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喔喔妈妈!

家里有小学生的妈妈都了解:孩子每天都要读课外读物!

这是强制任务,每天必须打卡!

小侄儿刚开始还是蛮有兴趣的,可后来,日复一日的“枯燥打卡”,更像是每天必须得完成的课后作业一样,变得敷衍和急躁!

嫂子也纳闷:为什么一个学期下来,读了那多本书,可语文成绩、作文成绩并没有提升,甚至可以说没有一点起色!

在上次视频中,正好看到小侄儿在读书,躺在床上,语速很快,遇到不认识的字,很明显是没有想要探索的欲望,直接模糊跳过!

不用想,我就知道他的问题出在哪里?再结合看别的博主以及孩子的经验,不难总结出,原因就在于以下几个:

1.阅读书籍不加选择

嫂子因为文化水平不高,再加上对于孩子阅读书籍并不上心!她选择书籍的方式,要么去网上育儿博主那里“抄”一份书单,要么听书店推销员的推荐,要么跟风直接买名著!

看起来她省事了不少,但后果就是孩子对她选择的书并不感冒,甚至是排斥;另外,有些书籍“拔高”了孩子的水平和认知,孩子读起来也比较困难!

因此,孩子读书越来越敷衍,和妈妈的关系也不那么“友好”:孩子觉得对妈妈买的书不感兴趣,不听自己的想法,不买自己喜欢看的书;妈妈觉得花了大价钱给你买了那么多书,可你却一点进步没有!

这说到底是父母在选择书籍的时候,“不加选择”,那么后果自然是“惨不忍睹”!

2.读书的方法没有引导

我们都知道经典永远是经典,每一次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还不具备自我阅读的能力!

拿到一本书,不是完成必须打卡的15分钟就算结束,也不是读完一本书就算成就!

我相信很多家孩子在阅读的时候,都是这样的流程:打开书,直接进入第一章,计时15分钟,闹铃响,读书完毕!

但这样的读书方法,真的是比“快餐”还要没有营养,甚至可以说“还会浇灭孩子想要探索和阅读的欲望”,更别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和爱上阅读了!

因此,读书要父母有方法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读一本书,算一本书,成长一步!

.父母和孩子缺少反馈

看似是孩子读书,可父母的参与是读书过程的主导作用!父母要去了解孩子读书的感受、进程、读后感、疑惑点、生字生词…

可不是直接把书扔给孩子,完成打卡就可以了!

那么孩子对妈妈买的书是什么感受?学了多少生字生词?对人物有什么想法?故事的脉络是什么样的?喜欢什么类型的书?……

这些都需要父母和孩子多沟通、多反馈,只有这样,孩子才可以有提升,父母也可以更好的指导孩子!

那么,有了问题,有针对性的“施治”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阅读书籍精挑细选

挑选书籍要考虑以下几个元素:一是书籍的的是否适龄?二是书籍是否带拼音?三是书籍内容是否积极正能量?四是书籍类型是否是孩子喜欢的类型?五是书籍的印刷是否清晰?是否有异味?配图是否清晰?

挑选书籍真的不亚于一场考试,各个方面都需要考虑清楚!这就是父母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了!

2.引导孩子学会读书方法

读书可不是读完就算完事的,因此父母需要引导孩子学会阅读!

第一?要让孩子明白读书不是读完就算完事,明确读书的目的和规划!

第二?读书要多读几遍,一遍泛读了解故事大纲;二遍精阅读,了解人物,了解故事,梳理脉络,可以使用画树状图的方式,对于生疏的生词生字可以摘抄出来;三遍写读后感,写自己对于这本书的感受!

第三?拔高阶段!可以给孩子出生字词的填空和默写;可以给孩子出一篇阅读理解,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分析文章的主题和意图!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孩子了解书籍和文章,也是为语文写作、字词以及阅读理解做好铺垫!

长期坚持,怎么能不提升水平呢?

.父母和孩子多沟通多反馈

父母要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yxlsj/12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