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疼痛自臀部沿大腿后面,小腿后外侧向远端放射。起病多急,表现为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及沿坐骨神经通路的剧烈疼痛。

1.蝎蛇散治坐骨神经痛

[方剂]祁蛇(或乌梢蛇)、蜈蚣、全蝎各10克。

[制用法]焙干研成粉,等份分成8包。首日上下午各服1包,继之每天上午服1包,7天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5天,一般1-2个疗程可显效至痊愈。

[疗效]用本法治疗54例不同程度的坐骨神经痛,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经长期观察,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验证]蔡,女,68岁,右下肢疼痛5年余,经西医诊为坐骨神经痛,服西药效不显,于年8月求治于中医,余投蝎蛇散原方,经服2个月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备注]所治病例无很大反应,一般在药后可有全身及患肢出汗或灼热感,有的可出现短暂性疼痛及麻木,不久即消失。

2.身痛逐瘀汤加味治坐骨神经痛

[方剂]桃仁、红花、当归、地龙各15克,川芎、甘草、没药、五灵脂、牛膝各10克,秦艽、羌活、香附各5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天l剂,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

[疗效]身痛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笔者运用本方加减治疗本病例,其中治愈96例(症状完全消失,可参加正常工作);好转32例(症状基本消失或好转,可做轻工作);无效12例(服本方3-5剂,症状无改善,而中断治疗者)。

[验证]刘xx,女,36岁,农民。病历号。于年3月25日初诊。半年前患腰腿痛,症状日益加重,疼痛自腰骶部沿右侧大腿后外侧向腘窝、足跟部窜痛,如针扎、火烧样阵阵加剧,尤以咳嗽和用力大便时更甚,久治不效。检查面色苍白,表情痛楚,步态跋行,右侧第二、三髓后孔及臀线中点和承山穴有明显压痛,拉塞格氏征(+),脉沉迟而紧,舌淡苔薄白。诊为坐骨神经痛。证属寒凝气滞,痕阻脉络,治宜化癖通络,温阳散寒,除痹止痛,投以身痛逐痕汤。原方减秦艽,加桂枝、延胡索各15克。3剂。药后疼痛大减,继用原方又进6剂,诸症皆除而治愈。1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备注]气虚血弱者减五灵脂、香附,加黄芪30-50克,熟地10-15克;脉数微热者减羌活,加黄柏15克;脉浮风重者加防风15克;脉紧寒重者减秦艽,加桂枝15-25克;脉缓湿重者加苍术15克;伴腰脊痛剧者加三七末3克(冲服);便秘者加何首乌15-25克;病久肝肾两亏者减羌活、五灵脂,加狗脊、巴戟天各15克。

3.薏苡附子散合芍药甘草汤治坐骨神经痛

[方剂]慧苡仁60-90克,制附子(先煎)、灸甘草各10-30克,海风藤、川牛膝各10克,赤芍20-40克,党参15-30克,当归10-20克,秦艽12-18克,鸡血藤12克,

[制用法]每天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疗效]经本方共治23例,痊愈15例(症状消失并观察1年以上未复发),显效例(症状消失,观察半年至1年又复发,但经再次治疗仍可消失者),无效1例(症状无改善)。痊愈15例中,平均治愈天数为10.5天。

[验证]傅xx,男,50岁,干部,年8月5日就诊。两月前因坐骨神经痛,采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近日加重,沿右腰胯至腿后侧,酸楚疼痛;风雨之日尤甚,伴心烦不宁、头晕失眠。检查:臀中部、臀线、腘窝和小腿沿坐骨神经有触痛点,直腿抬高阳性,踝反射、小腿后侧皮肤触觉均减退,脉紧微弦,舌质淡稍紫,苔薄微黄。血压18.7/l2.06千帕斯卡。辨证使用上述原方,药量稍作如下调整:薏苡仁10克,黑附子(先煎)、当归、海风藤、川牛膝各10克,鸡血藤、秦艽各12克,赤芍20克,甘草3克,党参15克,经服本方5剂,上述症状基本消失,又服5剂而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4.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

[方剂]当归12克,川芎、桃仁、红花、羌活、独活、制没药、香附、川牛膝、秦艽、地龙、伸筋草各9克,甘草6克。

[加减]兼风寒者加制川乌、桂枝各9克;兼湿热者加苍术、黄柏各9克;气虚者加黄芪30克;痛剧者加蜈蚣3条。

[制用法]水煎2次分服,每天1剂。

[功效]治疗坐骨神经痛有奇效。

[验证]治疗36例,其中治愈29例,显效6例,好转1例。平均治疗17.4天。随访治愈者1年以上,无一复发。

[备注]坐骨神经痛属“痹证”范畴,可因风寒湿邪客于经络,或因闪伤气血瘫滞,致使经络痹阻,气血通而痛。身痛逐瘀汤加减具有活血化瘀,行血止痛,祛风除湿作用,临床结合辫证,增减恰当药物,均能收到显著疗效。

5.鸡血藤等治坐骨神经痛

[方剂]鸡血藤、芒硝各15-20克,桂枝、柴胡、大黄各10-15克,黄芩10-12克。

[加减]若风偏盛,兼腰背疼痛,游走不定者加防风10-15克,独活10-15克;若湿偏盛,兼肿胀沉重者,加防已10-12克,苡米15-20克,若痰偏盛,兼形体肥胖,肢体麻胀者,加制南星5-10克,白芥子10-12克;若寒偏盛,兼恶寒肢冷者加制川乌5-10克,北细辛2-3克;若热偏盛,口苦便秘者重用大黄15-20克,芒硝15-20克;若瘀偏盛,痛有定处,舌有瘀点者,重用鸡血藤30-60克。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验证]用上药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13例,中痊愈11例,好转2例。

6.杜仲等治坐骨神经痛

[方剂]杜仲、川续断、淮牛膝、桑寄生各30克,没药、乳香、红花、桃仁、生甘草各10克,全蝎、蜈蚣各2克(共研末冲服),木瓜、威灵仙、独活、白芍各20克。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l剂。1周为1个疗程。

[验证]用本方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例,经用药1-3个疗程,其中,治愈者例;显效者4例;有效者3例;无效者1例。

7.黄芪白芍等治坐骨神经痛

[方剂]生黄芪50克,白芍、元胡、木瓜、全当归、桂枝各20克,赤芍、牛膝、鸡血藤、威灵仙、路路通各15克,地鳖虫、全蝎各10克,生甘草5克。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每日l剂,分早、中、晚口服。10天为l个疗程。

[验证]用本方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例,经服药20-30天后,其中,治愈者例;显效者4例;有效者3例;无效者2例。

8.乳香粉治坐骨神经痛

[方剂]制马钱子50克,制乳香、制没药、红花、桃仁、全蝎、桂枝、麻黄各20克,细辛15克。

[制用法]将上药共研为细粉末,装人空心胶囊内,每粒重0.3克。用时,每服3-4粒,每日早、晚用黄酒或温开水送服。15天为1个疗程。

[验证]用本方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例,经用药2-4个疗程,其中,治愈者例;显效者3例;有效者2例。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部位一般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踝部等处,属内科急症范畴。

既往强调散寒、除湿、祛风、通痹的较多,故治疗时间长,且复发率高。

笔者通过近些年临床观察认为本病与寒、湿、瘀、虚关系密切,可用散寒除湿、活血化瘀、温阳益气、养血柔筋之法,能收到满意疗效,且远期疗效巩固。

01

散寒除湿法

是指用祛除寒湿的药物,消除痹阻,畅通气血,达到治疗本病的方法,适用于本病偏重于寒湿的证候。

寒湿均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收引凝滞,重浊黏滞。若人体卫外之阳气不足,复因冒雨涉水,久居潮湿之地等,寒湿之邪从肌表而入,留滞四肢肌肉关节,致使经络之气闭阻,营卫之气不畅,气血运行不利,发为本病。

临床表现:

发病前有受寒史,最先发现身体下半部酸痛或不灵活,数日后即出现沿坐骨神经通路的剧烈疼痛,疼痛多由臀部或髋部开始,向下放射到大腿后侧、小腿后侧和足背。

在持续钝痛的基础上,可有阵阵如锯刀刺样疼痛,夜间尤甚。舌淡,苔白腻,脉弦紧。治宜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方用蠲痹定痛汤(自拟方:制川乌、制草乌、细辛、川牛膝、苍术、防己、乳香、没药、川芎、独活、桂枝、甘草)。水酒各半煎服,两日1剂。

服后药渣加八角枫克,花椒15克,煎水外洗患肢。

民间用蜀椒10克,煎水去蜀椒,入绿壳鸭蛋2个,加盐少许,顿服,1日1次,对本病也有很好的止痛作用。

02

活血化瘀法

是指用活血化瘀药物,消除瘀血,流通气血的方法,适用于本病瘀血偏重的证候。

正常血液在经脉之中,应是流行不止,环周不休,若久痛入络,气血运行不畅;寒湿之邪侵入血脉,留滞下肢,使血液凝涩成瘀,阻碍气血运行,不通则痛,发为本病瘀血偏重的证候。

临床表现:

下肢沿坐骨神经通路剧烈疼痛,屈伸不利,活动受阻,尤以夜间疼痛更甚,痛处拒按,或患肢麻木、转筋。

舌紫暗,脉细涩。治宜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用活络效灵丹加味(当归、丹参、乳香、没药、川牛膝、桃仁、全蝎、地龙)。

若血瘀甚,加三七磨酒兑服;

兼气滞加柴胡、枳壳行气导滞;

兼气虚加党参、黄芪益气化瘀;

兼阳虚加附子、肉桂温阳化痰。

穴位注射当归注射液或红花注射液对本型有一定作用。

03

温阳益气法

是指用益气温阳的药物,温通经脉,以畅通气血的方法,适用于因阳气不足,经脉失煦,气血运行受阻所致的证候。

阳气根于肾,肾居下焦,对脏腑经络起着温熙、生化、推动的作用,阳气充足则脏腑经络之气运行有常;

若本病日久,阳气受损,经络失于温煦,气机运行迟缓,而致经气痹阻,发为本病偏于阳气虚的证候。

临床表现:

下肢疼痛经久不愈,肢体不温,畏寒神怯,患肢喜温喜按,劳累后疼痛加重,常反复发作,舌淡、苔白滑,脉沉弱无力。

治宜温阳益气,通络止痛,方予仙淫通痹汤(自拟方:仙茅、淫羊藿、熟地、杜仲、附片、桂枝、鹿衔草、炙甘草)。

若气虚甚,加人参、黄芪益气通络;

兼血虚者,加当归、鸡血藤养血通络。

04

养血柔筋法

是指用可滋养阴血的药物,补充阴血,以濡润筋脉的方法,适用于阴血亏虚、筋脉失养所致的坐骨神经痛。

阴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之一,循脉道而运行全身,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皮肉筋骨,对全身脏腑经脉起着营养和濡润作用。

若疼痛经久不愈,或年老精亏,阴血暗耗,致使阴虚血弱,筋脉失养,而发为本病阴血亏虚的证候。

临床表现:

下肢沿坐骨神经通路绵绵作痛,时作时止,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伴面色苍白,唇甲无华,甚则肌肉萎缩、弛软,舌淡红,脉细弱或细数。

治宜养血通络,柔筋止痛。

方予加味芍甘汤(白芍、炙甘草、玉竹、淮牛膝、当归、木瓜、秦艽)。

阴血亏虚,易生风化燥,表现为肌肤瘙痒,肢体麻木,头目眩晕等,治宜加生地、天麻、钩藤等养血熄风药。

05

典型案例

例一

杨某,男,49岁,农民。年3月5日诊。

患“坐骨神经痛”3余年,屡服中西药治疗,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

一年前因劳累后疼痛加重,行走困难,历经药物、理疗等治疗无效。

目前症见右下肢沿坐骨神经通路剧烈疼痛,屈伸困难,活动受限,疼痛以夜间为甚,难以入睡,察其舌质暗红,脉细涩,方用活络效灵丹加牛膝、桃仁、全蝎、蜈蚣等,守方共进12剂,疼痛停止。

后以上方加黄芪、白芍泡酒缓服,以图巩固。门诊随访,未见复发。

例二

袁某,女,45岁,农民。年5月8日诊。

久居潮湿,未予重视,初起双下肢麻木萎软,继而疼痛难忍,尤以右侧下肢为甚,医院检查,确诊为“坐骨神经痛”,用封闭、药物等治疗无效,且腰背酸胀,行动不利,故此来院就诊。

症见右侧肢体疼痛,向下放射到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呈持续性钝痛,伴阵发性加剧。

察其舌苔白腻,脉弦等,脉证合参,辨证乃寒湿阻痹、经气不畅,治以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方用蠲痹止痛汤,另兼服蜀椒煮鸭蛋方。

服药4剂后,疼痛明显减轻,守方至15剂时,疼痛消失,后用独活寄生汤泡酒缓服,至今未见再发。

06

讨论与体会

坐骨神经痛的发生与寒、瘀、湿、虚关系密切,其基本病机在于经气不畅,气血运行受阻,故临床表现以疼痛为主。

根据中医“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理论,“通络”就构成了治疗本病最基本的方法;但由于坐骨神经痛病因有寒、湿、瘀之别,病证有虚实之分,故治疗宜细审病情,详察病因,酌情立法,以法制方,在合理选用散寒除湿、活血化瘀、温阳益气、养血柔筋法的基础上,守方守法,从而达到经络通利、气血流畅之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本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寒瘀夹杂,虚实互见,相兼证候屡见不鲜,治疗时又当分辨其轻重缓急,各法互参,方能收到预期疗效。

坐骨神经痛这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这常常是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受到了压迫的原因导致的,那么这时候呢患者一定要首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然呢坐骨神经痛也就会好转起来,如果是单纯的坐骨神经痛,那么患者可以采用中医治疗坐骨神经痛偏方进行治疗。

方1:

制川乌30克(先煎2小时),黄芪、白芍各15克,麻黄、红花各6克,桂枝、当归、川夢、川牛膝、炙甘草各10克,蜈蚣2条。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备注:同上方。方2:

黄芪、熟地、巴天、杜仲、桑寄生、当归、赤芍、白芍、怀牛膝各15克,附子12克,川芎9克,鸡血藤30克。用法:水煎服。备注:急性坐骨神经痛。方3:

生黄花30克,木瓜、延胡索各20克,赤芍、白芍、怀牛膝各15克,海风藤、防风、苍术各12克,地整头10克,川桂枝、甘草各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一般服2-3个疗程。

备注:坐骨神经痛气滞血瘀证。方4:

麻黄、甘草各10克,破故纸、狗脊、牛膝各25克,申姜、乳没、威灵仙、土虫各15克,川乌、草乌各5克,琋莶草30克。用法:水煎服。寒胜者重用麻黄、川草乌;湿气胜者加防己、惹苡仁、苍术;血瘀甚者加赤木、桃仁;足膝无力加五加皮、黄芪、地龙、鹿胶。备注:坐骨神经痛。方5:

附片(先煎2小时)、淫羊藿各18克,桂枝9克,巴戟天、白芍、银花藤、赤芍、丹参、牛膝各15克,当归、川芎各10克。用法:水煎服。备注:急性坐骨神经痛。方6:

川芎、红花各10克,肉桂6克,独活防风、地龙各12克,木瓜20克,地山甲15克,枝30克,薏苡仁60克。用法:水煎服。备注:坐骨神经痛风湿阻络证

坐骨神经痛的患者除了用药物积极地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一定急性发作的话要注意多休息,同时最好就是睡硬板床,减少腰部的负重,在平时也需要减少弯腰的动作和负重行走等等,症状小时之后一定要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腰部的肌肉锻炼,就可以减少发作。

1桂乌汤加味

组成:桂枝12克,白芍30克,丹参30克,制川乌9克,炙甘草9克,制乳香9克,制没药9克,川牛膝9克,川木瓜9克,桃仁9克,全蝎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重症,开始每日2剂,症状减轻后,改每日1剂。

功效:主治坐骨神经通。

医案:关某,女,48岁,农民。患坐骨神经痛已1年多,久治不愈。近来症状加重,持续疼痛,阵发性加剧时呻吟不止,右下肢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足背有麻木感。经人介绍特来求治。余投桂乌汤加味治疗,患者服药2剂,病痛即止,嘱其再服4剂,以巩固疗效。追访5年,未见复发。此方已治愈多名患者。

注意:胃纳欠佳者,须加服香砂养胃丸或片剂。

2主治坐骨神经痛

组成:全当归15克,桂枝、酒杭芍、木通、香独活、宣木瓜、干地龙、汉防己各10克,细辛、甘草各3克,川牛膝12克,全蝎5克,川断15克,蜈蚣2条。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坐骨神经痛。

医案:邵某,男,36岁。患坐骨神经痛1年余,系风寒湿邪阻闭经络。本方散寒利湿、驱风通络,连服10剂治愈。

本文摘自《中医特效处方集》,书中记载坐骨神经痛之处方共17首(--页)。

〖坐骨神经痛〗名方选:

(一)风寒湿邪凝滞,经络瘀阻。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皂独附姜汤。

  皂刺30克,独活9克,附子9克,肉桂6克,姜黄15克,苍术15克,薏仁30克,防己9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吕广振方。

(二)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

  舒筋活络,行血止痛。

  舒筋活络饮。

  独活15克,灵仙12克,千年健10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续断12克,木瓜10克,鸡血藤30克,红花9克,当归12克,川芎9克,地龙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曾冲方。

(三)风寒湿气侵入肌肤,流注经络,湿凝为痰,痰瘀互结,闭塞遂道,营卫失其流畅。

  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涤痰通络。

  通经止痛汤。

  制南星10克,白芷10克,黄柏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羌活10克,威灵仙25克,苍术15克,桃仁15克,防己15克,元胡15克,独活15克,龙胆草6克,神曲12克,桂枝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天为1疗程。

 

(四)阳虚气弱,寒湿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利。

  温阳益气,散寒祛湿,和血通络。

  薏苡附子散合芍药甘草加味。

  薏苡仁70克,制附子25克(先煎),炙甘草30克,赤芍20克,黄芪30克,党参20克,当归15克,卷柏12克,木通10克,秦艽18克,海风藤10克,鸡血藤12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牛膝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程广里方。

(五)气血两虚,寒湿痹阻。

  益气活血,舒筋止痛。

  坐骨丸。

  党参60克,当归60克,木瓜60克,延胡索60克,甘草60克,续断90克,全蝎30克,落得打30克,甘松30克,蜈蚣20条,蜂房2只。

  研末炼蜜为丸,每服6克,日服3次。

  章次公方。

(六)寒湿之邪,内传经络,气血瘀阻,经遂不通。

  祛湿散寒,温通经脉,化瘀止痛。

  加味桂乌汤。

  桂枝12克,白芍30克,丹参30克,制川乌9克,炙甘草9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祝汉臣方。

(七)劳伤筋脉,气血不运,经遂不通。

  舒筋活络,缓急止痛。

  加味芍药甘草汤。

  生白芍50克,炙甘草50克,元胡15克,罂粟壳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陈玉明方。

坐骨十四汤方药组成:川牛膝60-克,黄柏9-12克,生苡仁30-40克,川芎10-15克,木瓜12-18克,红花15-20克,细辛4-6克,苍术、独活、土鳖虫各10-15克,桑寄生、淫羊藿、鸡血藤、伸筋草各30克。加减:痛剧加乳香、没药;气虚加黄芪;血虚加当归、白芍;肾阳虚加川续断、狗脊、杜仲;肾阴虚加生地、熟地;湿热重增加黄柏和苡仁剂量。用法:每日一剂,水煎两次,每次取药液-毫升,早晚各服一次(睡前根据情况可加服一次),部分病人辅以手法推拿治疗。治疗坐骨神经痛

我诊所神秘的药—通经活络液组方:麝香2支草乌G生南星生马钱子虎杖冰片50樟脑50川芎细辛30麻黄30丁香30乳香没药各干姜50威灵仙白芷%酒精2ML,浸半月.外用,每日搽3次。把它粉碎后再浸于酒精中的,麝香2支,大概是0.2--0.3G/支,如果没有这药,可用氮酮代替,主要是起透皮作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yxlrw/10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