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的存在如同一种修复
题记: 采访是一气呵成的,成文却踌躇了很久。大概就像《书店不死里》所说的,关于书店,所有外围的体会都只是外围,只有开书店的人知道那是怎么回事。 我们喜欢的这些书店,没有什么大词,全都是日常的用心和经营。在这些书店里待着的时候,很容易感到幸福——慢慢从心底被顶上来的幸福感。 我记得一个工作日下午,在书店,有个外卖小哥忽然推门进来:这里是书店吗?我想买《**》。我在当当电子书上看到一半,要收费,想在这里买一本。 店主说:现在没有,可能要等两天。你为什么不当当直接下单?还打折。 小哥说:如果书店里有,那我就在书店里买。那我过两天来。 那天我除了羞愧,也有了写这个选题的念头。书店,开书店的人,逛书店的人。 书店的存在,其迟缓如同一种日常的修复。对人的修复,对城市的修复,对抽象悲观的修复。 谢谢Neocha,使与这些开书店的人聊天成为可能。 附上原文没有的买书记录,请感受逛书店的幸福。 “他们都在说你打算开一家书店。 那说明你准备好要向不可能的事情挑战。”摘自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书店》() 步入年,书店似乎依旧是个“不可能的事”。特别是在经历了电商低价、电子书浪潮、房租上涨、疫情反复等冲击后,开不下去的书店并不少,但根据《-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显示,年,我国新开的书店新开书店是关闭的2.6倍。面对这个艰难的挑战,应题者不绝,谈模式谈策略,但说到底,热闹褪去后,活下来的书店离不开“书”和“人”。 在上海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有这么几家独立书店,让“不可能的事”正在发生:因为开书店的人,也因为还会去书店买书的人,这种连结依靠的并非是“情怀”,而是日复一日不倦怠不罢休的经营与探索。活下来的书店,坚守有之,更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变化。 没有一家书店是相同的——乐开书店、小茶书园、犀牛书店、远方书屋、半层书店、梯书店——在探访这些书店的过程中,这一点让人印象尤为深刻。从“开一家书店”到“开哪一种书店”,每一家书店都是在选择和反馈中不断前行。 犀牛书店 位于苏州河畔的犀牛书店是一家感觉酷酷的旧书店——骨子里的酷是因为专业。年,犀牛书店在莘庄开业,可惜一年之后就关了。书店里的两名店员庄见果和亚述没有放弃自己的书店梦,先是一起开了家诗歌书店,后来又分头开店,一家继续着诗歌书店“开闭开”,还有一家就是沿用了老名字但主营旧书的“犀牛书店”。 走进犀牛书店,30多平方米的面积里满满当当。书以文史哲为主,有定价亲民的优质读物,也有具有收藏价值的民国古籍和文玩,还有一个锁起来的柜子,是店主舍不得卖的但会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品鉴的宝贝。“其实我们不仅仅卖内容,更多的是会卖一个版本。”店主之一透透介绍说,她是后来加入犀牛,和小庄一起开店的朋友。书的版本,是电子书替代不了纸质书的一大因素——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出版社和年份也意味着不同的稿件质量和装帧排版,会带来不尽相同的持书体验,对于爱书之人来说,这一点并非无足轻重。 而选到好的版本,则需要店主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判断,店主小庄和透透在开书店前就是旧书市场的常客,他们逛鬼市、淘宝贝,对于看中的书不手软,也相信好的东西总会遇到懂的人。在年重开犀牛书店之前,小庄还特地在一家专门做古书的店里做过学徒。按照透透的说法,因为懂行才会开书店,所以没走过什么弯路,这么多年下来虽然几经搬迁,但也站稳了脚跟。“提高书的质量,保证上新频率,想办法让价格不那么贵,就是想让每一个进店的人都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书。”在这里,就是把简单的道理做好。 地址 上海静安区北苏州路号A 营业时间 14:00~20:30 半层书店 作为一家独立书店,半层书店多平方米的面积显得大气而奢侈。店内重新设计的小半层结构也是店名的由来。自年装修开业以来,半层书店就一直在周围还遗留着老上海气息的哈尔滨路上低调而稳定地开放着。 摄影师:Kyle脚步不停半层一开始是以简体新书为主打经营,调整经营策略后港台引进图书的比例增高,占到五成左右,形成自己的选书特色。每一本书都是基于书店团队的喜好和审美水准精心挑选,内容和主题偏人文,看重装帧,有的书会比较小众,小众到店长王壹觉得“有时候我们会想这么小众的书谁会买,然后发现还挺多人喜欢的。”而正是这种“有一些书确实只有我们这儿有”的小众和独到,使得半层吸引了一批忠实的顾客。虽然王壹自称半层可能是一个比较高冷的书店,觉得将好书摆在书架上,就自然而然会和客人形成某种交流,无需多言,但半层对于“书”的珍爱之情会体现在一些细节上:他们会用旧书页做成精美的原创文创;会在一进门的推荐位及上楼的拐角黄金位摆上以书店和书为主题的书。 摄影师:Kyle脚步不停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高冷”的半层也在慢慢做加法:尝试会员体系、换书会、知识付费等各种路径增加营业额,难得的是每一项的策划和执行都不失创意和质感。店长王壹从半层开店第一年起在这里工作,她眼里的半层有着自己稳定的内核:“这几年虽然外部变化很多,但是我们自认为还是坚持在做我们想做的事情,未来也会继续这样的状态。半层书店会是一个冷静且包容的,欢迎爱书人的书店。” 地址 上海虹口区哈尔滨路号 营业时间 12:00~21:00 远方书屋 摄影师:Kyle脚步不停面对疫情的冲击,半层选择做加法,而位于江苏路一栋商务楼2楼的远方书屋则在做减法。远方书屋于年搬到了这里,店主周迎当时什么也没想就开起了书店,所以按她的说法,“一开始到处都是困难”。不过她对开书店很难这件事也有心理预期,所以去学了咖啡,也做简餐、活动,但效果也十分勉强。 摄影师:Kyle脚步不停 “因为总觉得不赚钱,然后总想着去做别的事情贴它,看上去很丰富很多元化,但其实你的主体性很低。”直到成为了妈妈又遭遇疫情,周迎不再有精力去顾那么多事,于是下决心好好做好“书”这一件事。“事实上这就已经够忙的了,要了解新书出版的动向,二手书进货会更耗费时间,比如进三四十本旧书,我要花3~4天的时间去挑品相挑内容。体力还要跟上,我差不多每个月还也要出去做集市。”远方书屋出售新书,也有二手书,从店主的兴趣出发,以文学类和民族类的书籍为主,还有一小块绘本区域以及一些意外之喜的独立出版。在夏天的装修中,她缩减了原来的餐饮区域,增加了书架的面积。专注之后,书店的经营反而好转起来,也给了周迎“现在渐渐觉得可以了”的信心。 地址 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号贵冠商务中心3号楼2楼 营业时间 12:00~21:00 乐开书店 不断加加减减不断在试错中进步的是已经开店十周年的乐开书店。年,乐开开在娄山关路地下商城的一个角落里,是上海第一家主打租书业务的书店,最鼎盛的时候乐开同时在上海开了三家书店,也曾在实体店关闭之时开着车满中国地做移动书店摆书摊卖书,几乎尝试了各种可以想到的书店经营方式。如今,乐开搬进文定路的创意园区,电梯上去,整个书店由内而外的温馨气氛成了天然屏障,隔开了周围嘈杂的业态。 摄影师:Kyle脚步不停 店里依然保留了租书的业务,而售书所取得的收入也在大幅提升。店主赵艳苹,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蜗牛”说:“经过10年的积累后,我觉得我们选书的能力有了大幅提升。虽然店里也有卖文创和饮料,但数量不多只是配角,我们最擅长的还是卖书。”乐开的选书涉及面较广,而要在好几个领域内都要选出蜗牛所认为的“值得反复阅读的”的好书来,可见背后所耗费的心力与时间。 自年开始,乐开就会不定期地举办“书+X”的主题展,初心也很纯粹,就是希望通过展览把更多好书推荐出来,他们甚至会为一本书做展,比如曾为《你好小朋友》举办“秋山亮二《你好小朋友》12摄影展”,展出青艸堂为大家精选的两册摄影集中极具代表的作品,部分作品为首次展出,带领大家回到书中所拍摄的20世纪80年代;也会为喜欢的“汉声出版社“做相关传统文化的主题展,包括展出书籍封面、幕后文献、绝版藏书、民艺藏品等,其中展示的编辑笔记让许多读者对这套书背后的匠心印象深刻,由此种草;年夏天,“书架+X”的主题是“在地刊物”,展示了各个区域的优秀杂志。此外,礼物书、福袋书、书架上的读后感小贴士……这些试图让卖书更有趣、更有效的努力,就像是店里随处可见的“手写”痕迹,充满了“想要把这一本书传递到你手上”的心意。 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文定路号画家街B座2M层 营业时间 11:00~21:00 小茶书园 小茶书园的店主罗奇则在疫情期间对书店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罗奇从年开始开店,先后在万体馆、浦东大拇指广场、虹口多伦美术馆、复旦、M50、锦江都城酒店、复兴坊开店……他认为书店是一个场域,渴望建立人—书—人的社区。除了卖书,他也很热衷于策划各种活动,在书店里举办过真人图书馆、寻找有故事的老房子·邬达克、阅读的马拉松、艺术展览、音乐会、庄子读书会,诗歌跨年活动等,为喜欢书的人提供更深一步的纽带。年底,有人愿意出资,邀请罗奇到杭州开一家平方的书店,为此,他将复旦与M50的两家门店关了,全心投入新店的筹备与策划中。不料年疫情来袭,投资人放弃了项目,开了近10年书店的罗奇一时成了没有书店的人。 “在没有书店的时候还是做了点反思。之前日常开店是沉浸在其中,不管这个店是盈利或者不盈利,每天是在一个频率里面,会有惯性,但突然之间打破了这样的一种单纯的工作生活状态,再反观开书店,在网络、技术改变带来的人的消费和生活方式发生不可逆的情况下,书店要如何使经营成立,如何破局,值得重新定义和思考。” 罗奇将大部分的书都搬到了房租较为便宜的青浦,布置成“大自然书房”亦可作接待作用。之后,与朋友合作,开设了“山水序·茶书房”这一新形态,在五角场的锦江都城酒店和新天地的复兴坊都有据点,将原本开书店的一大核心“以书会友”的“友”之社群深挖,“书连接的是人,连接的是同样在读书的一批人”,继而以读书会、沙龙、俱乐部、知识付费、原创文创等深度运营的形式继续连接“人—书—人”。后疫情时代,罗奇对于重新定义书店充满了想象。但这仍然不是罗奇心中满分的“书店”,关于书店的实验和探索一直在路上。 地址1 上海市杨浦区国霞路号锦江都城酒店上海五角场店3楼都城公社 地址2 上海市黄浦区复兴中路弄37号前门 营业时间 11:00~20:00 梯书店 “在思考如何把一个书店做得更有利润之前,我觉得在更大的层面上也需要一些思考,比如关于图书作为一种媒介,关于阅读本身。”年底刚在天平路上开店的梯书店店主周安迪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当大众文化趋向于越来越娱乐化、碎片化后,“有没有可能越来越多的人不需要思考,只有最聪明的人去思考去发明,然后大家享用这个思考结果就行。”如果思考的土壤不存在,人类对于思考的价值观就会全然颠覆,那阅读就会变稀有,书就会变成越来越像奢侈品的一种存在。” “梯”不仅是书店,从年起也进行着图书的出版与设计的工作,现在团队的办公室就安在书店深处的一个房间里。做出版和开书店的初心是一样的:想把自己认可的书介绍给更多人,提供“更好更少的选择”。梯书店的书有很大一部分是外版书,也有诸多选题有趣、装帧精致的小众书籍,类型上以社科、艺术类为主,排列上并不密集,定价接近电商,保持勤快的换新频率。“我们书店很小,我希望进来的人都能逛一圈,不买也没关系,但有可能就会遇到他之前不太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yxlrw/10633.html
- 上一篇文章: 人性的光辉永远闪耀小说鼠疫读后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