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简单的日常

去健身房之前先去洗了个脸,洗脸的同时又走进来个女生,然后开始夸我,

女主管:你皮肤好,很细腻。

我:,,,,,,

(夸完之后,她问我)

女主管:你健身吗?

我:有

女主管:怪不得身材这么好

我:......

(有点相信)

女主管:觉得今天给我洗脸的小姑娘好不好

我:还不错。

女主管:既然觉得不错要不要办张卡呢?

相信到这里你已经看懂了大概,我们接下来通过这段话来分析下运用到了什么方法和原理。

互惠原理:通常人们在被施予好处的时候,有一个自然的反应,就是也对别人好。所以在这个时候被要求办卡的时候,如果拒绝,没有互惠

知行合一:人人都有一种言行一致的愿望,希望自己做到的和说的一样。如果拒绝,和刚才的回答不一致。(你都觉得人家不错了,为什么不办,自相矛盾)

赞美原理:一般来说,我们总会相信别人的赞美之辞,面对赞美,我们很容易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进而很容易答应别人的要求。

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他的销售秘诀是,他会做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很愚蠢又麻烦的事情,每个月,他会给自己的客户送上贺卡,贺卡上写着,我喜欢你

比起直接上来问问题的人,如果开头有一两句寒暄甚至表扬,被表扬的人去帮助别人的机率会提升。

第一轮女主管失败了,出去了,我心想,终于清净了,下次再也不来了。

15分钟之后,她又来了,又来了,来了。。。

女主管:你是哪里人?

我:xxxxx

女主管:哦,我家亲戚也是那里的人,很有缘

女主管:我刚刚去看了下你的朋友圈,头像很好看

我:谢谢

女主管:你在哪里照相的?

我:xxx

女主管:我平时也会摄影

我:嗯

相似原理,人们通常喜欢跟自己相似的人,不管相似之处在观点,个性,背景还是生活方式上,当你去买东西的时候,你会更加倾向于跟自己相似的人。发现相似之处之后,你会更加喜欢对方,从而去买她的产品。

我脑子里自然的蹦出了这个原理,这个时候你可以礼貌地回复,并问问自己,在她跟你对话之前,你对这个产品有没有兴趣,跟随初心就好。

我最初也不想去,所以我对她说

我:朋友来这里健身,我只是偶尔来一次,因为今天比较累,所以先过来休息一下。平时没有空来。

说完主管就出去了。终于出去了。

结束了,准备出去。

女主管:我知道你待会儿要去健身,这个是银耳莲子汤,您可以喝。

我:我不喝了,赶时间

女主管:您不喝我们也是倒了,坐下来喝吧

我:(坐下来了)

女主管:你如果不常来的话,就不用+的套餐,这个XX套餐只要+,你可以试试.

我:好的,我先考虑下,不好意思,我不喜欢喝甜的,赶时间,先走了

这个策略是什么我等下说,先分享个故事,在这本书上提到年11月,在圭亚那的琼斯教,邪教组织“人民圣殿教”的头领吉姆.琼斯要所有剧集体自杀,绝大多数人都顺从地喝下了有毒的饮料,就这么死了。然后,有个叫黛安.路易的居民却拒绝服从琼斯的命令。

黛安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她说自己会这么做,是因为她之前在有困难的时候拒绝了教主的特殊照顾。

互惠原理适用于强加的恩惠,一个人靠着硬塞给我们的一些好处,就能触发我们的亏欠感。

另外一个就是先提大要求再提小要求,这个策略可以发挥作用,运用了知觉对比原理,小要求跟大要求一对比,显得微不足道。互惠原理和知觉对比原理碰到一起能产生望而生畏的强大力量。

而且当别人给你好处的时候,原本你不喜欢那个人的感觉好像也随之不见了。

一个销售在短短一个小时内,运用了这么多方法和原理,可见背后的培训多么强大,一套流程。

你喜欢被人催着做事情,还是喜欢自己主动的去做?

那么孩子比较喜欢哪一种呢?

有科学家专门的做了实验,AB两组两组小朋友同在一个房间里,A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不可以玩玩具X,如果玩了就会有惩罚,B组小朋友只是单纯的告诉他们不要玩。

过了一周,再把他们带到同一个房间,看看AB两组哪组的孩子碰了玩具X。

研究结果是A组的小朋友在没有了威胁的前提下更多的去碰了玩具X,玩具B组并没有碰。

从而我们可以链接到加家长和孩子们的相处关系,家长在强制给孩子设限的时候,同时也给这个东西添加了致命的吸引力。

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如果家长任其发展,也去两个人统一战线,一致对外,也许相处着也就淡了。

科学家也已经确定了一点,只有当我们认为外界不存在强大的压力时,我们才会为自己的行为发自内心地负起责任。

以上这些都来自于我最近看的一本书《影响力》,正是看了这本书,了解到了行为背后的原理。

我们是很容易被周遭的环境,事务和人所影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yxlsj/5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