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tepheGuise

本文只记录一些零散的知识点和读后感,如有必须,请移步原文。

共7章,由于最近比较懒,分三篇更新。

第一章:微习惯是什么

一切的源头:挑战1个俯卧撑:作者想锻炼身体,但是这件事一直被搁浅。直到读了《米哈尔科商业创全攻略》里的一句话:“如果你想解决一个问题可以从它的对立面着手思考”。于是他把每天锻炼半个小时的目标改成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从此人生走向了光明。

只为培养好习惯

前进的第一步总是最重要的

小决心要比大决心要好:小决心能形成习惯,一辈子的时间很长,好的小习惯的影响力巨大,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记住,不要下决心上岸,你应该下决心每天晚上拿出五分钟来学习一个知识点。

微习惯就是大幅缩减你的目标:把“每天做个俯卧撑缩减成每天1个”,“把每天复习一章知识点缩减成每天复习一个知识点”。

我们的行为中大约有45%源于微习惯。

如果没有产出什么结果,再大的决心也毫无价值。做事要注重结果,不要下不切实际的决心不要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地很自律,自律只是手段和决心,通过自律变让自己得优秀才是结果,结果不好,再自律也是徒劳。

脱离行动的决心反而会有损自信。即:你觉得你可以做到,你就下决心去做。如果你做不到,就不要下决心,会损伤自信。

人们总会习惯地高估自己的自控力。(确实是这样)

压力会促进习惯性行为,无论这种习惯是好还是坏。因为压力致使意志力和精力不足,往往会重复平时的做法。压力越多生活就越难改变。(越想改变生活,就越要克服压力)

一个习惯的形成平均66天,因习惯而异,从18天到天不等。不是21天

创建习惯就像是自行车上陡坡,有一天的怠慢可能就要回到原点。

习惯形成的第一个信号是抵触情绪减弱

第二章:大脑的工作原理

本章较学术,主要讲了人类大脑的两个功能,前额皮层负责长远目标,能够形成我们想要的习惯,但是也必须耗费精力和意志力,而基底神经节就是我们习惯,高效,但只知道重复,不消耗精力和意志力。

创建习惯的目标就是用重复来改变大脑

愚蠢的重复者和聪明的管理者,基底神经节和前额皮层,执行决策和自动行为

让大脑的其他部分喜欢上前额皮层想要的东西,是创建新习惯的唯一方式

前额皮层是对抗自动行为的防御武器,损伤后则无自我意识,只知道模仿,其需要消耗精力/意志力

第三章 动力和意志力

意志力定义:强迫自己做一件事

每个行为都是动力和意志力结合后的产物,但人们往往会更依赖其中的某一个。

动力跟意志力成线性反比,即当你动力越强,则消耗的意志力越小,反之越少。

例如:你上岸后可能有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这就促使你在学习过程中不需要消耗太多的意志力。反之如果你没有动力,只是想随大流考一考,那你内心就会很抵触学习,当抵触情绪很强的时候,就需要消耗更多的意志力来克服。

(此处作者未详细解释动力和意志力之间的区别,简单理解动力就是做一件事的初衷和渴望,而意志力就是坚持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

一、激发动力策略的诸多问题:

1. 动力不可靠:动力是以人的感受为基础,而任何东西都可能改变你的感受。

2. 你不会每次都愿意激发动力:动力是需要你自己激发的,但你不可能一直在给自己打鸡血、喝鸡汤

3. 有人习惯性地认为动力是行动地唯一基础:没有谁规定你地感受和行为必须永远匹配。

4.热情递减法则是动力让我们失败地原因:边际效应递减法则。人们在进行习惯行为时是不带情绪的。重复不会让我们兴奋地行动起来,反而会让我们趋于平静。习惯带来的好处在于抵触情绪少了,自发性多了。

在一段时间后出现热情不足的情况其实是个积极的信号,表明更稳定和自动的基地神经节正在慢慢夺取控制权

二、为什么意志力能打败动力?(为什么强迫自己做一件事比给自己灌鸡汤让自己干一件事好?)

1. 意志力很可靠

2. 意志力可以被强化

3. 意志力策略可以通过计划执行

三、意志力的工作原理(萝卜巧克力实验)

1. 做决定也会消耗意志力

2. 一项重要的意志力元分析

引起自我损耗最重要的5个因素:努力程度、感知难度、消极情绪和血糖水平,能克服这5大障碍,我们就能走向成功。我们是通过意志力和动力来养成新的习惯

动力不可靠,意志力可靠,但是会耗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yxlsj/7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