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中国科研人员的签证美国这是向闭关
继考虑加强审查美中企业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的合作之后,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阻止中国公民在美国的大学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敏感领域的研究。 《纽约时报》4月30日披露称,白宫出于对“间谍”的担忧,想限制中国科研人员的签证。据悉,这一考虑是出于对中国方面可能获取科技机密的担忧。 “隐形斗篷”引起美方担心 今年4月,根据官方消息,中国的航空航天工程师正在测试实验技术,这些技术可以操控飞机的雷达信号,使非隐形飞机消失-甚至可以让一架飞机看起来像是三架飞机。 随后《纽约时报》报道了此事:称这一进展"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或成为一项关键的情报突破。 美国官员担心,中国可能是从一名年参与杜克大学实验室类似研究的中国研究人员那里获得的技术。这名研究者当时曾引起一些怀疑,受到联邦调查局(FBI)调查,但未被指控任何罪名。 报道称,这个人回到中国后,成为了亿万富翁,还开设了研究机构,从事与他在杜克大学的研究有关的项目。 在今年4月的一次美国国会听证会上,前国家反情报官员米歇尔?范?克利夫就曾表示,美国的自由和开放使该国成为"间谍的天堂"。她还声称,中国和俄罗斯的特工都带着"详细的购物清单"来到美国。 介绍了这一背景后,《纽约时报》以《出于对“间谍活动”的恐惧,白宫考虑加强对中国科研人员的限制》为题,援引知情者消息称,特朗普政府担忧中国日益增长的技术实力,考虑采取严厉措施阻止中国公民在美国大学和研究所从事敏感研究。 欲限制中国公民从事敏感行业 报道称,白宫正在讨论是否要限制给予中国公民某些种类的签证,加强针对在美国公司和大学从事军事或情报价值领域研究的中国人员的管理规则。 但目前来看,白宫尚未就此形成具体计划。报道称,目前尚不清楚具体哪些项目将会受到限制。 不过,有关措施或针对"中国制造"中的重点前沿领域,涉及先进材料、软件和人工智能、电动车等其他技术。 报道也没有透露有多少人会受到影响,许多细节还在计划商讨中,最终结果最有可能影响到的是持有留学签证的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以及持有临时签证的在美国科技公司工作的雇员。 数据统计,每年在美学习的外国学生超过万,其中约1/3来自中国。 这些限制将针对的是中国公民,而绿卡持有者以及“因在本国受到迫害而获得庇护”的中国人将不受限制。放弃中国国籍、成为美国人的前中国公民也可以豁免。 报道还称,为应对来自中国的日益增长的“安全威胁”,上述潜在限制只是美国政府提出的一系列广泛措施中的一部分。 因担心“间谍”而阻止中国公民进入美国实验室,将是美中间新兴“冷战”的一次显著升级。 之前的4月27日,路透社援引美国政府相关人士消息称,一些国会议员担心中国“偷取”美国的技术,侵犯其知识产权,美方正在讨论对美中企业在高科技领域的非正式合作展开审查。 消息人士透露,人工智能领域由于可能被运用到军事领域,将是审查重点,此外,半导体和自动驾驶技术也不会放过。 但与上述针对中国科研人员的限制措施一样,目前这些讨论仍在初步阶段,尚不清楚国会是否会继续推进,也不清楚这样的审查具体会影响哪些企业。 《纽约时报》在文章中分析称,这项决定将对美中关系、美国各领域的巨头、特朗普预告的美财长中国行以及美国大学和美国实验室本身,都带来消极影响。 设置障碍将产生巨大影响 一位消息人士称, “我认为除了加强监管之外没有别的选择,因为如果不这样做,最终结果将是中国企业发展壮大。他们将在10到15年的时间里挑战我们的公司。” 这位消息人士目前在修订与加强美国的外国投资规定方面,向美国议员提供咨询。 分析师们普遍认为,美国和中国企业将被锁定在双向竞争中,争当AI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咨询公司EurasiaGroup的数据显示,尽管Alphabet旗下谷歌等美国科技巨头目前仍处于领先地位,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百度等中国公司也已取得重大进展。 然而,《纽约时报》也表示,为保护美国技术而设置障碍可能会让国家付出高昂代价。 首先,高通、Intel、IBM、NVIDIA、AMD这些半导体巨头都在中国有大量投入与合作,与中国公司或机构组织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而人工智能和芯片设计领域的高阶人才,也在两国的各企业和各大学之间自由流动。限制人员和信息的自由流动,可能会给美国实验室的创新能力带来打击。全球有才华的研究人员都将这里视作其重要目的地。 其次,《纽约时报》更直白地指出,这些措施将剥夺美国大学从外国学生那里赚取的巨额利润:后者大都支付全额学费。 另外,不少分析认为,特朗普一面表现出积极的谈判意愿,一面又谋划针对中国的各项举措。美国财政部长努钦“数日内”将赴华进行贸易谈判。但对中国公民加强限制的举措可能会加剧两国关系的紧张氛围,使两国谈判难上加难。 最后,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可能导致歧视。一些人担心,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发起的全面挑战将培养一种排外的“冷战”思维,进而把所有中国人都视为敌人。 对于这一消息,部分在美华人网民表现出悲观倾向: 老戗:这像是排华法案的翻版。 百家争鸣:投递简历没有人在意你是否ABC,一看名字就否决。 笔架山:硅谷华裔工程师是不是都要炒鱿鱼? 也有一些华人认为,这一措施其实没什么意义,实施可能性也不大: 悠哉:没用。大陆去美的可以加入美国国籍,成为美国公民后再做想做的事。 RealChineseM:别扯了,没有中国留学生,美国的好多大学立刻得关门! maniac62:真以为那些高素质的中国人在乎么?本人人工智能博士,现在在谷歌总部。美国今天限制我的话,明天我就可以转去苏黎世分部。我离开美国是美国的损失,对我本人又没什么影响。 武胜:这不过是特朗普政府升高对立气氛的宣传,瞄着与中贸易谈判。真地要做,无需这样放出风声。教育和学术的国际交流本来应该是有利于全人类的事情,现在被刻意当作贸易谈判筹码。如果最后谈崩了付诸实施,大家都有损失。 还有人认为,这是美国出于国家安全保护而推的必要举措: 二刀流:难道中国有关部门会允许美国人进入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领域?你们拿的是中国护照,不是美国公民,限制你们进入核心领域是应该的。 bluetag:一个国家限制外国公民进入敏感技术领域完全是合理正当的,跟什么锁国民粹不沾边,难道中国会让美国人进入自己的火箭原子弹研发机构? 由此,有网民觉得,中国要应对美国挑战,只能靠自强: 栾世清:中国只有充分依靠自己人民才能成功面对在可见将来越来越严重的挑战。 限制他国,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自信 目前,中美 愈演愈烈。出现这种情况的症结在于中美双方的互相恐惧,即美国恐惧于中国要推翻美国所主导的国际秩序,而中国恐惧于美国要推翻中国的政治秩序。 中美之间对两种秩序的纠结也表明了,在国际层面,问题的核心与其说是中国要挑战美国所主导的国际秩序,倒不如说是美国恐惧于中国的崛起。 强大的美国为什么会恐惧中国?这里有物质方面的原因,也有意识方面的原因。 从年到今天,两国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中国崛起的速度之快,超出了美国人的预期。中国从一个极其贫穷的国家跃升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事务上,中国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美国呢?正如一些美国观察家所指出的,美国除了发动了几场战争、消耗了巨大的国内资源。当然,自年代以来,美国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高科技方面。但如果和中国比较,美国的发展则是“相对”放缓了。 从经济实力到国际影响力等各维度,美国目前都领先于中国,但是中国进步很快。中国的发展太快了,这让华盛顿的政客们有了危机感。 于是,对中国,美国变得更加现实主义了。美国的现实主义派中的很多人实际上并不“恐惧”中国,因为他们知道中国的实际能力并没有构成对美国的“威胁”。不过,他们现在需要美国社会对中国的“恐惧”心理,去追求它们的既得利益。 逐步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让人体会到,超级大国美国正陷入焦虑和危机感中。长期研究美国问题的专家们普遍认为,美国对其他国家的发展感到担忧,充分暴露了其在政治、经济、科技等各领域的“世界霸主”心态。 最近日渐严苛的对华贸易政策正是这种心态的体现。美国政府号称要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但其公布的对华商品加税建议清单并不集中在贸易不平衡主要来源的行业。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东艳指出,加税建议清单里很多是高科技产品,明显想打击中国最有发展潜能的行业。 “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对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缺乏自信。”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钢也认为,当前的贸易摩擦只是由头,针对的是中国的科技和创新产业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认为, “面对国内出现的经济和政治制度问题,美国政府没有把精力集中在改革国内制度和调整政策,而是把矛头指向他国。” “但事实上,短期的关税措施并不能解决困扰美国政府的问题,真正的解决之道是美国进行自身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袁征说: “全球化的时代,合作是关键。当前全球面临许多问题需要大家平等协商,而不是哪一个国家说了算。” “作为世界领先的大国,美国可以选择不断地担忧其他国家的发展挑战自己的霸主地位,也可以选择改变心态,抓住机遇调整自己,适应新形势。” 本文由加拿大中文报综述,转载请注明转载自加拿大中文报 许愿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ingxianglia.com/yxlrw/2882.html
- 上一篇文章: 周末人文麦卡锡主义与冷战时美国的自
- 下一篇文章: 这个曾被中国深深伤害,远走美国的清华天