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市科技局副局长丁小斌会上透露,成都近期研究制定了《成都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到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的目标定位,对未来10年的创新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

三步走建设国内一流创新型城市丁小斌介绍,《规划》制定准备工作从年1月开始,整个工作由成都市科技局牵头,邀请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赛迪顾问、四川省社科院等国内知名研究机构及专家共同参与,历时一年。《规划》确定了未来10年成都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定位”和“打法”。《规划》充分评估成都未来在国内国际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现有发展基础,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及成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提出了“把成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的目标定位。这一目标将分三个阶段实现。第一阶段:—年,加快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活跃,“创业之城、圆梦之都,成都创业、创业都成”的城市品牌更加响亮,成为全国创新创业要素聚集地,初步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第二阶段:—年,创新型城市重大工程取得进展,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成为中西部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全国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建成中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的创新型城市,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第三阶段:—年,创新型城市重大工程全面深化,形成更加开放的创新创业政策、更加灵活的开放合作模式,有效融入全球创新体系,成为参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新高地和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前列,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从空间布局上,《规划》提出了“一区一城多点”的布局规划。“一区”,就是积极打造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孵化基地及西部高端产业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全域成都创新发展。“一城”,就是坚持创新为魂、科技立城,高水平规划建设成都科学城,打造世界级科技研发高地。“多点”,就是以全市部署的一批创新驱动发展试点示范区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高科技园区、协同创新示范区,形成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竞相发展的经济发展新局面。《规划》还提出成都创新型城市建设五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一是汇聚创新创业人才,建设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二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三是推动产业创新升级,积极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四是夯实创新创业基础,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优势学科及研发平台;五是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大力激发全社会创造潜能和创新活力。底气足成都“双创”环境国内领先据了解,成都提出这样的目标,有足够的“底气”。从年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以来,尤其是深入实施“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以来,成都城市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升级初见成效,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居国内重点城市前列,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取得重要地位。从中国社科院评价创新型城市的10个主要指标看,成都人均GDP、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企业专利申请量占社会专利申请量的比重等少数指标已基本达到创新型城市标准,其他多数指标还有较大差距,但成都已初步具备了加快创新驱动、推进创新型城市向更高级阶段迈进的基础和条件。从创新发展能力来看,成都处于中西部领先水平。我们的科技资源全国第六,学科优势比较突出,一级学科数量居全国第五,国家重点学科居全国第四,轨道交通牵引动力、干细胞等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我们的人才队伍日益壮大,科技投入持续增长,创新产出全国先进,全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连续多年领先中西部城市。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来看,成都已初见成效。我们的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仅次于深圳、广州和杭州,居中西部城市第一。我们的“成都造”产品加快走向世界,地奥心血康成为我国首个进入欧盟市场的治疗性药品,成都造“翼龙”无人机仅次于美国和以色列处于国际一流水平。我们的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电子信息、软件外包、生物医药、航空制造等产业已具备国际分工参与能力。从创新创业环境来看,成都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我们的创新驱动政策体系初步形成,创新创业孵化体系逐步健全,国家级科技产业基地数量领先中西部城市。我们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初步构建,创新发展服务体系加快完善,年全市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和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位于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五、第六位。抓重点十大工程加快创新城市建设丁小斌介绍,为了顺利实现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规划》结合成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计划围绕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统揽,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科学城、创业天府行动计划为主要抓手,着力推进落实创新型城市建设“十大工程”,强化政策、组织、法治、服务和舆论五大保障,全面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至今年底,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5%以上,新增科技型企业1万家以上,引进海内外高层次领军型人才50名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4.5件以上,新增创新创业载体面积万平方米以上,创投机构管理资金规模达到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亿元,举办“创业天府·菁蓉汇”系列活动场以上,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活跃,“创业之城、圆梦之都,成都创业、创业都成”的城市品牌更加响亮。相关链接成都创新型城市建设十大工程1.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工程。以推动高新区先行发展、带动全域成都联动发展、促进成都经济区协同发展为重点,着力构建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构建国际互联互通新格局和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健全综合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建设创新经济活跃、社会人文和谐、生态环境优美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2.成都科学城先导工程。按照“创新为魂、科学立城”的理念,以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布局重大创新研发平台、构建开放融合的创新体系为重点,强化研发功能,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一批国际领先研发机构和创新中心,形成创新驱动发展先导区,打造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建成西部创新第一城。3.一流研发能力建设工程。立足成都实际和参与国际竞争,以全球视野谋划建设一批城市创新能力“地标”工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的主要标志和竞争实力,成为国家战略重要支点、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主导力量。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优势学科及研发平台建设,力争实现创新基础设施国际先进,源头创新能力、创新支撑能力、技术应用能力进入国际一流。4.创新创业人才汇聚工程。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突出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等三方面重点,力争到年,全市人才总量突破万,使成都成为海内外优秀人才集聚高地和创业天堂。5.创业天府圆梦工程。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创新创业载体,优化聚集全球创新创业要素,激发全社会创业活力和创造潜力,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推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打造“成都创业、创业都成”的城市创业品牌,加快建设国际知名的“创业之城、圆梦之都”。6.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从抓好培育领军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催生小微企业三方面工作入手,实施“个转企、企上规、规转股、股上市”创新企业梯队培育计划,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7.产业融合转型升级工程。以国家“互联网+”行动和“中国制造”为前瞻指引,促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发展优势产业集群,推动形成互动融合的产业集群发展新格局。8.科技金融创新工程。着力抓好聚集科技金融主体、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三方面工作,构建“股权投资+债权融资+上市融资”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深度融合。9.知识产权强市工程。营造支撑创新创业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形成与国际规则相适应、符合市场规律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和文化氛围,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显著提高,建成“中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知识产权强市。10.制度创新保障工程。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和统领,破除一切制约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健全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疗效好
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wlyxl/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