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年结束关口,回望过去一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充满不确定与魔幻。

当疫情冲击各行各业,经济放缓,市场压力倍增之时,化妆品产业因坚韧增长力一直被寄予厚望,即便法规趋严、产业聚集地停摆、原料涨价、线下萎缩、品牌退场等等困境不断呼啸而来,身处其中的坚守者们也依然在不断前行,不管结果如何,都为这一年划上了句号。

年将至,在开启新征程之前,根号C(sqr-cosmetics)回顾了过去一年行业内出现的种种重要时间和节点,大到行业整体,小到细分赛道,希冀以一些关键词快速复盘年化妆品市场变化,探寻未来发展趋势与机遇。

▌▌缓与静

整体上看,在疫情前两年,中国化妆品市场一直展现强劲的回弹力,并保持着较为稳健的增长。

然而到了情况更加复杂的年,受国内持续爆发的疫情和管控、全球局势带来的压力、经济整体放缓等因素影响,到处都弥漫着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消费者消费理念更加保守、审慎。

据英敏特一项调查显示,年3月以来,中国消费者购物决策中“预算”的优先等级逐步提升。消费回归理性实用主义,返璞归真。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化妆品消费市场颇显吃力。在12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数据中显示,11月化妆品类零售总额同比下降4.6%,1-11月零售总额同比下降3.1%。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而据企查查数据显示,今年至少有超过21万家化妆品企业“消失”,化妆品企业注册数量也出现了1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备案上,年1—8月我国化妆品备案数量累计同比减少26.50%。化妆品市场增速放缓步伐明显。

此外,疫情反复、流量红利耗尽、平台消费增长难以为继、国际品牌竞争愈发内卷等形势下,今年、双11、双12等各大营销节点,也显得格外“安静”。一方面各大品牌、各大“参战”电商平台低调备战、低调“晒单”,另一方面消费者热情大幅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年底迎来疫情管控全面放开后,化妆品市场一度迎来回暖希望。但由于疫情的全面传播,大部分企业员工纷纷“中招”,一时难以恢复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得不又暂时进入“停滞”。持续上升的感染高峰,对于化妆品企业年底备战而言,依然是不小的挑战。

虽然年化妆品市场增速放缓明显,且诸多企业还面临着漫长的恢复期,但寒冬之后即是暖春,在大部分从业者眼里,明年依然充满希望。

▌▌退与败

年,是诸多品牌和门店关停、倒闭、退市或缩减之年。

或是受疫情封控冲击线下渠道影响,或是在极度内卷的市场中失去竞争力,有来自国内外的一批线上线下品牌,不断在中国市场落下帷幕,或是声量渐小;有诸多曾经创造“线下渠道黄金时代”的化妆品门店、连锁店业绩下滑,不断缩减规模;有近年来新兴的彩妆集合店也迎来集体退潮……

比如,在今年4月,曾经被视为本土彩妆神话的完美日记,作为美股国货美妆第一股,其母公司因股价持续低于美股交易价格合规标准的1美元,而收到退市警告。营收下滑、业绩亏损、股价低迷、市值缩水等阴霾一直盘旋在逸仙电商的头顶。与此前大手笔砸营销砸声量相比,年的完美日记格外“低调且隐形”。

而这也折射出如今国产彩妆品牌的困境,不少本土新锐彩妆品牌在今年都过得不太如意,比如YES!IC退市,CROXX、雨辑等相继“倒下”。除了彩妆品牌,诸如芳玑、水芝澳等护肤品牌也相继官宣年底关停。

诸多国际品牌,甚至知名国际品牌也难以幸免。自年初起,闭店公告接连而来:悦诗风关闭大量中国门店;Hera宣布关闭中国线下专柜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yxlrw/12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