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互惠原理认为,我们应该尽量以相同的方式回报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概括起来就是一种行为应该用一种的行为来汇报。关于的行为,在范围之内应该采取什么行动还是有相当大的灵活性。

“不可思议的救灾事件”

年的埃塞俄比亚,说是饿殍遍地、贫困潦倒也不为过。经济完全瘫痪,连年的干旱和内战彻底摧毁了食物供应,成千上万的国民因疾病、饥饿而死。在这样的困境下,要是墨西哥向它捐出美元的救灾款,相信大家不会感到惊讶。可报纸上的新闻居然说,捐赠的方向刚好反过来,埃塞俄比亚红十字会的官员决定向墨西哥捐赠美元,帮助当年墨西哥城地震的灾民。答复的原因是: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时,墨西哥向埃塞俄比亚提供了援助。

互惠原理—偿还人情债的义务感战胜了一切。

互惠原理威力背后的原因

一方面:从古时候的以物易物,到现代社会的钱货两清,我们从思维模式和心理契约上,都会让我们形成一种共性的价值观判断:我们无法忍受那种令人难以忍受的负债感,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副迫不及待要卸下的重担,所以我们才会快速希望回报的行为。

另一方面:一个人如果接受了人家的恩惠却不打算回报,在社会群体中是极不受欢迎的。虽然有可能真的没有条件给予回报,会得到谅解,但一般来说,整个社会对不遵守互惠原理的人的确都有一种法子内心的厌恶。

“克利须那协会的策略改变”

该协会是一个古老的东方教派,原本他们是一群光头佬,穿着不合身的长袍,裹着绑腿,挂着念珠,摇着铃铛,在城市大街让路人给他们捐款,但效果甚微(路人无法接受这种奇怪装扮的信仰)。我们先不去评判这种信仰正确与否,后来他们调整了策略,在提出募捐前,他们会向目标对象赠送一份“礼物”—经书或一朵鲜花。一不留神,这朵鲜花就会塞到全无提防的路人手里,哪怕我们不想要,也没法还回去。募捐者会说“不,这是给你的礼物”。如此一来,我们就只好“乖乖”捐款(除了避免了欠债感,也同时不会让周围的人所“厌恶”)

互惠原理进阶版——互惠式让步

互惠原理的另外一面:如果他人对我们做出了让步,我们也有义务做出让步。这种方法并非次次有效,但确实有一定的效果。这种技巧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拒绝-后撤”术。

“童子军的让步”

你在街上走着,碰到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子。他做了自我介绍,并说童子军一年一度的马戏表演在本周六晚上举行,他正在卖门票。他问你是否愿意购买5美元的门票,你理所当然的拒绝了。接下来,童子军说到“要是你不想买门票,买我们几根巧克力棒如何?一根才一块钱。”结果,你买了两根巧克力棒。

这是一个相互让步的过程,要实现有两个途径:第一它迫使接受了对方让步的人以同样的方式回应;第二由于接受了让步的人有回报的义务,人们就乐意率先让步,从而启动有益的交换过程。同时,这种方法不仅刺激人们答应请求,还鼓励他们切身实践承诺,甚至叫他们自愿履行进一步的要求。

如何抵挡互惠原理?

关键点在于我们自己内心的“责任感”和“满意感”,在理解了互惠原理背后的逻辑,我们的对手并非施展互惠原理的人,而是“互惠原理”本身。

因此,我们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yxlpx/5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