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以后,全国的温度都渐升了起来,这时候的“江城”武汉,草树丰茂,气温热得有些窒闷,如果不是为了IACMR的双年会,估计是不会只为了热干面和小龙虾专程跑一趟武汉的。

对企业界来说,IACMR或许会有些陌生,这是年由许多位华人顶尖管理学者成立的,目前华人管理学术界和中国企业管理研究最具权威性的学术研究组织。每两年,IACMR会举办一次双年会,是华人管理圈子里的顶级盛会,在这里基本上可以见到全球最负盛名的顶尖华人管理学者,但很可惜的是,这样的盛会里却很少见到企业界的身影。

其实在两年多以前,徐淑英老师就曾邀我去参加IACMR双年会,那时却因为种种原因并未成行,又是两年过去,很有幸在今年机缘巧合认识了李平老师一直很热心地为促成此事牵线搭桥,于是终于成行,也是了结了自己内心的一个夙愿。

虽然一直很喜欢和学者朋友们交流企业或学术的问题,自己也一直很努力在企业界呼吁管理人员包括人力资源从业者要多读Pape、要培养实证研究能力、不要过度依赖经验和感觉来决策,但对于一个一直在企业界混迹的人来说,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的学术会议,还是很有一种跨越“国境线”的感觉。

让人特别欣喜的是,此行认识的几乎所有学者,都对企业界跨越“国境线”的行为表示特别欢迎,并兴奋地一起讨论企业具体场景中的现象和问题,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学术界的确比企业界更加开放。但在这些交流之中,学者们对学术界的困境也都表示出了普遍的忧虑,比如年轻学者们被发表Pape的KPI所困住,追求文章发表而不是影响力的构建,每天在文献和数据中消磨对研究的激情,没有太多时间真正走进企业,去看看真实的生活,但对于有品质和负责任的研究来说,数据能提供的事实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走进真实的生活,才能看见数据真正的价值,才能做出最有洞见和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的确,这样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撕裂了学术界与企业界,一边希望追求真理,却远离了田野,远离了真实的生活,一边迫切希望解决现实的问题,却在学术界看不到太多能切实帮助到自己的成果,转而去拥抱各种向企业界兜售“灵丹妙药”的组织或个体,其中不乏很多拼凑概念、贩售焦虑、卖弄玄虚之徒,最终贻害匪浅。

于是,企业界逐渐觉得学术界脱离实际,学术界逐渐觉得企业界急功近利,两边都开始孤立地自嗨,但因为大家又一起在面对管理这样具体而实际的问题,又不可能不相互看看对方那里发生了什么,于是企业界会通过学习MBA等渠道去了解一些学术界的理论,学术界也会通过收集企业的实践案例或者数据去做一些研究。

这就造成了大家都是在仅有的一两个渠道里交流各自的“成果”,这种“成果式”的交流依然对双方造成了巨大的问题。

比如,对于学术界,案例研究本该可以是各种研究方法中产出成果最前沿的之一,因为它看到的是商业世界中最新发生的具体场景中的现象,但现在的案例研究更多是基于企业已有的实践,但现在这个快速变化和大量不确定性存在的商业世界里,企业的业务实践已经不仅仅是跑在了研究的前面,甚至已经是跑在了企业管理的前面,企业的管理自己也处于不断探索如何应对实践的地步,这种情况下研究已经远远慢于实践,以至于对企业界来说,看到的案例研究的结论,大都是在阐述常识,很少能看到让人眼前一亮的观点。

而对于企业界,对学术界成果的认知还停留在最基础教科书的阶段,甚至对三四十年的许多重要理论都闻所未闻,在一次和几位组织行为学的学者的交流中,我说起目前企业界几乎没有人知道“LMX(领导-成员交换理论)”这种组织行为学研究领域几乎无人不知的理论,学者们都觉得难以置信,但这就是事实,而在目前企业界流行的许多领导力“理论”,许多都是异想天开、毫无科学根据更没有进行过任何验证的“民间偏方”。

在整个过程中,发生的最不好的情况,莫过于两边的语言开始出现了大量差异化,互相开始听不懂对方的语言,使交流变得更加困难,这样的疏离再继续下去,恐怕有一天会积重难返。

学术界和企业界并不是没有经历过合作共创的时代,假设在19世纪2、30年代梅奥没有走到霍桑工厂里去开展霍桑实验,整个企业界对人的假设还停留在非常单薄的经济人层面,从此以后的时代里,企业界真正看到了一个个立体而活生生的人,学术界也有了更多针对人性和组织管理相结合的研究,我个人一直认为这是管理现代化的奠基之作。这样的影响力,想通过仅仅凭借对发表文章的意愿去拼命堆数据的做法,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

而且,管理学和许多基础学科并不一样,管理学是深深嵌入具体的场景和现象之中的,面对的是活生生的案例,联系的是组织与个体的“生死存亡”,这样的学科就和医学一样,天生就是需要去面对和解决具体问题,天生就是一个需要呼唤社会责任的领域。

去年9月曾听过樊代明院士关于整合医学的报告,其中说到现在的医学研究越来越缺乏整体观,成天陷在微观世界里研究细胞级别的问题,但医学的整体是建立在生命的基础之上的,所有的局部都存在,仍然不是整体,唯有有生命的整体才能够被称之为整体,而没有生命的整体只能叫做尸体。

这个描述如果换成管理研究领域,我发现同样是成立的,如果我们只把期刊编辑当做“客户”,而不是整个商业世界,我们就是无法真正去理解生活,更无法去改变生活。

而对于企业界而言,我们面临的同样是相当严重的问题。比如之前提到的当前的企业业务实践已经领先于企业管理,管理尽管在奋起直追,但这个时代已经和过去不同了,我们面临的几乎是全新的环境,技术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不一样,互联网、云服务、人工智能、区块链,新事物层出不穷,处在这样创新前沿的企业,几乎都是在“无人区”里摸索前行,没有太多的所谓优秀实践可以参考,更不知道所谓的优秀实践对自己来说到底有用没用。没有现成的答案,往往只能靠“拍脑袋”来决策,决策者往往局限于个人的视野和经验,主观性极强,这样的决策越多,企业就越是危险。

由于这种普遍的焦虑情绪,使得企业界急于寻找解决方案,于是不少人投其所好,对企业界兜售各种“灵丹妙药”。有的包装各种自创概念,每个概念贴一两个成功案例就当成是真理;有的发明一套“精神魔术”,号称是你们在这种方法的指导下一起“打开自己”、“不断修炼”就能实现个体与组织的大和谐;还有更多的是打包个体或个别组织的经验就号称可以包治百病。这些“江湖郎中”还是有一些共同特点的,第一是没有科学根据,没有任何验证,医药界发明的新药都要经过严格的临床实验,但这些给企业“治病”的“灵丹妙药”却是信手丢出;第二是不承诺结果,也无法给出任何清晰可量化的因果关系,如果效果不好,一定是你“悟”得不够到位;第三是以赚钱为目的,为赚钱而搞出了各种商业模式,咨询、工作坊、公开课、论坛、网课、认证,应有尽有;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这些概念往往是无法从科学上去证伪的,所以其“最终解释权”永远掌握在其创造者手里,所以这个世界上永远不会有第二个人比这位创造者在这个领域更加权威,保证创造者可以获得最大收益。

如果任由这种事态发展下去,企业的经营管理在这个关键的时代,可能会与科学渐行渐远。

或许有人会说,科学就一定是正确的吗,有很多问题至今都是科学无法解释的。这话没有错,科学本身并不意味着真理,只是一套语言。为什么人类在有了科学这一套语言之后对宇宙的认知突飞猛进,就是因为这套语言把全世界所有的人联系在了一起,可以相互顺畅沟通、共同进步,不断修正错误、迭代成果。

科学是使得人类离真理越来越近的唯一道路,交流的介质,真理的载体。

否则,如果大家各讲一套自己的语言,在一套封闭体系里自嗨,互相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互相不承认也无法纠错,结果也自然就像《圣经旧约》里提到的巴别塔一样,永远无法帮助人类抵达天堂。

而企业要重拾科学,只有一个道路,就是与学术界握手,利用学术界多年积累的理论和方法,帮助企业界洞察自身,定义问题,找到解法。

但这件事对于企业界又何其难,企业界的管理从业人员包括HR,极少有人能热爱研究、读懂Pape、认同实证方法、了解学术界的基本情况、具备和学术语言对话的能力,而在企业界和学术界撕裂多年后,企业界那种“我只为现成的解决方案买单”的态度,乃至于对学术研究的各种偏见,都阻碍着合作的发生。

所以我这些年一直不断努力想在企业界开辟出一块这样的田野,可以让学者走进企业与我们共同面对真实的场景,探讨现实的问题,共同研究,找到解决之道,我们不再进行“成果式”的交流,而是从研究的一开始就一起合作,最后的成果,企业界用来产品化落地,学术界用来发表Pape,并在过程中保持沟通,不断用实践和理论相互指导,不断完善。

在这种合作中,我们不仅愿意提供真实的场景作为田野和实验室,同样可以提供全部或部分研究经费,甚至一起去申请研究基金。

如果这个模式能够实现,学术界将会不断诞生出更多能产出更有价值研究成果的青年学者,企业界也能用科学去不断推动自己的发展。

我会坚定地继续推动这件事情的发生,因为如果不率先做这件事,企业界可能就没有谁可以做到这件事了。

同样的,我也非常希望有愿意连接企业界的学者能和我们一起推动这件事情的发生。直至目前,我们已经展开了和一些优秀学者的初步交流与合作,一起探索这样的模式,未来相信会有更多的机会。

所以在这次IACMR遇到的每一位学者,我都说了一句话,这次我们已经主动走到你们的领域了,希望你们也走到我们这里来。

年元旦,彼得·德鲁克和他的父亲曾去探望弥留之际的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这次见面中,熊彼特对德鲁克父子说:“我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年龄,知道仅仅凭借自己的书和理论而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能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就没有任何重大的意义。”

希望管理学术界与企业界,真的能重新握起手来,一起改变人类生活,迈向新的千年。如果那天到来了,愿我们都能记起年的IACMR双年会,这很适合成为一个好故事的开头。

不靠谱伪文艺青年DC自留地,东半球最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的







































北京中科中医院好不好
白癜风平安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yxlrw/2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