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熟悉的人的成功、失败对你的影响要大过很多成功人士的心灵鸡汤。

过年期间,听闻我的初中同学在上海招商银行总部工作,年薪很高,甚至以后也有可能去法国公干的时候,我当时是没有什么反应的,甚至还抽空回忆了一下那模糊同学的面容。然后发现自己再也想不起来了。但是,这件事情在我脑海里还是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我和我妈妈讲过一遍,然后现在写到这个命题的时候又继续想到了这个例子。足以证明,其实,我很留意这件事情。

初中时节,我和他一样都是班级里的尖子生,甚至我和他的关系还挺不错。我们都是老师最喜欢的那类学生。通常情况下,他是第一名,我是前五名徘徊。更何况,我老觉得我和他还做过同桌呢。看吧,这个时候,人总是想和看起来美好的东西扯上点什么关系。

但确实,因为你和他共同相处过一段不短的时间,所以当现在你混的不如他好时(当然这里的好带有强烈的普遍意义),你会觉得似乎哪儿发生了什么不公平的事情一样心里难受。因为同样的出生背景,同样的学习背景,甚至在学生生涯时期,因为评价体系的单一,你会觉得你和他是一模一样的人才呀。所以,当现在,他去了你想去的城市,干了你羡慕的工作之后,你会觉得像有个孪生兄弟抢走了父母的宠爱一般沮丧。这背后是自私的攀比,也是对世界认知的迟钝。认为世界的评价体系还是如学生时代一样的单一,也认为自己一直是适应这样的要求的。这更多的是以外界的一种认同感来定位自己的存在价值,这或许是我想要找寻已久的我的价值观。

除此之外,一开始要写这个题目的时候,是因为我读了读自己之前写的文章,发现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文风。惊觉,这似乎有点像是我爸的写作风格啊。

抛开小时候那些根本没有任何想法的作文而言,现在我写的东西是我的所思所想,我的感情,也是我的思考。而这里感觉似曾相识的是有种浓浓的自怜情怀。在遣词造句之间,我会将自己渲染的十分悲伤,尽管可能事实并不是如此,但我会通过文字放大我的情绪。且文章多以自己的视角解读事件,并且会在事件里强调自我感受的重要性。而且这些情绪常常都是通过不在意的外向表现来透露自身的软弱不作为。这一点,在我上大学父亲写的那份家书里体现的尤为明显。

我自觉我和父亲从小的交流非常少,而我之所以那么像他,我想除了一部分遗传不可抗因素,很大程度上是我和父亲都是热爱读书,不问世事的性格。其实,我不够了解父亲的成长背景,和父亲真正交心交流的机会几乎没有,对于这样一个不甚了解的人,就算是我的父亲,我也无法做出更多有价值的评价。

以上两件事情再次验证了圈子、背景等的重要性,而以前我对这样的论调嗤之以鼻,甚至觉得这是他们用来不努力、不用心的借口罢了。但是,我现在相信,这种说法并非意在强调背景一定决定了一个人的一辈子,但在一定概率上是这样的,就像之前很火的那篇文章《寒门再难出贵子》。从不否认,寒门里是可以出现贵子的,但在统计意义上讲,一亿个寒门家庭出一个贵子,剩下的九千九百个都无法挣脱这样的限制时,用这样的语言去树立那九千九百个家庭的价值观是非常具有歧义的,也会让那些孩子变得不幸福。因为一颗星星的闪耀而让所有的孩子都去追逐这颗星星,是极大的浪费社会资源,本来这些孩子完全可以拥有更加幸福的生活。

最后给大家推荐几个优质的社群吧,喜欢的话可以自由加入。

关于圈子的影响力这个话题,你有什么想法了?欢迎留言评论。

赛体教育-微微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治愈
今年白癜风最新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wlyxl/4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