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胜广,男,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化与中日比较文化。

本文首发于长春理工大学中日比较文化文学研究所年刊《中日文化文学比较研究》(孟庆枢主编,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以柳田国男《日本的昔话》和稻田浩二、稻田和子编《新版日本昔话手册》为典型文本,以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其中出现的猴子形象。结果发现,虽然也有聪明、知恩图报的正面形象,但更多的是愚蠢、狡猾、贪婪、凶恶、盲信、爱出风头等负面特点。这些形象或多或少反映出日本人的文化心理。

绪论

众所周知,今年是农历猴年。笔者幼时便喜爱《西游记》,尤其喜爱其中的孙悟空。上大学之后,由于学习日语的关系,总会翻读辞典。有一天,在翻读辞典时,发现日语谚语中的猴子多为负面形象,由此产生了研究日本文化中猴形象的想法。受研究进展和篇幅的限制,拙论仅以日本民间故事的重要形式——“昔话”为研究文本,分析其中出现的猴形象。

在日本,对“昔话”的研究数不胜数,也有针对猴子的人文学研究,如广濑镇的《猴》从民俗、美术、工艺、生活等方面论述了猴子与日本人的关系史,是一部文化人类学著作。不过,就笔者目前所见,对日本“昔话”中猴形象的系统研究似乎并不多见。

中国学者中,张鹏长期以来致力于猿猴的研究,近年出版了专著《灵长类的社会进化》()、《猴、猿、人——思考人性的起源》()和《猿猴家书:我们为什么没有进化成人》(),可以说成果颇丰。不过,张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

左江《对中韩日三国龟猴题材民间故事的再考察》()属于比较文学变异学的范畴,且其中心在于故事的变异,而不是对猴形象的考察。

赵静《日本民间故事猴形象考察》()聚焦猴子和其它动物围绕食物分配而展开的争斗,分析了相关民间故事中猴子的形象,结果发现全都是负面的形象。3这项研究的意义不可否认,但是因为故事类型被限定为一种,所以不得不说离猴子的整体形象还相差甚远。

此外,崔莉、梁青《中日两国猴形象初探》()参考丁乃通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和柳田国男的《日本的昔话》,对中日两国的猴形象进行了比较研究。4对其中提到的中国的猴形象,受学识所限,笔者暂不作讨论。关于日本的猴形象,崔、梁的论文指出,既存在正面形象,又存在负面形象,毁誉参半。应该说,该论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然而,正如后文详述的那样,该论文虽然选取了故事进行具体分析,但在故事的选择标准和结论的推导方式上存在着问题,因而仍有改善的余地。

拙稿将在总结先行研究的成果和问题的基础上,遵循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文本分析法,来考察日本“昔话”中的猴形象。具体来讲,将以柳田国男的《日本的昔话》和稻田浩二、稻田和子编著的《新版日本昔话手册》作为分析文本。前者可以称为日本民间故事的早期经典之作,后者则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新作。

《日本的昔话》(柳田国男,新潮文库,)

柳田国男《日本的昔话》中的猴形象

《日本的昔话》中尚存在故事类型不甚明朗的故事,但正如小泽俊夫在该书的解说部分论述的那样,“新鲜有趣”,“能够让人感受到现在经过严选的昔话集中所体味不到的民众的乡土气息。在民众之间口耳相传的并不只是经过筛选后印刷成书的形式整齐划一的昔话”。换言之,该书是最接近“昔话”的原初形态的。

《日本的昔话》共收录了则故事,其中9则与猴子有关。经统计,题目中带有“猴”字的故事有6则,没有“猴”字的故事有3则。现将9则故事的梗概和其中的猴形象总结如下。

(1)猴子的尾巴为什么短17页

(原书页码,以下同)

猴子想捉到更多的鱼,于是去找熊商量。熊告诉猴子得在寒冷的晚上将尾巴浸入水中,猴子信以为真,结果被骗得很惨。

在这里,猴子是愚蠢的,属于负面形象。

(2)貉和猴子和水獭26页

貉和猴子和水獭捡到了一些东西,貉提议按自己的办法分配,猴子和水獭不假思索地表示同意,结果都倒了大霉,于是找貉去说理。貉占了便宜,却装出一副呻吟的样子,猴子和水獭再次被骗,获得了心理平衡后回去了。

在这里,愚蠢的猴子两次被愚弄,也属于负面形象。

(3)猴子和猫和老鼠27页

为了报答老爷爷的救命之恩,在猎人枪口下劫后余生的猴子们做了很多好吃的,而且还将被称作“猴子的一文钱”的世间珍宝给了老爷爷。老爷爷因此成了富翁。之后,老爷爷家的猫和老鼠登场,但与猴子没有直接关系,只是为了寻找被盗的一文钱而存在的角色。

这是猴子们的报恩故事,很显然属于正面形象。

(4)猴子和蟾蜍的年糕之争29页

猴子和蟾蜍合谋,将村长家的年糕连同舂年糕的臼一起偷走,然后搬到了山上。猴子想独吞年糕,就想出鬼主意,向蟾蜍提议:把臼从山上向下滚,先追到的就把年糕全吃了。蟾蜍腿脚慢,但还是表示同意。腿脚快的猴子直接追到了山脚下,而滚落的年糕从臼里脱落,卡在了路边的矮树枝上,被蟾蜍捡了个正着。

狡猾的猴子弄巧成拙,想占便宜反而吃了亏,属于负面形象。

(5)猴女婿30页

一个老头在地里半开玩笑地说,谁帮我干活,我就把三个女儿中的一个嫁给他。结果一只猴子跳了出来,拼命地帮老头干完了活。老头后悔做了之前的承诺,于是找女儿们商量。大女儿和二女儿都不愿意,最后三女儿说自己要去,让家里为她准备一个放满了缝衣针的陶罐作为嫁妆。三女儿让来迎亲的猴子背着陶罐,在途中过一座很窄的桥的时候,稍微碰了一下,猴子就落入了河里,被水冲走了。

这是一只被人类欺骗了的可怜的猴子,其形象很难说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6)猴正宗37页

一只猴子被一条大章鱼缠住往海里拖的时候,被两个脚夫救了下来,猴子却拿着两个人的行李逃跑了。两人正一筹莫展的时候,猴子又回来了,一只手拿着两人的行李,另一只手抱着一个包裹。原来是怕两个人在自己去取谢礼的时候走掉,所以才拿了他们的行李。所谓的谢礼,是指名刀世家五郎正宗打造的一把宝刀。两人将宝刀献给了主人,这把刀从此被叫做猴正宗。

这则故事和“猴子和猫和老鼠”类似,属于报恩型故事,故事中的猴子很聪明,属于正面形象。

(7)海蜇没骨头18页

龙宫的王妃想吃猴肝,龙王命令乌龟设法弄来。乌龟以美食作为诱惑,将猴子骗来龙宫。在龙宫门口等待乌龟通报时,守门的海蜇说猴子你能来龙宫做客是因为王妃想吃你的肝。猴子听罢大惊,但表面上却不露声色,告诉通报回来的乌龟说自己把肝忘在了山上,让乌龟驮自己回去取。一上岸,猴子就跳到最高的树上,笑着说肝不可能离身。乌龟意识到是海蜇说漏了嘴,于是禀报给了龙王。作为惩罚,海蜇被剥皮扒骨,所以成了现在的样子。

虽然猴子一度被骗,故事中“猴子也有智慧”这句话蕴含的也不全是褒义,但是这里的猴子无疑是聪明的,可算作正面的形象。

(8)湖山池89页

在一天之内日落之前雇佣几千人的插秧人插尽千町水田的秧苗是湖山富翁家的惯例,而有一年,这一惯例变得难以为继。这是因为,插秧时有一只母猴子倒背着小猴子路过,所有插秧人都看呆了,同时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湖山富翁虽用黄金扇召回了即将落山的太阳,但此举遭到天谴,富翁家的家运从此急转直下,曾几何时,原来的千町良田也化作了湖山池这一广袤的水域。

站在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来看,这里的猴子也许是工作的障碍,但不可否认,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存在,因此很难断言其形象到底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9)破屋漏雨页

在一个下雨的晚上,老爷爷和老奶奶说,比虎狼还可怕的是破屋漏雨。门外的虎狼听了,心想可不能小看。这时,偷马贼将虎狼误认为马,骑了上去。虎狼则以为是被“破屋漏雨”抓住了,所以一个劲地跑。结果偷马贼被甩了下来,落入路旁的枯井里。这时猴子来了,在听虎狼说完情况后,认为不可能有那样的怪物,于是将尾巴伸向枯井里去试探。不料尾巴被偷马贼牢牢抓住,大惊之下,猴子想把尾巴往回拉,结果从根上断了。

在这里出现的是只爱出风头的猴子,属于负面形象。

以上分析结果可用如下表格表示。其中,“+”表示正面形象,“+?”表示偏正面形象,“-”表示负面形象,“-?”表示偏负面形象,“△”表示难以断言是正面还是负面形象。

由上表可知,虽然差别不是特别明显,但是单从故事的数量来看,可以说负面的猴子形象略占上风。

崔莉和梁青只将(1)~(7)的7则故事作为了考察对象,理由是在这些故事里猴子扮演的是主角。其实,关于(2)和(3)中猴子扮演的究竟是否是主角,还是值得商榷的。在(2)中,主角应该是貉,而猴子和水獭是貉欺骗和愚弄的对象,可以说配角的色彩更为强烈一些。在(3)中,猴子在报恩之后再未出现,而且从故事的后半段开始,猫、老鼠和邻家老头的出场更是冲淡了猴子作为所谓“主角”的印象。崔、梁没有将(8)和(9)作为研究对象,或是因为觉得配角不重要,或是因为这两则故事的题目中没有“猴”字,因而漏掉所致。事实上两则故事中的猴子都并非不重要,反而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对最终结论的得出造成影响,因而有必要在这里说明一下。

此外,关于故事(5)中的猴子形象,笔者曾犹豫良久。猴子被人类骗了,固然可怜,不过从老头“不该这么承诺”的想法,两个姐姐生气地说“不能去做猴子的老婆”,三女儿说“既然父亲这么承诺了,那没办法,就我去吧”,以及她让家里人在陶罐里放了很多缝衣针等言行来综合考量,可以看出“作为猴子竟然想跟人类结婚,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错的”这一人类中心主义的想法。所以,至少可以说,这则故事中的猴子形象不是正面的。

《新版日本昔话手册》(稻田浩二、稻田和子编,三省堂,)

《新版日本昔话手册》中的猴形象

如果说柳田国男《日本的昔话》最接近“昔话”的原初形态,那么稻田浩二、稻田和子编著的《新版日本昔话手册》(下文将根据需要略称为《手册》)则是故事类型确立后“昔话”的典型代表。可以预见的是,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文本都作为研究对象,将得出更加客观的猴形象。

《手册》共收录有则故事,其中有猴子登场的有9则。这9则中,若不考虑细节的差异,有5则与上述《日本的民间故事》中的5则故事情节大体相同。换言之,上文的(1)、(4)、(5)、(7)、(9)与下文的是分别对应的。对这5则故事,以下将不再详细介绍故事梗概,而是在简略陈述后在表2中予以体现。对其它4则故事,将同上文一样,在简单总结故事梗概和其中的猴形象之后再在下表中予以体现。

需要指出的是,《手册》中有一则叫做“富翁召日”的故事(页)与《日本的昔话》中(8)“湖山池”的情节极为相似,但是未明确提到猴子的出现,因而没有列为研究对象。

①尾巴钓鱼页

(原书页码,以下同)

和上文的(1)“猴子的尾巴为什么短”属于同一类型,根据传承的不同,有时会以别的尾巴短的动物代替猴子的角色,但作为被害者,都具有愚蠢、轻信他人的特点,因而属于负面形象。

②猴蟹之战页

猴子捡到了柿子的种子,螃蟹捡到了饭团,两者进行交换后,猴子马上吃了饭团,而螃蟹则把种子撒到了地里。种子很快长成了树,树上结出了很多柿子。猴子说要上树帮螃蟹摘柿子,上去之后只顾自己挑熟柿子吃,却把一个青柿子砸向螃蟹,结果将其砸死。螃蟹死后小螃蟹召集一群同伴为老螃蟹报仇,杀死了猴子。

这里的猴子狡猾、贪婪、凶恶,属于负面形象。

③降伏猴神页

从前有一个村子,每年都要向“猴神”敬献一名年轻女子作为活人祭,对此村民们只有叹息。有一天,一位路过的旅人听说了这一事情后,潜入神社,从猴子们的歌声中得知它们的弱点,设法除去了这些妖怪。

名为“猴神”,其实是向村民们强要活人祭的妖怪,属于负面形象。

④年糕之争页

与上文的(4)“猴子和蟾蜍的年糕之争”在情节上大同小异,猴子扮演的角色也相同,都具有狡猾、鬼主意多等特点。

⑤猴女婿页

情节与前文的(5)“猴女婿”类似,主要的不同之处是猴子负重坠河的时机:前文是在迎娶三女儿时,本则故事是在三女儿回门时。此外本则故事明确提到猴子坠河之后三女儿回到家中过上了幸福的婚姻生活,由此很明显可以看出其对与猴子结婚的不情愿。

与(5)相同,这里出现的也是一只可怜的被骗的猴子,其形象很难简单用正面或负面来形容。

⑥猴地藏页

一个老头午睡时被猴子们抬过河当作地藏菩萨供奉,老头趁猴子们不注意将供品带回了家。邻居家的老头东施效颦,在听到猴子们过河时唱的歌谣“就算是弄湿了猴子的屁股,也不要弄湿地藏菩萨的屁股”后却忍不住笑,露出了马脚,被猴子们乱挠一通之后扔到了河里。

在该故事中,猴子虽有敬神之心,却缺乏看破真相的能力,猴子们渡河的时候唱的歌谣也是充当了逗笑的工具,因此这里的猴子属于偏负面形象。

⑦猴子的生肝页

和前文(7)“海蜇没骨头”的情节基本一致,不同之处仅在于想吃生肝的人,前文是王后,这里是公主。

这则故事中猴子虽然一度被骗,但是后来凭借自己的聪明逃离了龙宫,可看作正面形象。

⑧桃太郎页

老婆婆在河边洗衣服时,捡到了从上游漂来的桃子。正要切开的时候,一个男孩从中诞生,这就是桃太郎。桃太郎很快长大,说要去征服鬼岛,在途中用老婆婆做的黍子面团子收了狗、猴子和野鸡做部下,并成功征服鬼岛,带回了很多宝物。

这里的猴子等部下的形象随着对其主人桃太郎形象的解读而历经变迁,很难用善亦或是恶的标准一分为二。

⑨破屋漏雨页

这则故事与前文的(9)“破屋漏雨”的情节几乎相同,只不过“虎狼”变成了“狼”,但猴子的角色和特点没有发生变化,依然爱出风头。

以上分析结果可用表2来表示(与《日本的昔话》中相关故事相同或相近的,已用粗体字标出)。由表2可知,在《新版日本昔话手册》中,猴子的负面形象占了9则故事中的6则,远多于正面形象(1则)和难以断言是正面还是负面形象的故事(2则)。

日本“昔话”中的猴形象

那么,如果将两个文本中情节大体相同的故事看作1则,对两个文本进行综合考察,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呢?笔者试着将其整理成了下面的表3。由表3可以看出,在13则故事中,正面形象占了3则,难以断言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占了3则,负面形象则占据了剩下的7则。也就是说,负面形象依然占主导地位。

那么,为什么日本“昔话”中的猴子会以上述形象尤其是多以负面形象出现呢?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目前有两点值得考虑。其一是猴子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其二是猴子怎样处理与人和其它动物的关系。当猴子能够适当运用自己的智慧脱离险境或处理好与人的关系时(如故事(3)、(6)、(7)/7),其形象往往是正面的,结局也是好的;当猴子过度运用自己的智慧,或威胁到其它动物甚至人类的利益时,聪明就变成了自作聪明或狡猾,其形象往往是负面的,结局也是坏的(如故事2、3、4/(4));当猴子身上具有与人类一般价值观不符的特点(如故事(1)/1的轻信他人、6的盲信、(9)/9的爱出风头)时,其形象也倾向负面。毕竟“昔话”是由人创作、讲述和传承的,这时除了要考虑猴子等角色本身的特征,还会或多或少或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人的价值判断或曰文化心理的影响。至于无法断言是正面还是负面形象的故事(如(5)/5、(8)、8),则正反映出日本“昔话”中猴形象的复杂性以及日本人与猴子的多元关系,这是用非此即彼的二分法难以概括的。

结语

综上,本文以柳田国男《日本的昔话》和稻田浩二、稻田和子编《新版日本昔话手册》作为文本,对其中出现的猴形象进行了研究。在进行分析时,笔者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陷入二元论的泛泛而谈,而是要以数据说话,在此基础上给问题定性。结果发现,至少就这两个代表性文本而言,其中出现的猴子虽然也有聪明、知恩图报的正面形象,但是还是负面形象居多,这些负面形象具有愚蠢、狡猾、贪婪、凶恶、盲信、爱出风头等特点。此外,还有些难以简单断言是正面还是负面的猴形象,这正说明了二元论的局限性。这些形象背后多少体现着日本人的价值取向,值得深入研究。

当然,拙稿的文本选取范围尚有扩大的余地,日本“昔话”中负面的猴形象居多的原因也有待进一步考察,这些将作为今后的课题继续研究。如有可能,将与包括孙悟空在内的中国猴形象进行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柳田国男.日本の昔話[M].東京:新潮文庫,.

[2]稲田浩二?稲田和子.日本昔話ハンドブック新版[M].東京:三省堂,.

为适应







































白癜风的治愈率高吗
中科白癜风医院健康庆双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yxlsj/1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