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病害图谱及防治办法一
01 番茄猝倒病 1、发病部位 苗期。 2、病害症状 幼苗未出土或出土后均可发病。未出土时发病,胚茎和子叶腐烂。出土后幼苗发病,幼茎基部初呈水渍状病斑,后变褐色,缢缩成线状,幼苗倒地死亡,死亡时子叶尚未凋萎,仍为绿色。高温高湿时,病株附近的表土,可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 3、防治方法 种子和土壤消毒,种子消毒可用倍96%恶霉灵药液拌种,土壤消毒可采用倍30%恶霉灵水剂,或-倍96%恶霉灵药液细致喷洒苗床,或用68%甲霜灵锰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克掺加苗床土10千克,防治土壤病菌传染。 02 番茄早疫病 1、发病部位 主要侵害叶、茎、和果实。 2、病害症状 叶片染病初呈针尖状的小黑点,后不断扩展成轮纹斑,轮纹斑边缘多具浅绿色或者黄色晕圈,中部有同心轮纹,轮纹表面生有毛刺状不平坦物。 茎部染病,多在分枝处产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病班,表面生有灰黑色霉状物,叶柄受害,生椭圆形轮纹斑,深褐色或黑色。 果实染病,始于花萼附近,初为椭圆形或不定形褐色或黑色斑,凹陷,后期果实开裂,病部较硬,密生黑色霉层。 3、防治方法 ① 控制棚内温度。 ②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倍液喷雾处理。阴天或雨天采用粉尘或烟剂进行防治,粉尘法:用5%的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次1公斤。烟剂法:用45%百菌清烟剂或10%速克灵烟剂每亩次—克。 03 番茄晚疫病 1、发病部位 幼苗、叶、茎和果实都可染病。 2、病害症状 幼苗染病,病斑由叶片向茎蔓延,使茎变细并呈黑褐色,萎蔫或折倒,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有白; 叶片染病,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叶尖或叶缘处开始发病,初为暗绿色水浸状不定形病班,扩大后转为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病健交界处长有白霉。茎上病斑呈腐败状,导致植株萎蔫。 果实染病主要发生在青果上,病斑初呈油浸状暗绿色,后变为棕褐色至暗褐色,稍凹陷,边缘明显,果实一般不变软,湿度大时其上长有少量白霉,迅速腐烂。 3、防治方法 ① 保护地番茄从苗期开始,严格控制生态条件,防止棚室高湿条件出现减缓病害发生蔓延。发病重的田块可以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 ② 药剂防治,发现病株后,可选用72.2%普力克水剂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喷雾处理。烟雾防治或粉尘防治参见早疫病。 04 番茄灰霉病 1、发病部位 该病可危害花、果实、叶片及茎。 2、病害症状 果实染病青果受害最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面或果柄扩展,导致果皮呈灰白色,软腐,病部长出大量灰绿色霉层。叶片染病多开始于叶尖,病斑呈倒“V”字形向内扩展,初水浸状、浅褐色、边缘不规则具深浅相间的轮纹,后叶片干枯表面生有灰霉。茎染病,开始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长形斑,湿度大时病斑上长有灰褐色霉层 3、防治方法 ① 该病属低温高湿病害,应通过加强通风及变温管理,发病初期节制浇水,防止结露;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和侧枝,集中烧毁或深埋,避免人为传播; ② 药剂处理:定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喷淋番茄苗,要求无病苗进棚;沾花时用药,做法是当第一穗果开花时,在配好的沾花液中,加入0.1%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沾花或涂抹;第三次用药掌握在浇催果水的前1天,用65%的甲霉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50%的多霉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50%的灭霉威可湿性粉剂倍液防治。 05 番茄叶霉病 1、危害部位 番茄叶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染病。 2、病害症状 叶面出现不规则形淡黄色褪绿斑,叶背病部初生白色霉层,后霉层变为灰褐色或黑褐色绒状。条件适宜时,病斑正面也长有霉层,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卷曲,直至植株干枯。果实染病,果蒂附近或果面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块,硬化凹陷不能食用。 3、防治方法 ① 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用53℃温水浸种30分钟,晾干播种; ② 发病重地区,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 ③ 保护地定植前用硫磺粉熏蒸大棚或温室; ④ 发病初期用45%的百菌清烟剂每亩次克熏一夜,或于傍晚喷洒7%叶霉净粉尘,或5%加瑞农粉尘,每亩次1公斤;或用50%的多霉灵可湿性粉剂倍液、25%的灰霉净倍液防治 06 番茄病毒病 1、危害部位 整株。 2、病害症状 番茄病毒病田间症状主要有6种类型。即花叶型、卷叶型、蕨叶型、条斑型、巨芽型、黄顶型。 ① 卷叶型、花叶型状为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斑块,叶脉透明,叶片略有皱缩。 ② 蕨叶型:植株矮化,由上部叶片开始部分或全部变成线状,中、下部叶片向上卷曲。 ③ 条斑型:可发生在叶、茎和果上。在叶片上为茶褐色斑点或云纹。在茎蔓上为黑褐色斑块,这种类型是由烟草花叶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复合侵染引起,在高温及强光照下易发生。 ④ 巨芽型:顶部及新长出的幼芽大量分枝,叶片呈线状色淡,病株多不能结果。卷叶型:叶脉间黄化,叶片边缘向上卷曲,整个植株矮缩,有时丛生,染病早的,多不能开花结果。 ⑤ 黄顶型:病株顶部叶片褪绿黄化,叶片变小,叶面皱缩,病株矮化,不定枝丛生。 3、防治方法 ① 病毒用0.1%高锰酸钾浸种30分钟;严重地块要实行2年以上轮作,并结合深翻施用石灰,促使顿化,定植缓苗期喷洒万分之一的增产灵可提高植株对病毒的抵抗力;第一次座果期应及时浇水;温室大棚应用防虫网防治蚜虫,避免蚜虫传毒; ②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20%病毒快杀或20%诺尔毒克倍液,或1.5%植病灵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倍液防治。 07 番茄青枯病 1、发病部位 整株。 2、症状特征 番茄株高30厘米左右时,青枯病株开始显症,先是顶端叶片萎蔫下垂,后下部、中部叶片凋萎,也有一侧叶片先萎蔫或整株叶片同时萎蔫的,发病初期,病株白天萎蔫,傍晚复原,病叶变浅绿。病茎表皮粗糙,茎中下部增生不定根或不定芽,病茎维管束变为褐色,横切病茎用手挤压或经保湿,切面上维管束溢出白色菌液,严重的病株经一周左右即死亡。 3、防治方法 ① 选择无病田育苗,采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亩施石灰—公斤,调节土壤PH值; ② 2.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倍液,或77%可杀得倍液防治。 08 番茄细菌性斑疹病 1、发病部位 该病为细菌性病害,植株地上部分均可发病,尤以叶缘和未成熟果实病症最为明显。 2、病害特征 叶片发病出现深褐色至黑色斑点,四周有黄色晕圈;叶柄和茎发病出现黑色斑点;幼嫩绿果发病,先出现稍隆起的小斑点,果实近成熟时围绕斑点的组织仍保持较长时间绿色。 3、防治方法 ① 选用耐病品种。 ② 在干旱地区采用滴灌或沟灌,尽可能避免喷灌。 ③ 建立无病种子田,确保种子不带菌是杜绝病害传播的根本措施;种子用1%次氯酸钠溶液浸种20-3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 ④ 初发病时用77%多宁可湿性粉剂倍液、70%可杀得可湿性粉剂倍液、新植霉素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3次。 09 番茄顶裂果 1、发病部位 番茄果实。 2、病害症状 番茄顶裂果主要是由于畸形花花柱开裂的结果。直接原因是番茄开花时,对花器供给的养分不足造成的。生产中在低温季节或在大棚中定植过早尤其严重。生理性病害;花期养分不足;定植过早; 3、防治方法 ① 加强水分管理,防止土壤忽干忽湿。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是防止西红柿裂果的重要措施。进入盛果期后不能大水漫灌,浇水间隔时间也不宜太长,暴雨前要适当灌水,防止土壤水分急剧变化而引起裂果,大雨过后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补施微肥对缺钙和缺硼的土壤,每亩应追施过磷酸钙15公斤,并且用百分之0.2的硼酸溶液叶面喷雾。 ② 合理使用激素。棚栽西红柿在使用保花保果激素时,要根据棚内的温度合理配制激素的浓度。温度高时,浓度要低;温度低时,浓度适当提高。每朵花只能点一次激素,在激素中可加入颜料,以便区别,防止重复点花,减少裂果。 番茄褐色根腐病 1、发病部位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危害茎基部或根部。 2、病害症状 发病初期侧根和细根变为褐色,大量脱落或腐烂。发病后期主根也变褐,表面产生黑色小粒点或裂缝。表皮木栓化,严重的病根肿胀或变粗,随根部病情扩展,茎基部变成黑褐色或腐烂,致使植株地上部生长不良,下部叶片变黄干枯,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病株中午萎蔫,早、晚能复原,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不再复原,引起全株枯死。真菌;危害茎基;危害根部;重茬地发病重; 3、防治方法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倍液。若混生有疫霉菌时,可再加入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倍液;如果同时发现继发性细菌侵染,可加入33.5%喹啉铜倍液。在药液中添加“天达”倍液,或爱多收倍液,可促生新根,加快康复。发病植株可用上述药液每株毫升灌根。40%乙膦铝锰锌~倍液作定植活棵水;连续低温阴雨后,抢晴用甲霜灵~倍液灌根,每株浇药液50~克。 番茄绵疫病 1、危害部位 危害果实、茎、叶等全株各个部位,各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未成熟的果实。 2、病害症状 初发病时在近果顶或果肩现出表面光滑的淡褐色斑,长有少许白霉,后逐渐形成同心轮纹状斑,渐变为深褐色,皮下果肉也变褐,造成果实脱落,湿度大时,受害部位腐败速度快,长有白色霉状物。危害严重时,果梗亦受害萎缩,病果多保持原状,不软化,易脱落。 叶片染病,其上长出水浸状、大型褪绿斑,逐渐腐烂,有时可见到同心轮纹。 3、防治方法 ① 由于该病发病速度快,又值雨季,因此应取预防为主的综防措施。 ② 药剂防治,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及时喷药,或选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75%百菌清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倍液,着重喷洒在果穗上和地面上。喷药3小时内遇雨,可补喷一次。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发病情况间隔7天左右喷药一次,连续防治2~3次。 番茄白粉病 1、危害部位 主要危害叶片。 2、病害症状 叶面初现白色霉点,散生后逐渐扩大成白色粉斑,并互相连合为大小不等的白粉斑,严重时整个叶面被白粉所覆盖,像被撒上一薄层面粉,故称白粉病。叶柄、茎部、果实等部位染病,病部表面也出现白粉状霉斑。白粉状物即为本病病征(分孢梗及分生孢子)。 3、防治方法 药剂防治:可选用的保护剂有各种硫磺制剂,如50%硫悬浮剂~倍,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倍。可用的内吸性杀菌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25%乙醚酚水悬浮剂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性颗粒剂倍,武夷菌素等生物制剂倍液,25%腈菌唑乳油0~倍。 细菌性软腐病 1、发病部位 主要危害茎和果实。 2、病害症状 茎发病多出现在生长期,近地面茎部先出现水渍状污绿色斑块,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褐斑,病斑周围显浅色窄晕环,病部微隆起。导致髓部腐烂,终致茎枝干缩中空,病茎枝上端的叶片变色、萎垂。果实感病主要在成熟期,多自果实的虫伤、日灼伤处开始发病。初期病斑为圆形褪绿小白点,继变为污褐色斑。随果实着色,扩展到全果,但外皮仍保持完整,内部果肉腐烂水溶,恶臭。 3、防治方法 药剂防治: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倍液;50%琥胶肥酸酮可湿性粉剂倍液;33.5%喹啉铜可湿性粉剂倍液;均匀喷雾,视病情隔4-5天1次。发病普遍时可采用以下杀菌剂进行防治: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倍液;对水喷雾,视病情隔7天1次。果实染病后及时摘除消毁。 精彩阅读推荐: 病害图谱及防治办法 虫害图谱及防治办法 病害图谱及防治办法 虫害图谱及防治办法 病害图谱及防治办法 虫害图谱及防治办法 点击“阅读原文”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yxlrw/1773.html
- 上一篇文章: 农技玉米小斑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 下一篇文章: 好汉帮旱斑病的救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