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www.bdfyy999.com/zhuanjiatuandui/102986.html

三泯心存境:谓做功夫时,于一切妄念俱息,不顾外境,但自息心,妄心已息,何害有境?即古人夺人不夺境法门也。故有语云:是处有芳草满城无故人。又庞公云: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此是泯心存境息妄功夫也。

第三种名为“泯心存境”。泯心即息灭妄心,也即息灭妄念、妄见、妄心。存境即是不用远离或息灭外境,外境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用加以改变、造作。而“泯心存境”即是在修持的时候,不须理会外境怎么变化,只要息灭一切的妄心。既然妄心已息,何怕外境怎么变化呢?讲得明白一点,就是不起妄心、不为外境所动,即是对境不动心或无心的状态。古人把这种状态称为“夺人不夺境法门”。

这种心境状态犹如我们走路时与陌路人的关系一样,只要我们走我们的路,他们走他们的路,互不干扰,大家相安无事,走过就走过了,互不影响。又好像我们正在赶着去乘坐火车一样,在经过火车站时,会有很多的商贩给我们推销各种火车票或其它产品。一般人都会处于看见、知道,而不采取任何行为反应的外在状态,内在保持爱理不理、不迎不拒的心态,在整体上给商贩一种既不是接受,也不是不接受的感觉。结果,商贩们看到我们“无心”搭理他们,只是追了几步就不再向我们推销商品了。最终,我们非常顺利地上了火车。

所以古人说“是处有芳草,满城无故人。”通过这个比喻来说明泯心存境的内心状态。虽然看到外面到处都是芳草,但是没有一个是自己所认识的“朋友”。因为“朋友”需要交往、相处、沟通、叙旧才能无所阻滞。这也好像我们坐在奔跑的车里看着窗外一样,如果我们处于内心放松、不刻意不造作、爱理不理、不迎不拒的状态来看着一路上经过的所有境景,我们会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各种景象随着车的飞驰前行一个接一个地往后快速消失,车一开过,之前的景象就看不到了,而我们内心都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也即是没有留底,这就是“是处有芳草,满城无故人”的内在状态。

“又庞公云: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庞公即是庞蕴居士,后人称为庞居士,他是禅宗祖师马祖道一的法嗣。虽然是位居士,但庞公是一位得道之人,他的禅学思想与理论,在当时非常有影响力,作了不少有关禅宗义旨的论著,为禅宗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庞公说,只要我们自心不刻意主动去攀缘粘着外境,对外境不迎不拒,不要认为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或者要这样要那样,内心自会坦荡无碍,面对任何外境都无所阻滞,无心于境,境自跟随,无心因而心无所动,真正明契了无心,又何怕与各种外境同存呢?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几个论点:

一、有心造作的妄心妄境,要用“无心”来对治,也即是“以无心治妄心”。这就好像有一名男子一直在追求一名女子,而女子并不接受,只要她一直给男子一种无所谓、爱理不理、不拒绝也不接受的态度,那么男子自会因女子的“无心”而放弃这段追求,就如乘坐火车的例子一样。

二、让我们产生各种妄心妄见的因素有两方面:一个是自身就有各种妄心妄见的习性存在,另一个是跟外境接触而产生的诱发,两者结合内心就会生起更多的妄心妄见,也称为“妄上起妄”。而在生起妄心妄见的过程中,妄心才是根本,外境只是助缘,只要妄心之根息灭,那么外境也就对我们影响不大了。由此可见,原来外境本无过,唯有妄心把自扰,这些都属于“泯心存境”。

在下一篇里,我们将分享第四种无心功夫——“泯境存心”。

——摘自《真心直说浅释》

致贤友的一封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yxlrw/10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