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发布年第叁季度影响力书单。迄今为止,本报已推出包括影响力好书、月览好书、扶贫书单、助学读物等在内的多个书单,以好书精选的方式致力于全民阅读推广。

这一季度影响力图书按文学、人文社科、艺术教育、生活科普、财经、童书六大类分别推展,以及特别推荐书单(各类图书以今年7月~9月国内公开出版的新书为主)。我们致力于发现具有人文眼光和思想价值的好书,带领读者领略阅读之美。

特别推荐(6种)

《习近平扶贫故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著/商务印书馆

全书由67篇扶贫故事组成,系统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先后在陕西梁家河、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直到担任总书记,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带领困难群众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习近平同志“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

《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贫困问题》

黄承伟著/江西人民出版社

举世瞩目的全球减贫奇迹为什么会发生在中国?这其中蕴含着哪些中国智慧密码?中国方案又有着怎样的世界性减贫与发展意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

《中华人民共和国纪事》

张树军著/河北人民出版社

该书共分7卷,以编年纪事的笔法,严谨翔实地记述了70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展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经验。

《影像日记——记者镜头下的全民战“疫”》

李舸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

以记者视角,跟进式、全景式记录了新冠肺炎突发到疫情被控制的全过程,图文并茂展示了全国上下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致敬最美战‘疫’医务工作者”丛书

中国医师协会《医师报》社、中华护理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全书内容从数千篇全国一线战“疫”医务工作征文中精选构成,每一篇文章都凝结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中国医务工作者真挚而滚烫的情感。

《少年记“疫”——从“风之舟”到“春之歌”》

余婧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该书是武汉市青山区钢城第十七小学班51名学生在班主任余婧倡议下写的抗疫日记的精选,共篇。既是这座英雄城市的抗疫档案,也是一份属于武汉人民的记忆。

文学类(20种)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洪业著、曾祥波译/上海古籍出版社

史学大家、民国燕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洪业唯一的专书著述,被公认为英语世界中关于杜甫研究的重要作品。

《东溪谣》

何葆国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作家何葆国长篇新作,以福建土楼和东溪窑为背景,书写了一部客家人、闽南人坚韧不拔建设土楼、开拓瓷器事业、守卫家园的动人故事。

《最后的舞蹈》

刘晓东著/花城出版社

一部爱情小说,讲述了蓝枫与萧咏这一对恋人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后抗争病魔、珍爱生命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人和事,故事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怪诞故事集》

[波兰]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著李怡楠译/浙江文艺出版社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最新小说集,以10个怪诞、疯狂、恐怖和幽默故事,捕捉人类生命的神秘侧影,勾勒未来世界的无限可能。

《李佩甫文集》

李佩甫著/河南文艺出版社

一部对于当代中国史有着社会百科全书意义的作品,首次集李佩甫40余年创作之大成,共15卷、余万字,见证了李佩甫从平原出发,书写中国和世界的文学履迹。

《我从山中来》

谢玉光著/湖南文艺出版社

这本书讲述了乡村学子谢道难在困苦中如何奋发考入大学的故事。这是一部关乎成长的自传体小说,也是一部来自写实的力量型小说。

《陈丹燕的上海》

陈丹燕著/上海文艺出版社

全书以多变的视角、冷静的感性、绵密而细腻的文字,图文并茂地将一个鲜活流动着的、具有独特精神品格的上海,呈现在读者眼前。

《邮轮碎片》

刘心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刘心武以一次地中海邮轮之行,用船上八个家庭四代人的几十个人物为典型,以碎片化的方式绘制了一个大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书写了一幅独属于这个时代的人物群像。

《从乡村出发的写作》

欧阳江河主编/北岳文艺出版社

年首届吕梁文学季以“从乡村出发的写作”为主题,该书为文学季上文学大家、名家的演讲和发言全记录,其观点的陈述,都是对当代关于乡村文学和文化问题的深度思考,极具代表性和时代意义。

《小说的越界》

刘剑梅著/天地出版社

女性批评家刘剑梅以独立、洞见、温润的笔墨,以女性意识的觉醒和成长、精神的自由和跨界、文学创作的多元化和灵魂的安放之所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yxlsj/6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