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四》(NineteenEighty-Four)是英国左翼作家乔治·奥威尔于年出版的长篇政治小说。

在这部作品中奥威尔刻画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的恐怖世界,在假想的未来社会中,独裁者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人性被强权彻底扼杀,自由被彻底剥夺,思想受到严酷钳制,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极度贫困,下层人民的人生变成了单调乏味的循环。

这部小说与英国作家赫胥黎著作的《美丽新世界》,以及俄国作家扎米亚京著作的《我们》并称反乌托邦的三部代表作。这部小说已经被翻译成62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万册,是20世纪影响力最大的英语小说之一。年11月,该作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之一。[1]

《》是一部政治寓言,更是一部具有预言性质的科幻小说。

年的世界被三个超级大国所瓜分——大洋国、欧亚国和东亚国,三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不断,国家内部社会结构被彻底打破,均实行高度集权统治,以改变历史、改变语言(如“新话”-Newspeak)、打破家庭等极端手段钳制人们的思想和本能,以具有监视功能的“电幕”(telescreen)控制人们的行为,以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国内外敌人的仇恨维持社会的运转。

故事中主人公所在的国家大洋国只有一个政党——英格兰社会主义,按照新语,简称英社(IngSoc)。社会也根据与党的关系被分为核心党员、外围党员和无产者三个阶层。政府机构分为四个部门:和平部负责战争,友爱部负责维护秩序,真理部负责文化和教育,富裕部负责经济。按照新话,分别简称为和部、爱部、真部、富部。

在大洋国“真理部”从事篡改历史工作的外围党员温斯顿因为在工作中逐渐对其所处的社会和领袖“老大哥”(BigBrother)产生怀疑,并与另一位外围党员裘利亚产生感情,因而成为思想犯,在经历了专门负责内部清洗的“友爱部”的思想改造之后最终成为了“思想纯洁者”。

在20世纪的西方文学中,乔治·奥威尔可谓声名显赫。他凭着强烈的社会良知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生动地再现了极权主义盛行时的社会生活,被称为“时代的良心……过去几十年英语文学中最伟大的道德力量”。其代表作《》和《动物农场》既是关于政治的讽喻小说,也是文学艺术的杰作。被翻译成六十多种文字,销售数千万册,并被作为英美大学的重要研读书目。他在小说中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的形容词“奥威尔式”不断出现在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影响之深远。此外,在世界各地几乎每年都举办大型的“奥威尔学术研究会”或“奥威尔电影纪念周”之类的学术活动。这一切构成了世界文坛中奇特的“奥威尔现象”。

温斯顿在日记中写道:“如果有希望的话,那就是无产者。”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党是不可能被从内部推翻的,只有从外部,只有将无产者联合起来,才能将它推翻。无产者人口数占大洋国人口数的百分之八十五,是绝对的大多数。如果单凭现在的反党组织,比如传说中的兄弟团,是无法将党推翻的。他们的势力太薄弱,只能暗中小打小闹,造反对于他们来说更像是一句口号,一个幻想。但是对于无产者来说则不同了,他们只是现在还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多强大,等他们意识到党不过是无产者身上的一只寄生虫,他们只需要抖一抖身子,就能将党灭亡。这一天迟早会到来的。但是,有一件事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天,他正走在街上,突然听到前面传来了一阵女人的叫喊声。叫喊声非常大,起码有几百个女人。他非常兴奋,心想无产者终于革命了,便迈腿向前跑去。他越跑越激动,等他来到出事地点的时候傻眼了,有几百个妇女围在一起抢购东西。原来是一个商贩在卖铁锅,由于铁锅属于紧俏物资,所以吸引了几百个妇女来抢购。但是铁锅有限,没有抢到的妇女非常失望,刚才那一阵叫喊声就是商贩说铁锅卖完了,妇女们发出的失望的声音。事情还没有完,买到铁锅的想赶紧溜回家;没买到铁锅的指责商贩走后门。起初一致指责商贩的商讨声,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两两之间的诉苦声。还有一对妇女打得不可开交,两人都披头散发,每人抓住铁锅的一只把,口中还不断地骂出一些很难听的脏话。由于这批铁锅都是残次品,质量非常差,最后就被弄烂了,谁也没得到。温斯顿看到这些不免有些失望。可是,刚才她们集体愤怒的时候,其中蕴涵着一股巨大的力量。可惜的是,这股力量用错了地方。

“如果他们不觉悟,就绝不会造反;他们不去造反,就永远不会觉悟。”他想,这句话真像是一句口号。在对待无产者的问题上,党一直在用双重思想原则。一方面党自称是人民的救星,把人民从万恶的资本主义魔爪下解放出来。比如,说革命前的资本主义如何剥削无产者,让无产者吃不饱、穿不暖、整日劳作,被压迫和剥削;孩子们被卖到工厂当童工,妇女要下矿挖煤。事实上,现在的孩子也还在做童工,妇女也还需要下矿。另一方面,党又说无产者的素质很低,只能被引导。于是制定出几条政策,把自己封为无产者的当家人。事实上根本没人真正关心无产者,在他们眼中无产者就是牲口。只要牲口干活、繁殖、不捣乱,其余的就不会有问题。党对待无产者就像放牧一样,任他们自给自足、自生自灭。无产者逐渐恢复了以前的天性,过上了以前的生活。在他们眼中资本主义也好,什么主义也好,都无所谓。自己的生活还是几千年来无产者一直过的那种生活,出身贫苦家庭,在街头长大,十一二岁开始做工,二十岁结婚,养几个孩子,把孩子拉扯大,六十岁基本上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艰辛、争吵、苦难,偶尔也有足球、啤酒、电影带来的短暂的快乐,这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想要控制他们也非常简单,不用讲什么道理,不需要什么口号,只要将其中几个带头分子找出来处理掉就行,杀鸡儆猴。

无产者对自己的要求也特别低,党需要他们多出力的时候,少拿报酬的时候根本不用跟他们商量,直接把决定告诉他们就行。尽管有时候他们也会不满,不过完全不用担心,他们不会闹起来。因为无产者的目光短浅,每个人都只瞅着自己手中的那点东西。大多数无产者家中没有电幕,警察也很少上门,他们就像是被骟过的马,失去了野性,只知道干活。在伦敦无产者的居住区犯罪活动非常猖獗,盗窃、抢劫、诈骗、贩毒、卖淫等;但是党对此不闻不问,因为无产者不重要。在其他方面,党制定的一些政策也不适用于无产者,比如禁欲方面,随便他们乱搞,随便离婚。就连信仰都被允许随便改动。党有一句口号能很好地反映他们是如何对待无产者的。这句口号是:“无产者和牲口都是自由的。”

乔治·奥威尔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元旦白癜风治疗
咨询白癫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yxlrw/4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