑,但是企业会觉得报道有失偏颇,这对于企业行业的打击很大,这也是为何很多媒体会吃官司。”这让人想到了前不久梨视频曝光常熟童工的视频,当时有记者就提出质疑,认为卧底拍摄者并不了解常熟服装行业的真实情况,报道是否考虑到会砸了这些孩子的饭碗。 一个社会调查记者,怎么就做起了品牌营销 记者转行做品牌营销,这是常有的事,但一个社会新闻记者,怎么就能突然转型品牌营销?这里面,除了专业的不对口,客户资源从哪来也是个问号。 对此简光洲表示,一个记者积累资源的多少并不取决于从事的报道领域。其实无论是社会新闻还是财经新闻条线,资源都是有限的,并不会因为你报道了一个对象就获得了相应的资源。重点在于,你是否能在自己的报道领域做到最好,在稿件的专业度里体现价值,一旦别人觉得你做的事情是有价值的,自然就会与报道者建立稳固的联系和信任。 另一方面,简光洲认为,记者未必要等到掌握了很多客户才能够创业,“整个品牌传播最需要的是创意策划或者说是内容营销”,创意需要获取很多周边信息,迅速消化吸收这些信息,而这恰恰是记者的优势。 而从更长远来说,记者转型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更需要核心竞争力,记者的竞争力在内容生产,无论媒体如何变化,有好的点子和创意就有价值。 当下品牌营销相关的企业多如牛毛,但简光洲认为服务细分不同,目前大部分品牌机构来自渠道、市场,他们的品牌服务起步于帮助客户做市场开拓,而庄凌的服务侧重于品牌策略和品牌包装。 目前庄凌服务的企业中,光上市公司就几十家,茅台、金龙鱼、滴滴出行、阿里巴巴,11月23日,庄凌集团选送的服务案例荣摘“年度最佳策划奖”桂冠,这个服务案例,这个案例是帮助互联网金融公司进行品牌包装,年起P2P行业风声鹤唳,跑路骗钱品牌信任遭到严重破坏,庄凌围绕这家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品牌,提出几个核心诉求:不搞资金池,不高线上营销,不高线下理财,并在东方早报、新京报投放头版广告,这个案例在自媒体上引发了话题讨论,效果不错。 “离开记者行业原因很多,收入只是其中一部分” 每个转型的记者,都有不同的考虑,不少是做腻了媒体人想换个行业,而对简光洲来说,自己内心是很愿意一辈子做记者的,“记者这个群体,在所有行业里是最具有理想主义的,比较少考虑到自身利益,更多考虑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这是传媒的特殊属性决定的。" 但经济现状摆着这里,年进入报社收入就有八九千,将近十年过去了,收入还是这么多。年8月28日,是简光洲女儿的一周岁生日,为了自己的女儿,必须做些改变,这天他选择了离开自己工作十年的东方早报。 促使简光洲告别调查新闻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自己对记者身份的认知。对此简光洲谈到了自己年在报社实习的经历,一次参加发布会,前面有个年纪很大的记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感慨到:“这么大年纪还在做记者啊”,简光洲当时的触动很大,“在中国传媒环境,如果你做到最后还是很体面的做记者,如果五六十岁还在做记者,会对你的能力提出疑问。” 这也不难理解,无论在哪个行业,忽略外界的认知将平添许多障碍,此外他对传统媒体人的工作内容也有看法,“或许在外界看来,一个记者他写了许多重要报道,但其实他绝大部分时间还是在进行琐碎的报道,大部分选题是看上去不重要但还得做,理由很简单:报纸需要填版面,作为记者必须去做,但是总会觉得意义不大。” “客观来讲,记者对社会的理解还是比较浅,容易局限在某一方面。”实际上,这些年关于记者身份应该从报道者向分析师转变的谈论很多,包括36氪在内的科技媒体编辑团队也在以分析师思维做选题。这些变化似乎与简光洲的想法不谋而合,“以写作者的身份来讲,想要写出真正有深度的东西,你必须真正有这个领域的从业经历,记者的调查和写作技巧远远不够用。” 未来将继续做一个写作者 简光洲称,虽然告别了记者身份,但未来仍然可以做一个写作者。 如今作为一个局外人,他也在密切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北京去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yxlsj/1055.html
- 上一篇文章: 重磅张默闻策划人手札迎来企业订购狂潮国民
- 下一篇文章: 全国著名风湿病专家吴英萍荣登影响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