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健康传播影响力人物榜样的
1月20日,《健康报》社与相关医学科研机构联手举办的“中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医院陈德昌教授荣获健康传播影响力最高荣誉奖、王拥军教授等29位专家荣获健康传播影响力人物奖。 此次评选活动首次启用健康中国(官方版)APP征集展示作品,并接受大众投票。该平台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唯一官方客户端,由《健康报》社开发运营。平台通过资源整合,提供权威的政务信息、科普信息和行业资讯服务,以更好满足公众需求、提升健康素养、促进全民健康。评审标准:网络得票+线下评审。网络得票为作品阅读数、点赞数、投票数综合得分。以下是健康传播影响力人物——“榜样的力量”的获奖名单。 年度健康传播最高荣誉奖 陈德昌 医院重症医学科创建者、教授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积极学习,好好生活,不断超越自我。 陈德昌醉心医海50载,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侠骨也柔肠。巧遇伯乐,掉转方向,沉得下去,专注学问,在中国重症医学事业的艰难跋涉道路上,他将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创。 近5年来,虽然已步入耄耋之年,但他笔耕不辍,在《健康报》上发表了十几篇优秀文章。其中《是外科学家,更是科学家》《最困难的是“不失对人世的热情”》《我的中国梦有根也有魂》《从张孝骞的小本本学到什么》《新时代危重症医学更需创新》等文章,在读者中引起广泛共鸣,影响深远。而《医生,你真的理解病人吗》更是夺得“年度《健康报》最受医生欢迎文章”头筹。 年度健康传播影响力人物 王拥军 首都医科医院常务副院长、神经内科教授 引领国际脑血管病精准医学研究。 作为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研究的带头人,王拥军一直致力于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带领所在团队和全国同道创造了国际脑血管病临床研究一个又一个奇迹。引进和创建新的理念,传播新的知识,是他多年一直追求的目标。创建我国卒中治疗的标准模式,建立国家脑血管病医疗质量监控和改进体系,开辟了高危非致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领域,引领国际脑血管病精准医学研究。 他积极传播健康知识,分享学科新进展,普及脑血管病健康知识,医院和公众脑血管病的健康素养。同时,他走在行业发展的最前端,引领和影响着同行。 刘中民 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用医学科普帮助更多百姓提高灾难自救互救意识。 他长期致力于我国卫生应急管理与灾难医学研究、创伤一体化救治模式与技术研究,世界首支获批WHO认证的国际卫生应急医疗队创建者、队长。曾多次在上海市人大等重要会议上提出加强市民灾难逃生与自救互救科普的议题,推动上海“好人法”(《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正式实施。 由他主编的《图说灾难避险逃生自救科普丛书》获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奖,免费发到汶川、楚雄、以及上海市中小学校、社区居委会、市区卫生计生委等。他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牵头建立多个“社区平安屋”,带领医疗队队员向普通市民普及CPR、火灾、地震等自救、他救逃生技能,荣获年度中华医学科普十大新闻人物。 祝益民 医院院长、湖南省急救医学研究所所长 让更多的人知晓三个“1”理念,让学急救、懂急救、用急救渐成新风尚。 他针对普遍存在的“急救荒”现状,提出在伤病突然发作的第一现场,第一目击者在第一时间作出迅速正确反应的三个“1”理念,以医院医护团队为主体,推进“现场救护,第一目击者行动”急救科普活动,成立“第一目击者联盟”,建立湖南首个省级急救科普基地。他积极呼吁和推动急救立法,将急救课纳入了湖南高校公共课。在“第一目击者联盟”带动下,医疗机构、教育单位、救援组织等纷纷加入到急救培训队伍中,学急救、懂急救、用急救渐成新风尚。 他身体力行,主导开展科普健康教育进诊室、进病房、进社区、进机关、进百姓“五进”活动,全年向公众免费开放健康讲座多场。他主编的《第一目击者--现场急救指南》被评为科技部优秀科普作品。他是健康传播优秀的组织者、领导者,也是杰出的讲者、作者和学者。 蔡晧东 医院主任医师,《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副主编,北京科普作协理事 40年临床工作老兵,利用专业优势进行科普宣传。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yxlsj/1837.html
- 上一篇文章: 刚刚,2017农资影响力人物发布金正大
- 下一篇文章: 影响力人物沈志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