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乐

又到了做年终总结的时候。

年对很多人来讲是很特别的一年,这一年里发生了很多大的变化,很难简单的用经济周期来解释。简单的讲有三点:

一,中美进入力量均衡博弈期,国际关系的不确定性长期持续存在。

二,经济开始从数字经济时代进入智能经济时代,流量思维被效率思维替代。

三,头部效应更加明显,随便干点什么就能赚钱的时代过去了,现在只有在一个领域把技术,产品,组织能力都做好的头部公司才能生存。

而对于每个个人来讲,最大的挑战是单体智能的发展已经远远滞后于社会科技水平发展和世界整体复杂性的发展。

很多人对未来的发展产生了迷惘,不知道该如何跟上时代的脚步。

知识忧虑成了这个时代的通病,甚至有大量的自媒体靠贩卖知识忧虑为生。

其实大可不必忧虑。变革的年代总会有大量的新机会。

而这个世界不管怎么变化,却总有一些永恒不变的规律。

我们要做的是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之下找到那些简单的,不变的,可以被我们掌握的趋势,规律,原则,去对付一个越来越复杂,变化越来越快的世界。

我把它总结为「献给的十个关键字」

第一个关键词-趋势

这是关于未来趋势最有标志性的一本书。

这是一本年写的书,但是放到今天也及其具有参考价值。

Ray在这本书里把人类历史分成六大阶段,每一个阶段的信息传输效率都比前一个阶段大幅提高。

第一阶段是物理和化学阶段;第二阶段是生物与DNA阶段,出现了生命;第三个阶段是人脑;人出现是非常晚期的事情了,不过就是5万年前,可是地球自从出现了人以后,信息量空前增长,整个地球被人类大幅度改变了。第四个阶段是所谓的人工智能时代;第五个阶段是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时代;第六个阶段叫宇宙觉醒,人类智能将占领宇宙。

Ray用人类发展史上大量的数据来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呈指数上升的。

现在基因技术,纳米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这三种技术正在完全融合,彼此结合成一体,推动着人类加速的按照指数级别增长,向奇点靠拢。

那么这一天什么时候会到来呢?根据Ray的推测,年奇点会来领,我们的历史将会被重写。

尽管我不同意这本书的所有预测,但是这本书的确是到目前为止最值得一读的预测未来的书,其中很多的预测也已经成为了现实。

第二个关键词–规模

规模这本书讲的是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这里规模两个字代表了一种思维方式。

为什么我们最多只能活到岁,而不是岁或者更多?

为什么所有哺乳动物不管是大象还是老鼠一生的心跳次数都是15亿次左右?

为什么人类会衰老和死亡?

为何公司的寿命总是很短暂,而城市却可以不断增长?

为何生活节奏会持续加速?

人类仅有的万年进化系统如何与进化了几十亿年的自然生物界共存?

生命体、城市、公司,乃至一切复杂万物,是否都存在相通的内在生长逻辑?制约生命与死亡、城市化的扩张及公司寿命的决定因素究竟是什么?人类能否通过融汇生物学、物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跨学科知识,找到揭开复杂万物生长背后的简单法则?

这本书通过规模缩放法则,代谢率,网络,分型等一系列概念分析了上面的这些问题,对我们理解复杂系统的各种现象和规律非常有参考意义。

第三个关键词–自我

这是一本奇书。原版第一版发表于年,这本书表明上是解释哥德尔(数学家),艾舍尔(画家),巴赫(音乐家)的相似之处,但其实它的核心本质是研究自我意识的形成,以及它和人工智能的关系。

哥德尔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就是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数论的所有一致的公理化形式系统都包含不可判定的命题。也就是说,可证的一定是真的,但真的不一定可证。

所以任何系统在本质上都是有缺陷的,整个证明的关键在于歌德尔构建了一个自指的陈述,自指(谈论自身)是整本书最重要的概念,因为它是许多悖论的根源。

人脑与思维,也是一个形式系统。因此我们注定无法认识所有客观真理,哥德尔定理的悖论就是我们认知的界限,我们头脑里无法同时容纳一句话既是真的有是假的这两件事。同时,跳出系统,超越自己也许是注定做不到的事情。

人类通过构造同构于世界的形式系统来认知世界。我们能认识事物的意义就是因为同构,对于同构的认识在人们脑海中产生了意义。

所以,不管是数学,音乐,还是图画,都是我们大脑中自我意识对外部规律进行的一种同构。而具备同构能力,就有了自我意识,也就具备了通用智能。

第四个关键词–连接

连接组,这本书可以称之为自私的基因的姐妹篇,阐释大脑中神经元的连接对人类大脑储存信息、思维模式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作者讲到,基因通过其“自私”的天性,为了获得生存繁殖的能力,控制着我们人类生物的行为。这种行为是通过潜移默化的,通过基因之间的动态博弈去实现的。

而本书作者认为:人不仅仅被基因组决定,更被连接组决定。基因组代表先天因素(nature),我们从遗传而来无法轻易改变,连接组象征后天因素(nurture),是我们在这个缤纷世界中经过无数外界信息塑造后的大脑。我们后天的经历,改变我们的神经元,进而在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

人脑有接近亿个神经元,我们可能通过映射这亿个神经元的连接关系来重造大脑,从而实现通用人工智能吗?

如果映射是可行的,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大脑上传云端,从而实现永生吗?

第五个关键词–混乱

是不是很多时候你觉得你的生活,学习,工作混乱不堪,你完全失去了掌控它们的能力?

不要怀疑,这个世界就是杂乱无章、无法测量的。

蒂姆·哈福德(TimHarford)在《混乱》这本书里告诉我们,与其非要“理清头绪”(很多时候,“头绪”是没办法理清的),不如拥抱混乱、利用混乱,甚至制造混乱。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应变力和适应力。

这是书里的一些核心论点:

意外创造了奇迹

改变唤醒了潜能

主动制造意外激发创造力

制造混乱等于创造新机会

及时行动比准备充分更重要

别让汇报沟通拖延了行动

走出舒适区才是治愈良药

第六个关键词–脆弱

《反脆弱》是一本思想极其丰富,但又十分纯粹的著作。反脆弱的核心思想是:世界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人们不断的对自己的处境进行预测,祈求规避风险、取得收益,这种愿望是美好的,但是事实却非常残酷。

脆弱性是指遇到负面“黑天鹅”事件时就会被重创的属性,反脆弱性则相反,可能会因此变得更强。

一般来说,协调统一的,步调一致的,专注的组织是脆弱的,这类组织在既定的环境里所向披靡,遇到“从未遇到过的危机”时则极容易一溃千里。

相反,看似混乱、低效但却能经历数次危机仍然生存的组织,是反脆弱的,这些危机的发生未对这些组织造成致命伤害,而这些不致命的伤害反而使得这些组织变得更为强大。

尼采的语录"凡是杀不死我的,都使我强大”就是对反脆弱性的表述。

如何反脆弱:

1、通过少量的损失提高自己的反脆弱性,例如买保险,灾难可能使得你获得更多,例如精益创业,每一次失败都使你离成功更近。

2、通过策略来提高,简单来说,是否做一件事情,你要考虑的事情只有两件,一是万一失败是否致命,二是万一成功收益是否不成比例的多,如果同时符合这两点,这类事情就值得做。

3、通过冗余,即备份,即使一个备份被“黑天鹅”毁灭,你仍有同样的备份安然无恙,从而顺利抵受“黑天鹅”的冲击。

第七个关键词–效率

《高效能人士的七种习惯》是史蒂芬·柯维最著名的一本著作。自年问世至今,曾高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长达7年之久,在全球70个国家,以28种语言发行,总销量超过了1亿册。

这本书在美国成年人中极具影响力,号称是“美国公司员工人手一册的书,美国政府机关公务员人手一册的书,美国官兵人手一册的书。”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几乎成了美国企业界和政府管理部门的一本“圣经”。

作者在书中提出“全面成功才是真正成功”的新思想。书中列举了达到“全面成功”的七大准则,而其中的本质就是人类“从依赖到独立,又从独立到互赖”的心灵成长历程。

光是事业成功只能算是成功了一半,惟有兼顾事业、家庭、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人生其他层面的圆融和谐,才是真正的成功。 

书中的一些关键原则有:

不该为他人的想法或喜好而活。

人与人之间应该尊重彼此的不同点。

人际关系不是摆布他人的花招。

人与人相处可以是对二人皆有益处的状况,也就是双赢(win—win)。

应从他人的角度来了解事情原委,愈有自信的人愈承认与尊重他人的存在。

人是习惯性的动物。然而,只要坚持原则,采取行动(了解与同意还不够),坏的习惯一定可以改变。

要想成为一个高效能的成功人士,柯维认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对自身进行全方位的重塑。他强调,只有养成职业上的七种习惯,才能实现本质的改变。这“七种习惯”就是:

第八个关键词–创造

《TheStart-upofYou》的作者ReidHoffman是硅谷的教父级人物,他和PeterThiel是"PaypalMafia"的核心元老,离开Paypal后Hoffman在年创办了Linkedin,现在是硅谷的明星投资人,他创立的GreylockPartners风投基金,投资了Facebook,Zynga,Digg多家明星公司。

在年,他完成了《TheStart-upofYou》的出版,其实从名字中就能捕捉到本书的主题,start-up是创业的意思,所以这本书的核心主题就是用打造企业的方式打造自己的职业生涯。

如果你可以把自己重造一次,像创建一个创业公司那样去改造,你该怎么做?

Hoffman提出了这6大原则:

1、提高个人竞争优势:竞争优势=资产+追求+市场现状。

2、运用ABZ原则做规划:A计划是正在从事的工作,目的是将我们的竞争优势发挥出来,随着不断学习,计划不断调整,当需要发生大的转变时就需要转换成B计划,但是最好做与现有环境不同的方向相关的转变,Z计划是指我们的退路,帮助我们承担AB计划的风险。

3、建立真实长久的人际关系,组成强大的职场人际网络。

4、借助人脉搜寻并创造机会,扩大信息渠道,蓄势待发。

5、抓住职场机遇,正确评估,合理冒险。

6、咨询职场精英,洞察形势,明智选择。

第九个关键词–选择

UCLA的数学教授爱德华·索普(EdwardThorp)在六十年代初发明了二十一点算牌法。

他注意到,如果二十一点里10出现的概率增高,对庄家是不利的,因为庄家在十六点及更低时必须要牌,10越多,就越容易爆掉,而对玩家来说,则更容易拿到BJ,赢一倍半的钱。

所以他用一种“算10法(10-Count)”,计算剩下的牌中10的比例。正常情况下,这个比例应该是4/13,庄家占优势。但当前面出掉很多小牌,10的比例达到1/3时,优势就转移到玩家这边来了。

索普的运气不错,那时计算机也发明出来了,他找到IBM公司里的朋友,写了个程序来验证自己的算牌方法。那时的计算机跟今天比起来,还是速度低下、体积庞大的蠢物,足足运转了七天七夜,终于证明了这个方法是可行的。索普又自己到赌场里亲自实践,结果果然大赢特赢。

年他出版了《打败庄家(BeattheDealer)》一书,向公众介绍了自己的算牌法。这不再是我们惯见的萝卜赌经,而是有数学基础的方法。

索普本人在60年代后期就淡出了赌博界,带着他在赌场赢来的大笔资金,进入股票市场,运用他的数学知识,成立了最早的基于量化交易的对冲基金PNP,并且颠覆了这个市场,也获得了巨大的财富成功。

一个人的命运很多时候不是完全由能力决定的,很多时候选择可能更关键。Thorp肯定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但是如果他没有选择把数学能力应用到赌博和对冲基金这两个市场,那他可能最后也就是一个普通的,不知名的大学数学教授。

他不仅仅是在这两个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认知,颠覆了这两个市场,更重要的是他让普通民众认识到了数学的重要性,让很多学生开始重视数学这门课程,这才是他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第10个关键词–稀缺

在长期研究穷人和扶贫的过程中,塞德希尔·穆来纳森发现他和穷人的焦虑竟然类似:穷人缺钱,他缺时间。

在这一现象基础上,他与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室研究和现实调查,却发现了一个存在于世人中间的惊人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而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

他们发现,那些长期陷入贫穷的人,即使给他们一笔钱,他们的运用方式也会导致最后的结果往往是破产,从而长期陷入贫困。

穷人之所以穷,除了缺钱、缺资源、缺知识,缺技能之外,还因为这种长期的贫穷会让人进入一种稀缺心态,这种稀缺心态才是导致穷人更穷的根本原因。

首先,稀缺会让人进入管窥状态。所谓管窥,就是如果你通过一根管子看东西,那你就只能看见管子里面的东西,外面有什么你都看不见,造成目光的短浅和狭窄。

穷人往往更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最紧急的事上,而忽视那些从长远来看更有价值的事情,那些能够把人从贫困中拉出来的最重要的事情。他们的心每天总是被生活中的各种琐事填满,这里要怎么省钱?哪里有特价?明天要交任务了,工作做不完怎么办?永远没有心情和精力去考虑其他更长远的事情,比如教育、投资、学习新的技能等等。

稀缺心态还会导致借用,就是一个人为了应对当下的紧张局面,而习惯性地透支自己的未来。

医院的手术失败率总是很高,就请了一个顾问来解决这个问题,经考察后,医院的手术室特别紧张,病人又多,导致手术室总是排得满满的,一旦有突发性的手术,之前的安排就得往后推。虽然医生每天都做手术,但都是在补之前留下的坑,医院总是处在一种紧急的稀缺状态。由于长时间加班,医生工作效率下降,从而导致手术失败率不断升高。

顾问给出的建议是,留一间手术室备用,专门应对突发状况。对此建议,所有人都不解,本来手术室就不够用,还有留一间出来,不是浪费吗?但在这位顾问的强烈建议下,还是决定一试。结果是,手术的接诊数量下降了将近一半,失误率也大幅下降了,效果是立竿见影。

实际上,很多系统都要有一定的余闲才能正常运转,它不是对资源的浪费,而是让系统高效运转的保证;适当留出一些余闲也能让我们在琐碎的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有条不紊。

如何避免进入稀缺状态:

1、节约带宽:

人的大脑最多只能同时处理7件事情,过度







































中科白殿疯医院怎么样
白癜风形成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yxlrw/3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